APP下载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2007-12-27陈必祺

中学理科园地 2007年2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陈必祺

摘要:当令农村教学——特别是沿海地区——面临着许多令教师深感头疼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不努力,没有上进心,与以前农村学生的那种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有着截然不同之处。病根:一方面是家庭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问题。

关键词:转化差生;培养兴趣;评价激励

当今农村教学——特别是沿海地区——面临着许多令教师深感头疼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不努力,没有上进心。与以前农村学生的那种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有着截然不同之处。有句话说得好:5+2=0,也就是:学校五天的教育加上社会的两天教育其结果等于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目前农村教师深感忧心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找出病根。如何解决这个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探求病根:

一方面是家庭与社会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状况比较优越,学习不努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相当部分学生父母不在家,外出打工包括出国留学等,留守子女问题严重:贪玩,包括看电视、打游戏机、上网等等;家庭教育也成问题。许多家长本身的素质就不高,一部分家长的为人就存在严重的问题。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问题: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特别是数学方面,表现在运算上,怕麻烦,更不用说初中数学的简单推理;部分学生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钻研精神;有些学生则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脱节,越学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越不想学,最后导致一窍不通;另一些学生对数学虽然感兴趣,但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就逃避,碰到难题就扔到一边。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他们看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而学习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寻找药方:

一、转化差生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强调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师生情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达成共识、促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对于初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非常大,家庭比较优越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比如在讲三角形相似这一部分内容时,带学生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特地叫那些平时娇生惯养的学生动手测量,让他们感到劳动时的快乐,从中也体会到数学课堂决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活泼的;而对于贪玩,喜欢打游戏机的、上网的学生来说,我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都相当不错。教师应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数学教学上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让他们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比如说在讲到有关银行的利率与利息的问题时。我要他们到附近的银行观察有关这方面的内容。顺便了解通过计算机数学在互联网上的运用;通过运动会让他们领会数学课堂中较为乏味而抽象的“行程问题”中的一系列“相遇”与“追及”问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让他们感觉到什么是“平行、相交、垂直、异面”等:通过电影、电视、多媒体中的宣传及多媒体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步体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于思想上、行动上、或家庭教育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平时更要理解他们。尊重和关爱这些学生,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苏霍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也就是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只有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点燃学生追求成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产生追求上进的动力,再从学习上付诸实践。同时应讲究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平时的补缺补漏,从最简单的计算方面人手,或以优扶差,让这些所谓的差生知道“我也行”、“我是最棒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等,协调各方力量,多关心了解他们,帮他们战胜自我。重塑自我。不断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和家长一道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者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求多元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改革的关键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从讲新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讲“正数与负数”这一节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精彩的足球进球比赛,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国队与伊朗队进行了四场友谊赛,中国队胜三场,比赛结果是1:0;0:2;3:0;4:0。四场比赛结果统计数据如下:总计进球10个,获得前场任意球6次,角球13次,领到黄牌2张。(1)中国队四场比赛每场的净胜球数分别是多少?(2)伊朗队获胜的场数是多少?(3)伊朗队四场比赛每场净胜球个数分别是多少?(4)中国队四场比赛平均每场的进球数,获得的任意球的次数、角球的次数、领到黄牌的张数分别是多少?;初三数学讲到找规律的问题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引出国际象棋的故事:卡克发明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嘉奖他,向他许诺全国的金银珠宝任他挑选,而卡克只提出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64个方格中,第一格放一粒小麦、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最后一格放2的63次方粒小麦。国王听后认为这还不简单,然而通过计算他才发现,若将这些麦粒铺在地面上,可将整个地球表面铺上3厘米厚;还可以要求学生动手折叠纸片。计算将纸片折叠32次后得到的纸片高度是232层。这个高度将比珠穆拉马峰还高,这些神奇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怎样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什么。这就为引入“规律”,为求前N项的和问题制造了悬念。

(2)灵活运用数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学习情绪,尤其是差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应恰当地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可以适时进行课堂数学竞赛,如:在学习完有理数加、减、乘、除法及混合运算中的每一节。都可以设定单位的时间进行小组竞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这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节课都可运用。本人在初中进行的“指导、自主、分层、创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每节课都按照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在课堂上还设置了“抢答题”与“必答题”让学生进

行抢答,还设置了“积分表”进行小组积分与个人积分,我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只有创设竞争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与荣誉感;对于繁多的公式定理。学生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老师若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不等式在数轴上的定义区间,给出的口诀是:“大的向右,小的向左,有等号实心,无等号空心”等,利用这些口诀,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到口诀的奥妙,感到记这些公式原来不难,通过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挖掘数学教材内涵,树立学生兴趣

数学中有许多审美因素,如图形的对称,数式的和谐、规律的探求,解法的独特,绝妙的技巧等不但体现数学美,而且体现科学美。教师在教学中应揭示和利用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激发学生好奇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同时数学教材中,还有许多新颖、生动、趣味的例题;有许多论证严密的定理:有许多奇妙、趣味的叙述章节;有许多设计巧妙的习题,教师应以此用形象生动趣味的讲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人神奇的数学天地。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有声有色。

三、评价激励

数学教学不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求新方法,探索新思路,可以说数学教学搞活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评价激励是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我反对简单的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应改变现有学生的评价机制,从多方位进行分析评价,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我所采用的模式是运用“指导自主分层创新法”,特别重视学生过程的评价。采用“加分制”:课堂提问勇于回答、小组比赛率先完成、作业与练习认真完成、考试良好有进步、学习过程态度端正、纪律出勤表现良好等以“量分”的形式进行评比,尤其是数学考试采用A、B、C三种卷面、或者采用A、B、C三种评分标准。这就是“分层教学”中所用的“评价分层”来实现的。让他们觉得差生也能得到100分。c档的学生通过—个阶段的努力也可以上升到B档次或者是A档次:另外还实行了“借分制”——也就是学生如果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不满意,可以向我“借分”,但必须承诺在下阶段的某一时间“加倍返还”。通过这种模式的转变激励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加。06年中考数学成绩在整个年段十个班级中优秀率年段第一、平均分年段第二的好成绩。教学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学是无止境的,要真正改变农村学生的学习面貌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多探索、多交流,也希望我们农村教师为了农村的将来,多开出更好更有价值的药方。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