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2016-11-07毕淑敏

中华家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成功儿子人生

毕淑敏

怎样面对成功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告诉孩子,并非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第一”就是幸福,但是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而又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有资格享受幸福,并非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非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致使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孩子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很多家长封死了诸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的人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这样的家长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我的孩子,我就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次剥豆子时,我曾经纠结多次是否要让着儿子,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结果,我剥的豆子比儿子剥的略多一些。“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 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猜你喜欢

成功儿子人生
打儿子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