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2007-12-27吴碧晶
吴碧晶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认知,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课堂氛围要民主和谐、自由安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轻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错了,允许学生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允许发问,等等。
如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的学生交流部分片段如下:师:现在交流设计方案。生1:我们小组设计的是验证温度是怎样影响蒸发快慢的。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的蒸发速度,若开水杯水面下降得快,就是温度高蒸发进行快。师:这个方案怎样?还需要改进吗?生2:这个方案好,可行!生3:可行!生4:我看这个方案应做改进。比较两杯水液面下降的快慢,原则上说是可行的,但这需要时间来等待,我们在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所以,应该改为:把两个相同的空杯,一个加热,一个冷却,然后向杯中倒入相同的酒精(或乙醚)。因为根据生活经验酒精或乙醚比水蒸发得快,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师:他的改进怎样?生5:改进得好!生1:考虑确实比我们周到,改进得好!生4;我是受你们小组方案的启发,有了灵感,做了一点儿小的改动,原创是你们!生6:我们小组设计的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是否有影响,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用两只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用电吹风来吹其中一个杯中的水面。若空气的流动速度影响蒸发的快慢,两个杯子的液面会有差别。师:这个方案设计得怎样?需要改进吗?生7:电吹风吹出的风,有冷有热,你用什么风?生6:应该是与屋内温度相同的风。生8:这样可以把电吹风换成扇子。即用扇子不断地扇一个杯中的水面。生9:我看把水换成酒精或乙醚实验效果会更明显。师:好!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也获益匪浅。改成酒精或已醇这个事儿我就没有想到。但我想还是用酒精好些。最好不用乙醚,至于为什么,课后再考虑。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动脑,把握机会提出质疑。各抒己见,把问题引向纵深。
二、课堂教学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新课程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就是这种自由学习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要注意自由支配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体性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呢?第一,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讲的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第二,—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第三,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生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等环节,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发散。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至少有三分之一活动时间的保证。最好能达到三分之二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改变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处在“听”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让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三、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互问候。即“老师好”,“同学们好”,使他们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学习物理有用。接着,教师又创设了“请大家想一想。你见过哪些发声的物体”,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实例,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再演示:轻敲一音义、让录音机播放音乐、喇叭发声,使泡沫塑料小球欢快地跳起舞来、拨动张紧的橡皮筋使其发出嗡嗡声,用手摸自己颈部喉头部分,同时说话或唱歌,这些情境把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进入学习物理的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玩、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物理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物理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压力与压强”的教学中,用“钻木板比赛”的小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两个体力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一男一女)同时用钉子钻木板。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体力强的男生必胜无疑,然而结果正好相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怎么回事?原来体力强的男学生使用的钉子根本就没有尖。同学们觉得好笑,同时也觉得很正常,钉子没尖,当然要输!这时,教师提出“像钉子、针等尖利的物体为什么容易刺破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想过的,接着老师说:“原因就在于它们能产生较大的压强。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同时导人了新课。
3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前,可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或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表演,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前面表演,有的捧着书站在那儿增大压强,有的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有的既捧着书又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演示减小压强的同学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匆忙脱外套,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用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上面……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在终身难忘的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了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物理知识的增长。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体验就是指学生在
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去验证、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体验的方式很多,如摸一摸、掂一掂、闻一闻、压一压、拉一拉、推一推等,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得到深切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听和看所无法替代的,可以弥补听、看的不足。例如,“长度的测量”中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注意给学生打牢1厘米和1米的印象。先让学生分别用手势、张开双臂等方式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进而让学生用手指、双臂作量器度量周围实物。最后让学生练习目测。从而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质量”时。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砝码、1千克物品,体验到1克及1千克的轻重,然后再进行估测。教学“浮力”时,让学生用手向水中压一压木块,感受一下浮力的存在,这种感受将使学生打牢浮力的印象。教“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在学生看演示听讲解,对声音的发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体验发声时物体的振动:一个体验是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一个是用手摸自己颈部喉头部分,同时说话或唱歌。这种体验对学生形成完善、稳固、联系渠道多而畅通的认知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五、课堂教学要给每个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
表现是人实现发展的途径。可以说,学生就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让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米。教学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表现,在交流中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特别要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孩子普遍不爱表现,课堂上不爱发言,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就没了。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鼓励每一位发言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感染,感到安全。产生表现的欲望。其次。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这类学生,及时捕捉住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再次,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要多给以表扬、肯定,不讽刺、挖苦、打击,更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即使回答得不完整,或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的勇敢,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走出封闭的世界,走人活跃的学生行列。
六、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引导动手操作设计,激发创造探索,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比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用电影放映炸弹在轰炸机上下落,炸弹排成一竖直直线下落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精心设问,使原来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便于分析易于理解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在学生学得有兴趣,在学生能有更高的期待、能被信任和被鼓励可做更好更重要的事情时,在学习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学生能发现知识对个人发展有意义、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