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7-12-27林吾忠

中学理科园地 2007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

林吾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也就是知识经济竞争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知识创新的竞争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还是进行知识创新。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是创新者。因此,下一个世纪,必将形成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那时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相反,谁缺少科学技术储备和创新人才,谁就会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竞争。

我国也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的情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较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做到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较大的平面镜竖直地互成角度的放着,在其中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的情景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挖掘。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个小铁钉呢?”,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思考。只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碗中的水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行走。D、中学生将2000千克的石头举了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能诱使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看法进行否定的问题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去摸室外的金属比摸树木较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在平面镜上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一句:“我离你越近,我真的就会变大吗?”:或者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如此类似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并对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否定了错误观点,锻炼了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善于诱发让学生的自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可以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A、马上停下来。B、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D、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索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其次要培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资料层出不穷。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也很重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目”,“读目录”等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积累资料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此外,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也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培养发问能力和讨论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地培养。另外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对于物理学科中的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甚至争论,一定会把问题愈辩愈明,学生收获将会更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充实实践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要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要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此外,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和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补充教学所不及的物理知识。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
留言板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