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业务校长的困惑
2006-02-15王留军
王留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教师要“充电”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對此,领导也重视,大会小会讲;教师也认可,常常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教师应该怎样“充电”,“充”什么样的“电”,学校的业务领导应该怎样引导教师“充电”,这些问题又确实让大家茫然无措。
我作为一所初中校的业务校长,在引导教师“充电”上,自认为责无旁贷,也为之不断探索,但至今仍然效果不佳,或者说收效甚微。现在我把我的苦闷与不解倾吐出来,祈求有关专家与同仁不吝赐教。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3个年级31个教学班,班额较大。全校一百二十余位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基本上无暇顾及“充电”,唯一的“充电”方法就是靠学校组织业务活动。
起初,我们是以学科为单位搞业务活动,某一科3个年级十几、二十几位教师凑在一起,光集合就得等小半节课。集合后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一下新的文件精神,读读课程标准,或者传达近期学校的一些活动安排,再从报刊上找些资料读读,然后大家一哄而散。
接下来我们进行改革,化大组活动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年级备课组开展活动,还专设了一个活动场所——教科研室。这样人少了,集合就快了,可几个人凑在一起又没什么可交流的了,负责的组长照搬过去大组的老一套,不负责的组长让大家东拉西扯一通了事,无法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据老师们反映,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本来就在一起办公,平时有什么要交流的东西,面对面已经交换了意见,根本用不着等到教科研室去碰头。
之后我们又把业务活动改为两条腿走路。一是每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单周业务活动时间安排本组同志听课,双周同一时间在教科研室进行说课、评课、研讨,人人写出书面材料交教务处备查。二是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10至15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排好发言顺序,每人提前一周总结好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指定时间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典型发言。这“两条腿”并行,倒还能起到一定作用,既逼着大家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又启发大家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找差距。但目前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仍有不妥。
说实在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一直在全县的初中里是“一流”的,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可目前,我作为业务校长,仍然认为自己还没有找到良方,有效地调动大家自主“充电”的积极性、主动性,或者,是我对教师们要求太高了?我总觉得,对于有效地实施教师“充电”心中没底。
我想,贵刊是教育界的当家期刊,权威性高,能否借贵刊一角,呼吁所有的业务校长们,把自己引导教师“充电”以及专业化成长的好经验、好方法介绍出来,让大家共享?
编者的话:
看了这封读者来信,我感到心情有些沉重。在一所县级“一流”初中校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众所周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很难想象,一个久不“充电”的教师,如何能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我们不否认,有很多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到,在基层的学校当中,教师应该如何“充电”,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令许多教师和校长感到困惑的问题。
对这位真诚地反思和剖析现实问题的业务校长,我陡然而生由衷的敬意。如果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进取心,他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焦虑不安?又怎么会毅然“自曝家丑”,以寻求解决之道?应该如何引导教师“充电”,是关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事。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在此,希望广大校长、教师参与我们的思考与讨论,或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或展示学校基于实践的探索与经验,欢迎大家积极来电、来信、来稿,让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