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飧市的卤肉夹锅魁

2005-04-29吴远洋

烹调知识 2005年3期
关键词:普通百姓卤肉卤制

吴远洋

天府成都街头,人们三三两两泡茶铺,进街头路边小食店打间、品冷啖杯小樽小酌的场景很容易见到。这便是成都普通百姓的一种休闲方式。这种习俗,无从知晓它起于何时。不过,唐朝“诗圣”杜甫的《客至》诗却记录了情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诗,也似画,更似白描。它真实地描绘出1200多年前,成都人朋友往来,宾主悠闲自得的画卷。同时,也勾画出成都人“尚滋味”的饮食习俗。看来成都人好休闲,的确还有点历史。

上世纪30年代,牟茂林、杨汉江、冷远举3个有点文化的人在一起合议:做饮食生意,就要迎合成都人的消费习俗,用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小货作为卤制品,一定会赢得顾客。于是,他仨于1925年,创办了不起眼的蓬门小店,直接从杜甫《客至》诗中截句作店名“盘飧市”,店址设在成都华兴正街。

读过杜诗的人都能感悟这“盘飧市”的“雅致”、“实在”,贴近普通百姓。当时,如此高雅店招,在成都餐饮业十分罕见,一时成为美谈。很多食客先是闻其招牌后,到店品尝各种卤制品才知其有滋有味的。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这类顾客多为好食客,无形中为该店作了宣传,生意十分兴隆。

盘飧市的卤制食品,用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出售时又刷上香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高一个品味,深受食客青睐,每天顾客盈门。以后,该店为了扩大销售,在经营卤制食品的同时,又推出卤肉夹锅魁。它外酥内软,卤汁爽口,香味浓郁。吃上两个既可饱肚又享口福,价格便宜,方便实惠,让食客大快朵颐。逐渐,“盘飧市”成为成都妇孺皆知的腌卤店。

盘飧市制作的卤肉夹锅魁这一食品,不光是普通百姓喜爱,也受达官显客欢迎。

传说军阀时期,川军第七师师长陈国栋,喜爱吃的有一种食品,那就是盘飧市卤肉夹锅魁。他经常派勤务兵专程到盘飧市趁热买来跑步回府,供他食用。时常还以此食品招待客人。据说他有一次高车驷马到郊县巡视工作,还叫车夫绕道盘飧市,买来几个卤肉夹锅魁,坐在马车上一边吃,一边赶路。当时,成为军界和饮食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乃至今天的成都人,买上盘飧市的一些有滋有味卤制食品品尝,的确是十分惬意的事。遇踏青时节,或逢年过节,排班站队才能买到该店出堂销售卤制的食品。

笔者也是十分爱吃盘飧市的卤食品。在上世纪60年代,父亲工作的单位,距盘飧市不远。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当时才10来岁的我,路过盘飧市,从店里飘散出卤制食品的香味,诱得我馋涎欲滴。我缠着父亲一定要买卤肉夹锅魁。父亲拗不过我,答应买两个让我解馋。走进店铺,看着这卤肉夹锅魁如何做的:一边的师傅在随堂烤制酥脆的白面锅魁,另一边的师傅用刀将烤制好的锅魁从边沿半剖。卤锅放炉上,用小火烧制保持卤水微沸,把半肥瘦卤肉切成薄片,在滚烫的卤水中冒热后夹入锅魁内,再舀入适量卤汁即成。我拿着卤肉夹锅魁,三下五除二,几下就进了肚子,当时那美

滋滋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长大成人后,有了独立经济,时常便或带家人孩子,或邀三朋四友,或独自光顾盘飧市,去找找儿时感觉。

盘飧市,历经数代经营者,特别是现代经营者努力,卤肉夹锅魁于1992年在成都美食节上被市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并在许多美食活动中多次获奖。盘飧市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盘飧市,不再是从前的蓬门小店。在华兴正街老店,已是一栋三层楼房,营业面积是3 000余m2餐厅,其装修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派,有大厅、包间及外卖窗口。除保持经营传统小货卤品外,增添猪头、猪尾、猪舌、猪脚、猪肘及全鸭、全鸡等卤品,还增添了川味酸菜鱼火锅和各种川菜风味炒菜、成都小吃,形成了以卤货为龙头,具有餐饮综合经营能力的专业餐厅。因此,现在前往品尝的顾客,多数已不再仅仅是消费一两个卤肉夹锅魁。

猜你喜欢

普通百姓卤肉卤制
基于传质动力学的湘味卤牛肉卤制方法比较
卤制工艺对湘味卤牛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湘派豆干及卤汁在卤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道路
休闲豆干真空脉冲卤制工艺优化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男孩放弃机关工作卖卤肉
谁说贪官不知耻?
老广州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