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离不开以德治校
2003-04-30陈玉春
陈玉春
在学校管理中,强调依法治技是改变管理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但不少管理者却把它当作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只相信严密的维织机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和定量评价,结果忘掉了人的因素。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不一定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以德感人,是一些学校管理中的突出特点,结果是形式化条文太多,搞得教师不是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是诚惶诚恐地对付那些量化表,把本来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了以分数定量的机械工作,给教师带来了沮丧甚至恐惧。这导致一部分教师表面上看是循规蹈矩,实际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責任感,管理者必须以德立身,使学校制度管理人文化。
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样的制度,才不会使学校管理僵化而没有活力,才会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让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里工作、学习既安心又舒心,保证全体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昂扬斗志和顽强毅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委、好事不抢先、工作不挑剔、失误不埋怨;是否在工作中体现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原则。只有以自己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才能真正产生管理的功效。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也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现代教育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智慧的管理、形象的管理,其根本是“经营”人心。因此,制度的作用不是用来束缚人的,而是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只有实现依法治棱与以德治校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制度建设既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又具有激励性、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