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2017-10-20任永泽
任永泽
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依法治校观念深入人心,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研究表明,国内不少中小学对如何进行依法治校,如何推动依法治校寄予厚望并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是于现状的改变却收效甚微。从整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多学者也从理论层面纷纷予依法治校以多角度思考,但纵览“依法治校”各方观点,不难发现,不仅流于空泛谈论而缺乏理性审查,更鲜有理论的共识,而理论的深入思考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思想支撑。应该说,依法治校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对于依法治校如何建设,仍然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性审视。惟有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依法治校精神与内核,才能构建现代化意义上的依法治校,进而提升整个依法治校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毋庸置疑,依法治校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正从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各个侧面催生出法治新文化,生成法治新精神,培育法治新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断提高中小学依法治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法治的效能。但依法治校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过程,受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中小学自身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换言之,依法治校,影响因素众多。为此,笔者认为当下依法治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落实。
一、转变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
依法治校的前提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为此,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法治至上”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法治化的法治思维,把法治工作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增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的意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育人,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水平与依法办事的能力,进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在,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师缺少法治观念,甚至缺少法律常识,在办学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遇到纠纷矛盾又不善于利用法律途径解决,个别社会单位和家长采取在学校闹事的办法来扩大影响,有的行政部门又以息事宁人为原则,结果往往采取不依法办事的方式,甚至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私下解决矛盾纠纷。
依法治校对于中小学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实践表明,不同的法治观念,就会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风格。那么,如何转变法治理念呢?
1. 重新理解法治的意蕴。法治应有利于激发改革的活力,有助于扩大管理的民主,有助于实现过程的公正;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救济性可以凝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依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推动形成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
2. 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法治观念,并使之成为共识。可以说,发展什么样的法治观念,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方式、水平与层次。
二、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从学校发展层面来看,推进学校治理的整体法治化,才能有力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若没有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依法治校就会失去保障或条件支撑。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依法治校“人治”现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不仅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营造依法治校、治学、治教的氛围,而且需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文化只有通过增强师生规则意识,生成师生内心自觉的体验才能得以实现。为此,要强化师生的法律利益感受,培养师生的法律价值体验,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法治文化的终极生成,依法治校建设迫切需要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因为法律信仰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支柱,法律的权威来自师生内心的拥护与真诚的信仰,权利要靠法律来保障。
三、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監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学校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五、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机制体制
改革创新是依法治校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化依法治校体制、机制等改革,把法治观念与意识转化到教育实践中来,才能实现中小学的真正发展。endprint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体制,尤其要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依法治校体制状态评估,通过梳理、整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依法治校体制的各个环节的有机协调、健康运行。创新依法治校机制,如建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流程及制度执行的监督运行保障机制。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小学生存发展的根本。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以中小学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完善中小学依法治校结构为核心,重点是体制机制建设,基础是法制建设,依法办学,保障依法治校自主权的有效落实。为此,一要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指向,凸显依法治校的体制活力;二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章程,构建依法治校的科学民主的保障机制,为完善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以依法治校为基础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1. 加强领导和教师的普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普法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依法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防止学生犯罪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4. 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健全各项校内管理规范体系,依法规范教学、人事、财务、安全保卫、总务和学籍管理。
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使依法治校主要环节衔接配套、协调一致,依法治校才能稳步推进。而这需要加强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保障力度,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管理等。在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过程中,要适时、定期地了解依法治校建设的状况、成效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各方面好的意见与建议。惟此,才能取长补短,缩短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历程。此外,还要以积极、包容的心态,思考与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系统理论,共享共性的、规律性的做法,并作本土化的对比、分析和吸收借鉴。这无疑也是依法治校体制的另一路径选择。
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转型期,其能否通过依法治校实现其整体影响力与办学水平的高低有重要的关系。正如学者曾天山所指出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学校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诉求的个性化程度不断增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日益艰巨”。依法治校期待变革,更期待变革后的突围。但是,依法治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或事件?如何理性地看待依法治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依法治校?诸如此类的前提性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毋庸置疑,依法治校作为一个教育与学校改革目标,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共识度将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涉及一系列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此外,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依法治校问题非由简单或单一因素所导致,也不会因某一因素的解决而自动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在此意义上,依法治校既考验着管理者的魅力与艺术,也考验着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智慧与水平。依法治校,需要坚持、需要策略、需要时间,还需要相关方面的整体配套改革。在此意义上,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中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通过逐步积累依法治校的经验,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渐进、系统的复杂工程。如依法治校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需要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需要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提高法律素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需要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環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依法治校不必回避也无需回避,尽管困难重重,但值得期待与努力。相信,随着依法治校的不断深入,依法治校一定能得到较为圆满的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