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行“两田制”好处多

1991-09-27唐志树

中国青年 1991年7期
关键词:公粮联产承包公益事业

唐志树

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包干到户以来,确实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粮食大幅度增产,多种经营蓬勃开展,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的青年干部,我亲眼看到这些进步。

但是,目前的包干体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不利于管理。农村的中心工作就是粮食入库和计划生育。以前这些工作比较好开展,现在各级政府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要成立专门的“突击队”,实行各种奖励办法鼓励农民,但难以奏效,只好采取强制措施,影响了党群关系。二是农村公益事业难以兴建。由于包干到户,农民的小农意识滋长起来,出现了各顾各的局面。许多公益设施年久失修,更谈不上建新的,有的迫在眉睫的公益事业,只好由政府出钱找人干。三是不利于集约经营。包干到户,许多大田被打碎,好田差田相搭配,一家农户的田七零八碎,到处都有,这样就谈不上集约化经营。

我的看法是,实行“两田制”就可以改变以上不完善的地方。“两田制”就是在原有的联产承包的基础上,把现有的责任田分成“口粮田”和“公粮田”两部分。“口粮田”按劳力或人口包给农户自己耕种,主要用于农民自己的日常生活。“公粮田”则由集体(组)收回来,然后招标发包给承包户进行统一耕作,主要用于上缴国家任务和公益事业。这样,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搞多种经营,国家可以在“公粮田”上进行统一规划生产,粮食入库和计划生育的问题可以缓解很多。“两田制”不仅保持了联产承包制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不足,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实行。

猜你喜欢

公粮联产承包公益事业
晋绥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公粮内控制度探析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农民参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分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土地规模经营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牙胡梯田记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
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征缴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