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养阳”的原理与方法

1990-12-28

祝您健康 1990年2期
关键词:阴精夏养阳养阳

项 平

按:本刊曾发表过项平同志所撰《“秋冬养阴”的原理与方法》一文。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很有指导价值。本文拟将“春夏养阳”的含义、原理与主要方法介绍给读者,以利指导春夏之令的养生防病。

一、什么叫“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在春夏之季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阳气是与阴精相对而言的,它是构成人体的一种基本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人体精(包括生殖之精)、血、津、液等各种营养性体液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都离不开阳气的作用。故明代名医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保养阳气,就是保重养护人体这种对生命活动有推动、温煦等作用的基本物质,以使其充盛,而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侵袭。

二、“春夏养阳”的原理

众所周知,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和分布也有着规律性的变化。一般说来,春夏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则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则十分注意养护阴滓,以适应外界温热环境的影响。如采用减少衣着、开窗通风、乘凉避暑等措施减少津液随汗而外泄,饮用酸梅汤、桔子汁等酸甘饮料以滋养阴津。当今市场上电风扇、电冰箱以及各种饮料如此畅销,原因也在于此。当然,人们为了适应春夏温热的气候采取这些保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问题在于,人们重视了保养阴津的一面,而往往不自觉地忽视了养护阳气的另一个方面。春夏温热,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素体阳虚之人若不注意保养,则阳气虚损的情况会更为严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肺肾阳气虚弱的咳喘病人至夏季每易复发或者病情加重了。阳气虚弱往往可出现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脉迟等症。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好似天体中的太阳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自然界太阳失其常态,则万物就不能生存;人体若不注意保养阳气,就会不知不觉地折年损寿。故张景岳又指出:“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笔者注:疟疾与泄泻),此阴胜之为病也。”阳气是化生阴精的动力,不注重养护阳气的人则阴精也难以化生,日久必将阳损及阴,最终会导致阳气、阴精均不足的阴阳两虚证。此时患者抵御外邪的能力极差,病邪每易侵犯,则又可出现本虚标实的复杂病理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切实纠正如上所述在春夏之季只注重保养阴精而忽视养护阳气的偏向,避免因乘凉露宿,恣食生冷而致阳气亏损诸病证的出现,保持体内阴阳之气的相对平衡,抵御外邪的侵袭,因而《黄帝内经》的作者特别强调春夏之时养护阳气的重要性。

三、“春夏养阳”的方法

“春夏养阳”的具体方法颇多,但概其要者,不外以下数端:

(一)调精神以养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暴喜伤阳”。意思是说,骤然大喜则往往可导致心阳之气涣散,轻则心神失常,重则折年损寿。范进中举大喜过后神志失常即是一例。故春夏之日也需注重精神调摄,凡遇事皆应恬静虚无,泰然处之,切忌大喜大悲,以保养阳气。必须指出的是,恬静虚无并不排除正常的情志活动,相反,思维功能只能越用越灵巧。正如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廷栋在其养生学专著《老老恒言》中所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

(二)慎起居以养阳。春夏之季,自然界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旺盛,人体起居也应随之作出适应性的调节。如清晨起床应早些,起床洗漱后可在室外清静之处散步或慢跑,以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夏月纳凉则尤须审慎,若一味恣意贪凉,则往往夜气暗侵,而为病根所伏,日后轻则骨节酸痛,重则咳痰喘啕,甚则危及性命,切不可等闲视之。春夏之时性生活也宜审慎安排,总以适中为度,以防房劳太甚,耗伤元阳。曹廷栋认为“大凡快爽处,即是受病处”,强调“于快意处发猛省”,就是告诫人们生活起居宜谨慎安排,万不可只图一时之快。

(三)节饮食以养阳。春夏两季昼长夜短,加之天气温热,人们紧张工作、学习之后往往又饥又渴,此时则尤须注意调节饮食。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宜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老年人、幼儿以及素体阳虚之人还须慎食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免伤脾胃阳气。老年人每多肾亏脾弱,阳气不足,饮食尤有讲究,如煮饭宜以陈廪米微炒,则松软而易消化;煮粥宜用新米,以成糜状为度,则香甘开胃,食后能使脾胃健运,五脏安和,身体强健。

(四)巧运动以养阳。生命在于运动,春夏之季更宜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以活动筋骨,条畅气血,养护阳气。一般地说,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总以形体虽劳而不倦,肌肤微微汗出为宜。若欲通过练功的方法以培养阳气,一般宜取静功,并行“搅海吞津法”或“存思冰雪法”以滋阴养阳,使阴阳调和,百疾不生。

(五)重食疗以养阳。自然界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对素体阳虚之人趁此时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则往往能收到益气温阳,强壮却病的效果。具有益气温阳功用的食物,如雄鸡、鲫鱼、大枣、胡桃等,以及具有温阳祛寒功效的药粥、药饼等,均可酌情食用。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就载有益脾饼(用白术、干姜、鸡内金、熟枣肉制成),临床用于素体脾胃阳虚气弱,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的患者每能缓缓收功。

(六)借药治以养阳。在一般情况下,春夏之季多温热病证,每取寒凉的方药进行治疗。然而素体阳气羸弱者,虽时值盛夏酷暑,仍可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补阳之品,以俾阳气渐复,神爽体健。此外,还有一些虚寒病症,每至冬季则易发作,往往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协助人体“春夏养阳”,以保证在秋冬仍有较强的抵抗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作。例如中医研究院用冬病夏治的消喘膏(主要药物有白芥子、元胡索、细辛、甘遂)在三伏天贴肺俞、膏盲、百劳等穴位处,治疗冬季易发作的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不仅能使咳、痰、喘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还使多数患者感冒减少,过敏现象减轻或消失,体力增强。又如暑天采用疤痕灸(又称化脓灸),取肾俞穴,有益肾温阳,强壮筋骨之功,适用于肾阳偏虚者;取肺俞穴,则有温肺祛寒,化痰平喘之效,适用于肺气虚弱,寒痰内伏,久咳不愈者。这些方法均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总之,随着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寒暑的转移,人体必须顺应其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养阳以助生长之能,育阴以益收藏之本。此外,春夏之令注意适时减少衣着,防暑降温,勿过食辛热之品,以防阴精过度耗伤,日久损及阳气,也是“春夏养阳”中必须重视的。

猜你喜欢

阴精夏养阳养阳
从阴精亏损论治老年病
春夏养阳勿上火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高温天降温避暑更须“养阳”
从阴精亏损论治膝关节液不足*
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夏季也要注意“养阳”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