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搜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年4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马勒逝世110周年纪念专栏
感性临听后并叙事
——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个案研究
相斥与合谋
—— 试论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的音响结构力并及意象生成
从死亡“印象”到复活“映像”
—— 以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史料释证为例
一场交响的不断敞开,直至澄明
—— 马勒《第五交响曲》的“天堂之路”意象解析
对置·乡愁:马勒《第六交响曲》之空间意义
马勒《第七交响曲》之“残夜”意境研究
探究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崇高之美
置于学科间性合力的音乐学写作 依托学科间性合力的音响诗学作业
—— 写在2021“马勒之象”音乐学写作工作坊专题论坛之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撰写
彩色图版
本期名家钱建明
本期名家
音乐学研究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飞地文化” ①
—— 海门山歌及其展衍的社会发生源与认同维度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促进理解,抑或阻碍理解?①
韩愈听琴诗论争的美学意义①
从“无乐志”正史看中国正史“乐志”的撰写行为①
周孔礼乐文化中的艺术性问题
—— 现代儒家梁漱溟艺术思想研究之一
“七星管”乐器考
——兼及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以图明史①
我国当代音乐本体观念的理论维度论析
论音乐的黏合性①
“声各有形”的历史形成与理论内涵①
清代琴乐游艺传统研究①
二胡演奏之“道” ①
—— 从道家美学思想所做的阐释
静心·格己·古雅:《溪山琴况》中的乐境创构观 ①
—— 兼论与明代江南审美文化的关系
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混生样态与族性分析①
相约南园
—— 母题学视域下的五河民歌《摘石榴》分析
社会变迁与“泛区域”文化观
—— 黎族音乐多样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古典式的现代气质与民族音乐语言的交融
—— 论姚恒璐第二钢琴叙事曲《宁夏川的“花儿”》创作特征
舞蹈学研究
“心理描写”构成20世纪舞剧创作的重要支柱 ①
—— 杨少莆舞蹈美学思想述评
艺苑札谭
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问题及思考
—— 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诗”与“歌”融汇
—— 姜嘉锵古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分析
感觉、解码与整合
—— 艾布拉姆森《音乐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原理与实施方法
贝多芬“遗产”的守护者与变革者
—— 以勃拉姆斯、柏辽兹交响乐创作中的铜管乐配器思维为例
古典协奏曲继承与发展的范例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中“利都奈罗”与奏鸣曲式的融合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技术性训练与音乐性培养的关系
从“新潮”到“返朴”:1979—2019中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述论
名家说课
“微观+宏观”“横联+纵合”:当下音乐民族志发展趋向与存在问题 ①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