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2025-02-21石明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从本质上而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有必要从小学阶段就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鼓励学生比较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从小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授英语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从课本中的图片、故事内容本身感受英语课本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对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相反,如果教师仅仅死板地教授学生英语单词、句子、短语,那英语学习将会失去灵魂,变得枯燥无味。从长远来看,学生势必要将英语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缺乏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不能将语言学习停留在学习语言本身。在学习英语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如果我们的学生只重视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那英语语言学习便失去其意义。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能找到将中国文化融入西方文化中的方法,从而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这样,英语语言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困难
(一)教师知识面不够广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部分英语教师缺乏阅读和学习,知识储备仅仅局限于从大学里积累的知识,长此以往,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够根据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
(二)教师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动机不强
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基础知识,花费大量时间在听写和背书上,不够重视文化知识的熏陶和中西文化知识的对比,被动教书。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日渐减弱。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简单的文化信息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感受与体会文化,而非孤立地学习语音、词汇或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往往喜欢观察图片,图片成为学生和书本知识之间连结的桥梁。译林版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包含文化元素的插图,这些插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的作用,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本插图,展开联想,进行思考。相反,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那英语学习将会变得枯燥无味。
1.根据插图内容,揣测文章大意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Summer holiday plans为例,文中共四幅插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四幅插图,会联想到万里长城等象征中国文化的建筑,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插图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T:What place is it?
Ss:It’s the Great Wall.
T:Where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in Beijing,the capital of China.
T:Now let’s watch a video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Great Wall.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很好地引出课文内容的讲解,课堂引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自然流畅,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2.根据插图,复数故事内容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复述所学课文。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为文本重新绘制或者创作更多的插图,让学生感知并展示中国文化;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教师还要在班级和年级范围内举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比赛,大力弘扬中国文化。
(二)引导学生学习故事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英语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中国文化。教师在教授课文知识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课本里的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对话交流、语言赏析、身临其境这几种方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适时地拓展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
1.对话交流,自然引入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Holiday fun为例。课堂一开始,教师和学生通过开展以下对话引入课题。
T:Hello,boys and girls.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summer holiday?
Ss:Yes.
T: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S1:I went to Beijing.
T:What did you do there?
S1:I visited Tian’anmen Square,the Palace Museum and the Summer Palace.
T:Did you visit the Great Wall?
S1:Yes. It’s wonderful.
T:What about you?
S2:I went to Shanghai and visited the Bund.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涉及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外滩等中国著名景点。教师可以拓展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天安门、故宫的简介,颐和园的历史,长城的建造过程,外滩的美景等。这样既弘扬了中国文化,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地大物博,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语言赏析,潜移默化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Holiday fun为例,文中出现了很多展示中国文化的句子。例如,We went to the Bund and visited the Shanghai Museum. I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朗读几遍这样的句子,对于“interesting”这类词要重读,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有趣的中国文化,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这篇课文还描述了中国乡村文化。
Mike:It was great fun. Our family went to a farm near Star Lake. We picked some oranges and went fishing.
Liu Tao:Did you catch any fish?
Mike:Yes,I did. I caught a big fish!
这给学生构建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文化场景:摘果子、钓鱼,勾起了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无穷乐趣,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3.小组演出,身临其境
对于没有去过北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表演,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北京,感受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宏伟壮阔的故宫、巧夺天工的颐和园和气势磅礴的长城。教师鼓励学生创编更多的对话,学习更多的中国地方文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话,分享更多的乡村生活乐趣。小组表演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记录的学生所创编的一组对话。
S1: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summer holiday,Emily?
S2:I went to Qufu,in Shandong Province.
S1:What did you do there?
S2:I visited Confucius Temple.Confucius is a great educator in China.
S1:Great.
这段对话提到了孔子,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师可以顺势介绍更多与孔子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也学到很多的中国文化。小组表演是引发学生思想碰撞火花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4.多媒体拓展,提升思维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中国文化得以更形象直观的展示。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rotect the Earth为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地球所遭遇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地球。对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这些概念,小学生不是很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地球环境遭受威胁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等视频。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保护家园的意识。
5.学生畅所欲言,提升思维品质
译林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在文章里没有直接体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Chinese New Year为例,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提出要珍惜家人的陪伴,有些学生提出中国新年很有意思。不同的思想在此刻碰撞,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深刻认知中国文化
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译林版英语中每一单元的Culture time都涉及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教师也可以借助课文内容进行中西文化对比。
1.研读Culture time,比较中西文化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Culture time为例:In the United Kingdom,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xcept Hong Kong and Macau,people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这一部分知识展现了中西交通文化的异同。在英国,人们靠左驾驶。在中国(香港、澳门除外)人们靠右驾驶。通过这一部分文化知识的学习,人们对中西方交通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中国人靠右驾驶,香港、澳门要除外呢?教师可以讲一讲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内容,对比中西文化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tory time为例:To keep safe,you can wait on the pavement and look out for cars and bikes.You must first look left,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如下问答:
T:Is it a traffic rule in China or in the UK?
Ss:In China.
T:What about in the UK?
Ss:You must first look right,then left and then right again.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对话来巩固学生对中西方交通文化的掌握,从而深刻地理解中西方交通文化的差异。这节课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升华中国文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所有知识的学习,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有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感悟到中国文化。
1.联系生活实际,创编对话,说中国文化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tory time为例,学习了中国的交通文化之后。教师规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对话,如去扬州瘦西湖应该怎么去,路上需要注意什么。
S1:I want to go to the Slender West Lake.How can I get there?
S2:You can take a taxi there.I want to go to the Slender West Lake too.Let’s go together.
S1:Great.
S2:Can you see the red man?You mustn’t cross the road now.
S1:I’m sorry.
S2:We must wait on the pavement. We must first look left,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
S1:OK.Thank you.
通过创编去扬州瘦西湖的对话,学生感同身受,切实体会到在英语语言学习情境中的中国文化。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意义。这一节课也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用英语语言,使英语语言学习和中国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2.联系生活实际,构思维导图,写中国文化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tory time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思维导图,从而将中国交通文化形象地体现在思维导图上,使之更加直观。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交流讨论后进行汇报,从而使学生对中国交通文化有更形象的认知。
(五)提升教师自身知识广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传承文化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知识的广度。另外,教师不应该仅仅以传授传统的英语基础知识为目标,而是要主动承担起中国文化的传播责任,真正将中国文化的传承融入每一节课。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英语教师有必要从小学英语课堂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以课本为纲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课本图片、故事内容、比较中外文化差异、联系生活实际、提升自身知识广度,让学生在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承。
(作者单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