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选择研究

2025-02-21杨婧姚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摘 要: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选择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托管策略不仅影响商家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模型。通过分析订单销售、品牌价值、物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等关键因素,模拟了不同托管策略下的商家运营情况。研究发现,订单量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成本压力的变化均对托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商家倾向于根据自身的订单量、规模、品牌价值和成本情况,选择全托管、半托管或不托管模式。研究最后提出,商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托管策略,并持续监测市场变化和内部运营效率,以灵活调整策略。研究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策略优化参考,为商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托管策略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724.6;F274;F7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09101

英文标题

Research on Hosting Strategy Selec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Yang Jing, Yao Juan

(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China, the choice of hosting strategy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business success. Hosting strategy not only affects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merchants and consumer satisfaction,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This study adopts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construct a model specialized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 hosting strategy. By analyzing key factors such as order sales, brand value, logistics costs and after-sales service costs, the merchant operations under different hosting strategies are simul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order volume, the expansion of enterprise scale, the enhancement of brand value, and the change of cost pressure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hosting strategy.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erchants tend to choose full hosting, half hosting or no host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order volume, scale, brand value and cost. Finally,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merchants shoul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hosting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pecific situation and market environment, and continuously monitor market changes and intern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o flexibly adjust their strategy.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to optimize their strategies, provides guidance for merchants to choose hosting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help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Hosting Strategies;System Dynamics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19.5%,其中网络经济指数增长22.1%,表明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发布《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1],旨在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托管策略作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核心服务之一,涵盖了从商品上架、订单处理、物流配送到售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商家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托管策略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跨境电商平台服务、提升商家业绩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中国电商“出海”的四大领军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SHEIN、Temu以及TikTok Shop,已全面采取全托管业务模式。“全托管店铺”模式是指在极致压缩运营成本的同时,能够给到消费者最有竞争力的低价。这种平台供货模式因其极高的运营效率,似乎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标配。然而,当众多跨境电商平台纷纷涌入全托管模式竞争的热潮中时,速卖通(AliExpress)却宣布即将推出半托管模式,展现出其独特的市场策略。在速卖通所采取的半托管模式下,物流、仓配管理服务由电商平台提供,服务的标准更高、覆盖的国家更多、物流的价格更优惠、时效也更强。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可能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选择不同的运营模式或者多种模式的组合。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些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关键要素,分析这些要素如何对企业成功产生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识别和评估不同托管策略下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不仅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优化托管策略参考,也为商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托管策略提供指导,从而有助于促进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策略研究

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台销售模式以及结合销售模式与其它运营策略的研究。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作为一个转售零售商,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也可以作为一个市场,为上游制造商提供一个单独的消费者市场,并收取一定的市场代理费。二者的区别在于,转售模式下产品的价格或销量由电商平台进行制定,而代理模式下则是制造商负责决定。研究发现,当电商平台对传统渠道的需求产生负外部性时,电商平台更倾向于代理销售;当对传统渠道的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时,电商平台则更倾向于转售。牛新源[2]综合考虑电商平台的服务特性与谈判能力,深入探讨了电商平台销售运营模式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弱时,转售模式是最优的运营模式;当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强时,对于电商平台和供应商而言,代理模式是最优的运营模式。此外,每个供应商都能选择两种合同中的一种:转售或代理。当产品可替代性足够低(高)时,平台会提供低(高)代理费来引导供应商采用代理(批发)合同。最后得出结论:电商平台的最优策略是让两个制造商均采用转售格式。秦永等[3]从电子商务与企业供应链角度出发,提出电子商务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供应链效率提高,而且在直接提高本地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溢出效应间接促进周边城市企业供应链的效率提升。

其他相关研究则假设电商平台是代理模式,并探讨其他运营管理问题。 喻冬冬等[4-5]讨论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两种情况下电商平台在代理模式下是否应该分享需求信息,研究发现,代理费过高且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比较明显时,分享需求信息不一定会为平台带来更多利润。王玉燕等[6-7]研究了电商平台与制造商之间的权力结构以及代理费率如何影响供应链利润,最终设计出协调机制以优化供应链。张伸等[8]探究了电商平台代理模式下代理费率对制造商双渠道策略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最优的代理费率区间,同时提出了代理费率与制造商之间的协调优化方案。

上述文献证实了电商平台的代理销售模式是电商平台的特点之一,并且大部分研究表明代理模式有助于电商平台的发展。

1.2 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研究

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如AliExpress、Temu、TikTok Shop等陆续推出了托管模式[9-10],在此模式下,电商平台全面接管店铺运营、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而商家只需提供商品并备货入仓。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及合规风险,同时也减轻了商家在物流和售后方面的直接管理压力。

电子商务平台的全托管模式(Full-Service E-Commerce Platform)是跨境电子商务托管模式中的一种服务模式[11],其中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为其商家客户提供从产品上架、订单与支付处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到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商家可以将大部分或全部的在线销售和运营任务外包给平台,从而减少自身的运营负担,将更多时间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在全托管模式中,平台不仅仅作为一个中介平台或流量入口,更兼具代替商家进行经营和运营的职能[12]。商家在此模式下只需将商品提供给平台,由平台进行营销、定价、物流配送以及售前售后等服务。全托管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拥有绝对的经营主导权,对商品价格运营等拥有决定权,商家仅仅提供商品和支持服务。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虽然能显著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但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商家的自主权,双方收益方式也转变为按比例分成,将平台与商家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代工方与委托方的关系[13]。

半托管模式是指商家自主定价、销售,由平台提供物流仓配、专属营销活动、逆向退货等运营支持方案的运营模式。目前速卖通(AliExpress)半托管模式施行定向邀约制,首批定邀商家主要来自于平台上的自运营商家。这些自运营店铺的商家能无缝迁移其商品至速卖通半托管服务,无需重新发布上架,操作流程极为便捷。同时,加入速卖通半托管模式的商品也被允许加入Choice频道,享受到诸如Choice标识、满额包邮政策及免费退货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权益,从而提升转化率和销量。相关专业人士认为,速卖通此次率先推出半托管模式,目的在于其全托管模式被市场认可后,能够为Choice频道引入更多商品,特别是争取被视为“低价之战”的“全托管”之外的高单价商品市场,以进一步拓展其增长潜力。

1.3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电商的研究

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分析复杂系统行为和结构的有效工具,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卉[14]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第三方信息传递对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影响,发现第三方信息的专业度和危机反应能力对买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吴小珍和周千宇[15]针对电商物流碳排放问题,构建了生命周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强调了运输和包装环节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李桃等[16]探讨了建筑行业电子商务与建筑市场的互动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电商平台数量、建筑市场、专业人才规模和资金规模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

梁益琳等[17]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展示了不同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李曼玉[18]关注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通过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仿真分析,指出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产品库存水平和牛鞭效应问题。

周广澜和范志颖[19]研究了海外仓服务对跨境电商出口交易的影响,发现通关效率对海外仓服务影响显著。李隽波等[20]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平台建设、跨境物流、信用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为跨境电商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田强[21]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马骏驰[22]研究了进口跨境电商供应链的结构与交付可靠性,通过构建供应链结构可靠性框架和交付可靠性SD模型,提出了提升供应链交付可靠性的建议。李艳琦[23]分析了信息中介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增加用户数量、提高信任度和服务水平对系统收益的影响。张春霞[24]研究了电子商务平台双边网络效应,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平台发展的策略。田江和李俊怡[25]探讨了电商平台下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特别是其对小微型电商企业的影响,并运用演化博弈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供应链融资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评价。

以上研究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仅能够揭示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复杂动态关系,还能为管理策略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

2.1 建模目的与系统构成

2.1.1 建模目的

探究跨境电商平台的托管策略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其优化工作受到了政府的极大重视。尽管如此,当前在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研究领域内,尚缺乏对子系统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且现有的传统研究手段在对这些托管策略进行定量分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一个专门针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期对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本研究的建模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本研究将在综合分析影响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关键因素后,挑选出订单销售、品牌价值、物流成本以及售后服务成本这4个主要维度作为评价指标,以此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各个方面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优化工作奠定基础。

其二,基于模型的仿真结果,本研究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指导和改进跨境电商平台的托管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本研究旨在为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进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订单销售的规模和效率、品牌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以及售后服务的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以确保模型的构建更加符合实际业务的需要,并能够准确地反映托管策略的动态变化。其次,通过将关键维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构建出一个全面反映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通过模拟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策略的优化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通过进行仿真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不同因素变化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影响。仿真结果将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本研究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降低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成本,提升其效率和效果,以期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托管策略提供全面的优化方案。

通过上述步骤,本研究将为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业务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1.2 指标选取

在构建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变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些指标变量的选择不仅构成了模型的基石,而且其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目前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整体性分析,在细分影响因素方面尚缺乏深入探讨。通过回顾和总结有关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文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专家学者,都普遍认同商家企业规模、订单量、品牌价值、物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是影响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关键因素。

企业规模是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选择中的一个核心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平台资源支持所提供的物流、营销等资源可以帮助商家扩大规模,使其在运营中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高效的运营可以降低冗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储存成本中包括商家在跨境电商中的国际物流费用,尤其是涉及到海外仓储这一环节。储存成本是影响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品牌价值的提升能够增加客户忠诚度,并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更高的溢价,从而提高利润率。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往往更注重品牌的独立性,所以品牌价值对托管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售后服务成本包含商家为处理退货、维修和客户服务等问题支付的费用,涉及到内部管理的复杂性与成本优化。订单量是商家在决策托管策略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因其直接反映了商家的业务规模和市场需求。市场推广投入反映了商家在营销和推广活动中的支出,高市场推广投入能够提升商家的市场曝光率,进而带来更多的订单量。市场竞争压力反映了外部市场竞争对商家托管决策的影响,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可能促使商家选择托管服务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平台资源支持反映了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的支持力度,包括物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平台资源支持影响多个关键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品牌独立性需求和托管策略。平台资源支持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和运营负担。

在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时,首先需要对影响该策略的关键指标变量进行细致的甄选。一个合理的指标变量不仅能够反映模型的动态特性,而且能够揭示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整体性的分析,对具体影响因素的细分研究则相对缺乏。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深层次机制的理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研究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影响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关键指标变量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商家订单量、品牌价值、物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是公认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涵盖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各个方面,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互动。

2.1.3 系统构成

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界定系统的边界是一项关键的步骤,它决定了哪些变量应当被纳入模型,哪些变量则可以被排除在外。系统边界的确定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只有那些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变量才应当被包括在模型之中,而那些与研究问题关系不大或者无关紧要的变量则应当被剔除。因此,在确定系统边界时,必须明确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所涵盖的子系统,以及这些子系统中哪些变量是研究重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和变量的复杂动态系统。这些子系统和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影响水平、品牌价值、物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由于研究内容广泛,因此在研究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时,需要着重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此外,在变量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在确保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模型。与以往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专注于分析各个子系统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具体影响。因此,本研究特别选取了企业规模、物流成本、品牌价值等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探究它们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具体影响。

在进行模型构建时,首先需要对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回顾和分析,以识别和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研或案例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筛选和确认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模型简化的原则,最终确定纳入模型的变量。在模型中,每个选定的变量都应与研究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反映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关键方面。例如,订单销售量可以直接反映平台的运营效果,品牌价值关系到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忠诚度,物流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则直接影响平台的盈利能力和客户满意度。通过这些变量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优化跨境电商平台的托管策略。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往往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核心,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动态行为和长期趋势。因此,在确定系统边界和选择变量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和预测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实际效果。

通过确定系统边界和选择合适的变量,可以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这种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复杂性,还可以为平台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2.2 系统动力学因果图建立

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作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托管与自营的选择。托管模式根据托管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模式,而企业在选择这两种模式时,会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不仅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还对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和品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根据上文中对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的阐述,本文根据建模要求,通过构建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图1),能够动态地反映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选择托管模式,并揭示托管策略的核心驱动因素。

托管的主要原因在于平台与商家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互补性。跨境电商平台拥有较为完备的物流、售后、市场推广等资源,而许多中小型企业则缺乏独立承担这些业务的能力,托管策略能够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模型中的多个变量能够量化这些影响因素,例如企业规模、物流成本、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压力、平台资源支持等。模型涉及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选择问题,包含多个关键变量和复杂的动态关系。本文将逐一分解各个指标,并分析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企业规模是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选择中的一个核心指标,表示商家的业务体量。企业规模不仅影响平台的托管需求,还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平台提供的物流、营销等资源可以帮助商家扩大规模,使其在运营中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过高的成本会抑制企业的扩张,而成本优化则能提升企业规模。高效的运营可以降低冗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规模扩张。因此,企业规模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体现出商家在自营或托管模式下的成长潜力。规模越大,商家可能越倾向于自主运营,而不是依赖托管服务。

储存成本反映了商家在跨境电商中的物流管理费用,尤其是涉及到海外仓储的费用。表示商家需支付的仓储成本在平台和商家的成本结构中占据一定份额。储存成本是影响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如果储存成本过高,商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平台的托管服务,以减轻自身的仓储管理负担。

利润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直接影响商家选择托管策略的意愿。企业规模规模越大,商家拥有的市场资源越多,议价能力越强,得以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品牌价值的提升能够增加客户忠诚度,并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更高的溢价,从而提升利润率。利润率对商家订单量和托管策略均有直接的影响,较高的利润率能够满足商家维持自营模式,而较低的利润率可能促使商家选择托管,借助平台资源提升效率。

品牌价值反映了商家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方面的投入和成就。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往往更注重品牌的独立性,因此它们倾向于选择自营模式,不借助平台托管,以达到维护品牌独特性和市场认可度的目的。品牌价值对托管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高品牌价值商家更可能选择部分或不托管的方式。品牌独立性需求描述了商家对品牌独立运营的需求程度。当平台资源支持充足时,商家更有能力独立运营,并且对托管的依赖降低,促使品牌独立性需求提高。反之,若平台资源支持不足,商家可能会考虑选择托管,以便利用平台的资源进行品牌建设。

售后服务成本指商家为处理退货、维修和客户服务等问题支付的费用,是影响托管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售后服务成本较高时,商家可能选择平台托管部分或全部售后服务,以降低内部管理的复杂性并优化成本结构。

商家订单量反映了商家的业务规模和市场需求。订单量的变化反映了品牌独立性需求对商家订单增长的驱动力。利润率的提升能够提高订单量,促使商家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托管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商家的订单管理模式,托管程度越高,平台对订单的管理和优化作用越大,可能带来更多的订单增长。订单量是商家在决策托管策略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订单量大时,商家可能更倾向于自营,以避免过度依赖平台;反之,订单量小则商家可能选择托管以扩大市场。

国外海外仓成本表示商家在跨境电商中为海外仓储支付的费用。这一成本直接增加了商家的物流支出。如果国外仓储成本过高,商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平台托管物流,以减少自身负担。

市场推广投入反映了商家在营销和推广活动中的支出。高市场推广投入能够提升商家的市场曝光率,进而带来更多的订单量。在商家推广投入较高,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平台托管部分推广业务,借助平台资源优化推广效果。

市场竞争压力反映了外部市场竞争对商家托管决策的影响。订单量大时,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商家寻找更多的资源来提升竞争力。平台资源支持越多,商家在应对市场竞争时的优势越大。较高的成本增加了商家在激烈市场中维持竞争力的压力。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可能促使商家选择托管,以借助平台的物流、售后等资源,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托管策略是跨境电商平台选择托管、半托管或不托管的重要决策依据。较大规模的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自主运营,而小企业则可能依赖托管。高品牌价值的商家倾向于自主运营,以保持品牌独立性。当平台资源支持丰富时,商家可能选择托管以优化运营效率。托管策略的选择影响了商家的整体运营模式,托管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商家在物流、售后和市场推广上的资源配置。

平台资源支持反映了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的支持力度,包括物流、营销和售后等方面。平台资源支持影响多个关键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品牌独立性需求和托管策略。平台资源支持越多,商家在运营中面临的压力越小,选择托管的可能性越大。平台资源支持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和运营负担。

2.3 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建立

2.3.1 系统流图

根据上文建立的因果图,本节建立了对应流图。在上文因果回路图以及因果回环的基础上,本节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方程以及模型结构,建立了本文研究的模型流图,如图2所示。

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框架下,构建模型涉及对不同类型变量的识别和定义,这些变量包括水平变量、流率变量、辅助变量以及常量。每种变量在模型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核心。

水平变量,也称为状态变量,通常代表系统中的累积量或存量,它们随时间的演变而变化,反映了系统状态的快照。流率变量描述了水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它们是系统动态行为的驱动力。辅助变量用于帮助解释模型的行为,常通过中间计算或转换公式来辅助其它变量的计算。常量为模型提供了稳定性和参照点。根据变量类型,本节对应筛选出了模型中的研究变量。其中流图模型中共有2个水平变量,2个速率变量,14个常量。

这些变量与方程构成了一个跨境电商平台是否进行托管策略模型,主要涉及企业规模、成本管理、利润率、品牌价值以及平台资源支持等关键因素。企业规模由平台资源支持、成本和运营效率等要素决定,其中平台资源支持在品牌独立性需求和订单量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品牌价值和企业规模进一步影响托管策略,从而推动商家订单量的变化。利润率则是企业规模和品牌价值的函数,反映了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品牌竞争力获取的利润水平。

在成本管理方面,成本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储存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商家订单量、国外海外仓成本、市场推广投入、平台服务费用和配送成本。市场竞争压力和商家订单量的增加会推动成本上升,而有效的托管策略和平台资源支持能够缓解这种压力。

此外,平台服务费用和市场推广投入在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和市场扩展中起到辅助作用,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增长。整体模型通过动态积分和多因素交互,能够模拟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运营表现,提供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托管策略的理论支持。

在该模型中,各变量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正负影响。具体关系如下:企业规模与平台资源支持、成本、运营效率正相关,平台资源支持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成本的增加将相对减缓企业规模的扩张。利润率与企业规模和品牌价值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将直接促进利润率的提高,反映出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品牌竞争力获取更高收益的能力。品牌独立性需求与平台资源支持正相关,平台资源的增加能够满足品牌独立性需求,从而推动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利润率和托管策略对商家订单量的变化产生正向影响,利润率的提高和托管策略的优化会促进商家订单量增长,进而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成本变化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储存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商家订单量、国外海外仓成本、市场推广投入、平台服务费用和配送成本,这些因素均对成本变化产生正向影响,导致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压力与商家订单量和平台资源支持呈正相关,商家订单量的增加和平台资源支持的增强会加剧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优化运营策略以应对竞争环境。托管策略与企业规模、品牌价值、平台资源支持正相关,企业规模和品牌价值越高,托管策略越能够得到优化,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通过这些正负关系的交互作用,该模型能够动态模拟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发展路径与运营结果。

此模型通过一系列变量的交互来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托管选择。例如,商家订单量受托管策略、利润率、品牌独立性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企业规模较小且品牌建设初期时,订单量较少,托管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订单量。然而,随着订单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品牌价值逐步提升,企业逐渐有能力独立承担业务,此时依赖托管的必要性下降。

2.3.2 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要求,当系统流图建立完成后,在用模型进行模型仿真之前,需要根据要求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证明模型能够用于相关的仿真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并最终通过检验,证明模型能够用于后续的仿真模拟。

结构检验是对模型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借助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中的Check model功能,对模型的结构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OK,说明模型通过了结构检验,能够用于后续仿真。

3 模型结论分析

本文进行了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模型检验。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模拟研究,确定变量变化趋势,并根据不同情景下的变量变化提出相关建议。本节将对变量在不同政策下的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情景变化进行研究,并根据得到的相关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在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环境中,订单量是衡量商家业务活跃度的关键指标。根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从图3可以观察到订单量的增加与托管策略倾向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此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商家面临的订单处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包括订单的拣选、打包、发货等一系列物流操作。当订单量超过商家内部处理能力的阈值时,商家将寻求外部资源以维持业务的顺畅运行,此时,托管服务成为其自然选择。大量订单意味着对物流效率的更高要求。托管服务通常能够提供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优化的仓储管理、快速的拣选和打包流程,以及高效的配送服务。商家通过选择托管服务,能够确保订单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和配送,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订单量增加的背景下,商家对成本的控制变得更加敏感。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运营,能够降低单位订单的处理成本。商家在权衡内部处理成本与外部托管成本后,可能发现随着订单量的增加,选择托管服务在经济上更为划算。订单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运营风险的增加。通过将部分或全部物流和售后等功能托管给专业平台,商家能够分散这些风险,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企业规模的提升通常意味着商家在资源、能力和品牌方面拥有更强的积累。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企业规模的增加与托管策略倾向性的下降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如图4。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商家往往能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运营流程。这使得他们有能力自行处理更多的订单,减少对外部托管服务的依赖。大规模企业往往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的自主权。托管或半托管模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在品牌战略上的灵活性。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商家可能更倾向于自主管理,以保持品牌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大规模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方面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和议价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直接与物流服务商、供应商等合作,获得更优惠的条件,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托管服务的需求。大规模企业通常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供应链,优化运营流程,从而减少对托管服务的依赖。

品牌价值是商家在市场中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品牌价值的提升与托管策略倾向性的下降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如图5。

高品牌价值的商家往往将品牌战略放在核心位置。他们需要保持品牌信息的一致性和控制力,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对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环节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因此,这些商家可能更倾向于自主管理这些环节,而不是选择托管服务。品牌价值的提升往往伴随着对品牌独特性的强调。商家可能担心托管服务的标准化流程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从而影响品牌的独特性。因此,为了维护品牌的独特性,商家可能会选择自行管理相关业务。高品牌价值通常与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密切相关。商家需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维护这种信任和忠诚度。通过自主管理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环节,商家能够更好地控制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商家的市场定位变得更加清晰。他们需要确保所有的运营活动都能够支持这一市场定位。因此,商家可能会选择自行管理这些活动,以确保它们与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保持一致。

品牌价值也是影响托管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对品牌独立性和长远发展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其是否选择托管。品牌独立性需求与平台资源支持密切相关。品牌价值较高的企业往往更注重品牌建设,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它们更倾向于自营以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和控制权。

在模型中,全托管、半托管与不托管的选择是基于多种变量的动态交互。例如,托管策略由企业规模、品牌价值和平台资源支持共同决定。这些变量的权重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全托管通常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品牌价值较低且依赖平台资源支持的企业。通过全托管,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包括物流、售后、市场推广等,帮助这些企业降低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半托管模式则更多适用于那些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价值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某些业务领域(如市场推广或售后服务)可能具备较强的自运营能力,但在其他领域(如国际物流或跨境仓储)仍需依赖平台的资源支持。半托管模式下,企业可以在降低部分成本的同时,保留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方面具有较强控制力。对于不托管的企业,它们通常规模较大且对品牌价值具有高度重视。这类企业不仅具备完善的运营能力,还拥有较高的品牌独立性需求。因此,它们选择自营模式,在保证品牌独立性的同时,最大化利润率。

通过自营,这类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控物流、售后等环节,提升运营效率,并通过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成本是影响商家运营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成本的提升与托管策略倾向性的提升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随着成本的增加,商家面临的财务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降低成本,商家可能会寻求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托管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商家可以通过选择托管服务来降低内部运营成本。成本的提升可能意味着运营风险的增加。通过将部分业务托管给专业平台,商家能够将风险转移给服务提供商,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商家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托管服务能够帮助商家释放内部资源,将注意力和投资重点集中在核心业务和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托管服务提供商通常能够通过规模化运营实现成本效益。商家通过选择托管服务,可以享受到这种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自身成本上升的压力。成本的提升可能迫使商家寻求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运营模式。托管服务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商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快速调整托管服务的范围和规模,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模型中,成本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储存成本、国外海外仓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和托管策略的选择。当物流成本(如配送成本、仓储成本)过高时,企业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托管以分担这些负担,尤其是在跨境业务中,平台的资源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对以上4个结论的分析,可以看到,订单量、企业规模、品牌价值和成本等关键因素对托管策略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商家在作出托管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从上文研究可知,跨境电商平台托管策略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因素的综合考量。其中订单量、企业规模、品牌价值以及成本压力等因素均对托管策略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总结如下:

订单量的增加对商家选择托管服务的倾向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订单量的上升,商家面临的订单处理压力增大,对物流效率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托管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变得尤为重要,平台托管能够帮助商家有效应对订单量的波动,确保订单的及时处理和配送。因此,对于订单量较大的商家,选择托管服务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商家对托管服务的依赖。这是因为大规模企业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更强的品牌战略自主性,它们更倾向于自主管理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环节,以维护品牌的独特性和市场定位。因此,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建议它们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审慎考虑是否需要托管服务,或许保持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会更为有利。

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样减少了商家对托管服务的倾向性。高品牌价值的商家需要保持品牌信息的一致性和控制力,这通常意味着对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环节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因此,这些商家可能会选择自行管理相关业务,以维护品牌的独特性和消费者信任。对于注重品牌建设的商家,需在托管服务的选择上保持谨慎,确保任何外包决策都不会损害品牌的长期价值。

成本压力的增加可能会促使商家寻求托管服务以降低成本和管理风险。托管服务提供商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能力可以帮助商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在成本控制成为关键考量的情况下,商家可以考虑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托管服务提供商,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商家也应注意评估托管服务的长期成本和潜在风险,确保决策的经济性和战略一致性。

4.2 管理启示

依据上文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若企业在品牌建设初期规模较小,较依赖平台资源支持,且物流、售后等成本较高时,电商平台能够通过全面的托管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分担其在推广物流售后等一系列的运营成本压力,更好地帮助其在市场中快速成长。

半托管模式则适用于那些具备一定自运营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已经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某些领域(如国际物流或售后服务)仍需依赖平台资源。通过半托管模式,企业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留部分自主权。不托管模式多见于规模较大且品牌独立性需求较高的企业。此类企业不仅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还希望通过自营模式保持对品牌的高度控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利润率。

通常规模较大的企业会高度重视品牌价值。这类企业不仅具备完善的运营能力,还拥有较高的品牌独立性需求。因此,它们应当选择自营模式,目的是在保持品牌独立性的同时最大化利润率。通过自营,能够更好地掌控物流、售后等环节,提升运营效率,并通过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商家在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托管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生订单量、企业规模、品牌价值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没有一种策略适合所有商家,每个商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托管策略。同时,商家也应该持续监测市场变化和内部运营效率,灵活调整托管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关于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的通知[EB/OL].(2024-04-26)[2024-09-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8104.htm?ddtab=true.

[2] 牛新源.电商平台销售的运营模式选择策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3] 秦永,王小姗,李奕琳. 电子商务发展与企业供应链效率——来自长江经济带上市公司的证据[J].科技创业月刊,2024,37(8):125-130.

[4] 喻冬冬,罗春林,万谧宇,等.滋养你的竞争对手?——考虑电商平台自有品牌的平台需求信息共享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24,32(1):325-334.

[5] 喻冬冬,罗春林,田歆,等.电商平台自有品牌引入与定价时序选择[J].管理评论,2023,35(6):160-170.

[6] 王玉燕,于兆青,申亮.电商平台资金约束下电商闭环供应链的回收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2,30(3):154-164.

[7] 王玉燕,于兆青.基于电商平台销售的E-供应链主导模型与佣金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5):109-118.

[8] 张伸,孟庆春,安国政.电商平台扣点率影响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定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0):44-55.

[9] WANG X, YAO S, WANG J,et al. A stud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uppliers and e-commerce platforms based on biform game [J].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 (JECO), 2022, 20(1): 193-213.

[10] LIN T, ASOO J V, YINLIANG T, et al. Marketplace,reseller, or hybrid: strategic analysis of an emerging e-commerce model [J] Production amp;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8,27(8):1595-1610.

[11] 黄炫洲.跨境电商“全托管浪潮”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J].西部学刊,2024,(13):145-149.

[12] 李峄.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特点、机遇与挑战[J].供应链管理,2024,5(3):20-26.

[13] 陈建松,林文璇.跨境电商平台全托管模式解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3(22):40-43.

[14] 李卉.基于第三方信息传递的口碑传播与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仿真[J].中国商论,2023(21):90-94.

[15] 吴小珍,周千宇.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商物流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2):18-22.

[16] 李桃,严小丽,吴静,等.建筑电子商务与建筑市场互动发展研究[C]//武汉市人民政府,华中科技大学.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论文集.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21.

[17] 梁益琳,张新,李玲玲.“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系统建模和政策仿真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9-15.

[18] 李曼玉.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式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21.

[19] 周广澜,范志颖.系统动力学视角下海外仓对跨境电商出口影响[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2):22-28.

[20] 李隽波,赵约翰,陈铭达.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跨境电商发展仿真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74-77.

[21] 田强.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8):19-20.

[22] 马骏驰.进口跨境电商供应链结构与交付可靠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23] 李艳琦.信息中介参与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30-37.

[24] 张春霞.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电子商务平台双边网络效应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25] 田江,李俊怡.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风险及策略研究——以电子商务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4):99-101,44.

(责任编辑:甄梓君)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的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系统
基于系统动力学供应链的联合库存的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库存管理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萌发阶段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能耗分析
联盟组合成员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