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分析

2025-02-20卢娜

中国市场 2025年6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摘"要: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国有企业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从而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财务报告准确性有待提高、内部审计机制运行不畅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控制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如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控制机制等,以期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6-016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6.040

1""引言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财务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而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起到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防范风险和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内部控制视域出发,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有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国有资产、提高经济效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等,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方法和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体系[1]。内部控制要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实现预期目标[2]。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3.1"定义与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指依据国有企业经营目标与管理目标,以资金筹集、划分、运用为核心进行的管理工作。伴随着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国有企业愈加重视财务管理,从法律法规出发,再参考未来战略规划,针对性制定并实施财务管理制度,以此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各项资金利用的科学性,正确规避各类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国有企业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包含投资、利润分配、筹资、营运资金四个方面。①投资管理。多数情况下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多集中于生产设备和技术购买、中期或长期证券购买、对外项目投资等。以对外项目投资为例,由于资本市场变化多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展开投资管理,有助于预防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损失。②利润分配管理。利润分配阶段,包含投资者、股东、其他利益群体等,这就需要在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失,以此为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提供充足资金。③筹资管理。就目前状况而言,筹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来源、渠道各不相同,存在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隐性风险,故而应针对筹资活动实行全方位管理。④营运资金管理。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实行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科学化管控企业负债规模,维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

3.2"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主营业务、运营管理方法、性质、资本规模等不尽相同,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成长阶段的企业较为注重生存机会与经营利润;成熟阶段的企业以维护经营利润稳定性为目标,实现稳定化经营;外资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股份制企业则看重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股票价值。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具备较多的社会责任,促使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中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涉及投资者、债权人、企业、政府等多个群体。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4.1"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采取恰当的手段优化财务管理,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支撑条件。具体实践阶段,针对资金管理、费用管控、预算管理等环节展开合理优化,可加快企业创新发展脚步,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

4.2"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管理包含会计核算、预算、资金运用等,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利润。

4.3"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优化财务管理不仅能强化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还能有效规范经营行为,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财务不透明、经营不合理的行为,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度。

5"内部控制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5.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内部控制制度需针对性地设计,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制度设计过于复杂、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等。例如,某国企的采购制度规定,任何采购都需经过多级审批和复核,这就需要填写大量的采购申请和相关单据,并且每一笔采购都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员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繁复的审批流程和文件,导致采购过程缓慢,无法及时满足业务开展的需求。再如,员工可能因为疏忽或不熟悉制度要求,而忽略了某个必要的审批环节或填写了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和风险。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2"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财务人员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意识和行为还存在一些问题[3]。首先,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集中经济、行政干预等特点。这使得一些财务人员较为注重政绩和短期业绩,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长远目标。他们往往更关注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准确性,而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次,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往往较为烦琐复杂,导致财务人员难以理解和执行。例如,国有企业的采购流程需要经过多级审批,并且需要填写大量的报表和单据。这些繁复的制度和规定使得财务人员感到压力和负担,从而降低了他们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重视。最后,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还与培训和教育的缺乏有关。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一些财务人员可能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对内部控制概念、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不足,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3"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财务报告是国有企业向外界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决策和评估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政府干预和指导的特点。政府在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干预和影响,以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和利益。这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受到一定的篡改和扭曲,降低了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一些特殊的经营和管理问题。例如,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和多元化经营,其财务报告往往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和子公司,涉及的信息较为复杂。这就可能导致报告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核对存在困难,增加了报告准确性的挑战。最后,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例如,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过程可能存在审计能力不足、审计独立性问题等,导致报告中的错误和偏差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影响了报告的准确性。

5.4"内部审计机制运行不畅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评估和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的干预和管理特点,内部审计机制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导致内部审计的人员和技术水平较低,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可能受到政府的指导和干预,从而影响了其独立性。再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关系问题也可能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最后,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例如,部分国企可能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明确目标和要求,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指导和规范。再或是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和制度,导致企业审计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5.5"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

财务风险是指由财务活动和决策引起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多元化经营和政府干预等特点,使其面临着复杂多样的财务风险。例如,资产负债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都是国有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然而,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国有企业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和量化财务风险,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还可能存在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缺乏规范性和连贯性。同时,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防控的明确目标和责任分工,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责任不明确、分散和模糊。

5.6"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控制机制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估。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多元化经营和政府干预等特点,预算管理往往面临复杂多样的挑战。例如,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干预,企业预算往往受到政府的影响和限制,导致预算制定和执行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其次,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可能存在一些制度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例如,可能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定和执行流程,导致预算目标和预算执行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最后,国有企业还可能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和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超支、滥用和浪费等问题。

6"内部控制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6.1"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首先,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健全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文化等方面。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为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职责清晰、权责对等、内部合作和沟通良好。其次,企业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识别出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如此才能确保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可控。最后,企业还需建立有效的控制活动。这包括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的操作规程、审批程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等方面。通过建立严格的控制活动,可确保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活动都符合规定和制度,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6.2"提高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国有企业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使其意识到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培训内容可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要素的作用和职责、内部控制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等,以此帮助财务人员建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思维和意识。其次,国有企业需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推动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励财务人员主动关注和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要求的行为进行惩罚和追责,以形成内部控制意识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后,国有企业还可通过内部沟通和交流,促进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例如,定期组织内部会议和讨论,分享和交流内部控制的经验和案例,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实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内部审计和自查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参与和意识。

6.3"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对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应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均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其次,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责任,从而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4"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首先,内部审计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即通过评估和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提供独立和客观的审计意见,以帮助管理层改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从而增强企业的合规性、效率性和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审计的对象、内容和时间。审计的对象可包括财务报告、财务制度、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合规性等。审计的内容可涵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操作、风险评估和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等。审计的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定期审计、特殊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再次,内部审计制度还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职责包括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编制审计报告等。权限则包括获取和查阅相关的文件、记录和信息,与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涉及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的事项进行调查和核实等。最后,内部审计制度应规范审计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确保审计过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审计流程可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评估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发现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编制审计报告、与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沟通和反馈等。

6.5"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首先,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环节。国有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并由其负责制定和监督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其次,国有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财务风险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财务流程和交易的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隐患和问题。再次,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积累丰富的财务风险管控经验。国企可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活动,详细介绍各类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与影响范围,并指出风险预防与处理要点,设计种类多样的实践演练活动。一旦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财务人员能参考规章制度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初步制定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还能间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后,企业还需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国有企业可利用财务指标和风险指标,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国有企业可借助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财务数据和指标,并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6.6"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控制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的预算制度和流程。预算制度应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规范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预算流程应包括预算计划的制定、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预算方案的制定和审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等环节。其次,企业需建立预算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制度。预算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管理人员和部门应按照预算计划和预算目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预算方案,并进行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再次,建立并实施成本控制制度。国有企业应根据近阶段业务活动设定员工培训内容,重点强调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同时,财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不断完善年度成本计划内容,明确各项资金投入,由财务人员仔细记录业务活动的收支情况。针对投资项目开展成本管控时,制定并上交预算申请单、项目风险评估报告,准确列出每项资金的用途与项目预期收益等。最后,企业还需加强预算控制和监督。预算控制和监督是保证预算计划有效执行和预算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可通过建立预算控制指标和预算监控系统,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的偏差和风险。

7"结语

综上所述,为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企业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同时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及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控制体系。以此可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从而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10):170-172.

[2]卞琳.新时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新思考[J].商场现代化,2023(7):156-158.

[3]裴迎昕.新时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浅析[J].中国市场,2023(8):167-169.

[作者简介]卢娜(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