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专创”双融合视野下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5-02-20杨林韦献雅万群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4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专创融合产教融合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现代产业学院是现代产业与现代教育的创新性结合,是当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机制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食用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产教、专创”双融合框架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机制、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多元主体育人过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举措,助力食用菌产业学院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产业学院;食用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4-0147-04

Abstract: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models is an urgent ne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country's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mote economic quality, efficiency and upgrading.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is an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dustry and modern education, and is the current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College of 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position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talents in terms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aculty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poses to build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professional talent curriculum system, multi-subject education process and faculty under the dual integration framework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specialty creation\".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team building will help the College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its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capabilitie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ndustrial college; edible fungi; talent training model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态,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探索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任,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载体[1]。现代产业学院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即培养一批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具备突出技术实践能力、技术解决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明确提出要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将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建设产业学院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可见产业学院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实际人才培养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本在于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的需求。而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好的途径就是“产教、专创”双融合,即指将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系统进行深入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2],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进而推动就业。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总格局大背景下,需要以社会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将产教融合视为提升创新能力的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从而深化教育的改革进程,使之更紧密地融入到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之中。我们要继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在专业背景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加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便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逐渐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

所以,探讨在“产教、专创”双融合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快地培育出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高品质发展的关键课题[3]。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在“产教、专创”双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探索。

1" “产教、专创”双融合食用菌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不协调问题[4]。在当前倡导“专创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目标并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并未充分渗透于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内,导致专业构建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创新需要[5],专业建设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创新的需求,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不匹配,致使“四链”衔接不畅通[6]。食用菌生产相对于传统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生产,对环境条件要求高, 特别对于竞争性杂菌防控严格,技术门槛比较高。对于食用菌从业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尤其是在面临生产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亟需有能够提供独特创造性解决策略的专业人士。然而,我们却未能把创造性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去,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1.2"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度不够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并没有真正把“产教、专创”类融合课程融入人培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或者加入一些元素,但比重偏低,校内外协同育人实践的课程体系基础薄弱,课程结构不合理,主体单一,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缺少解决综合问题的学习任务的现象,教学场景与真实生产情境贴合度差。现有的教学策略设计并未充分考虑系统科学规划,各类课程应采用各自适用的教学方法[7]。对于食用菌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独立创业来完成就业,特别是当前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开设“专创融合”的课程。然而,当前的课程体系过于单调,缺乏针对性强的“专创融合”教学课程方案,并且大多数的专业课并没有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专创教育的深入整合不够,从而影响到食用菌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

1.3" 机制建设尚不能保障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6]。要深化专创融合、产教结合、科教融合,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流程,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产业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从当前食用菌专业“产教、专创”融合成效来看,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由于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各方利益诉求存在分歧,对“产教、专创”双融合目标认识不一致;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8],合作程度不够深入,学校需要更多挖掘利用企业、产业和行业资源,各方交流沟通合作机制也有待完善。

1.4" “产教、专创”双融合师资队伍结构亟待改进,建设存在短板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产教融合的视角。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薄弱。首先那些懂得创新创业的老师往往缺少专业知识的理论背景;其次则是拥有专业背景的老师缺乏引导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高,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被忽视,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在当前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严重制约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产教融合的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把“产教、专创”双融合师资融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体系之中,系统性、针对性的建设更无从谈起。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专职“双创”课教师,大多都没有真正的创业经历和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推动“专创融合”。

2" 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2.1" “产教、专创”双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机制

在“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学院要结合产业、行业需求变化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9]。近些年,学校始终坚守“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教育宗旨,培育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学子,致力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及专创一体化发展。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双师”队伍建设和产教协同平台搭建等方面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食用菌产业学院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根据四川省区域经济以及成都市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需要,借助四川省食用菌协会指导,深入金堂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蓬溪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等食用菌产业主要园区,与丰科生物、榕珍菌业、汇菇源生物、鑫中宇和如珍菌业等川内知名食用菌主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教育理念、产业人才需求、培养人才内容、培养人才形式与机制等方面达成合作。从企业、行业、产业、兄弟院校多方面调研当前和未来食用菌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切感到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质量和稳定性的强烈需求,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建立“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模块教学、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食用菌生产中实际岗位所需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构建模块化、任务化课程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模块化教学,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贯穿学业,实现创新创业与育人实践联动,与产业发展联动,与社会服务联动,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强大的驱动力。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标准[10]。

食用菌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的理念探索构建了“政校行企、四链贯通”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制定“专业融入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2.2" “产教、专创”双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学校将“专创融合”作为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重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作用,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围绕食用菌产业学院人培方案教学和能力目标,经过学情分析,调研区域内食用菌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把握企业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动态联合食用菌企业开发建设符合食用菌专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特别做好动态调整符合企业所注重的实践类课程,加强实验、实训环节的建设,推动课程内容能和产业发展与时俱进。挖掘人培方案中每一门课程的创新创业点,新生进校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安排食用菌专业的新生前往主流食用菌生产企业,了解企业的创立到发展历程和食用菌行业前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参与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专注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力求实现课程的高阶、创新、有挑战性,打造“专创融合”课程。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专业围绕食用菌生产管理岗位、食用菌加工技术岗位、食用菌菌种制作岗位、自主创业岗位四大岗位,与行业和企业合作,贯穿整个产业链,以产教融合为背景,推广项目式教学,以每一个食用菌生产岗位所需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开发,重构课程内容,形成系统、完整的“食用菌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所需的实践技能,引入创新创业元素,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生类比赛为实践技能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同时,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结合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推动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3" 推进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需要多元主体的深入合作和资源的有效互动和整合。为了保证人才的培育质量,我们根据食用菌行业的需要来设定方向,包括当地政府、食用菌行业、企业、生产园区、食用菌产业协会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构建一个食用菌产教的创新平台。其中,学校与成都市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共建“中国金堂食用菌产业学院”的协议,利用学校新建的食用菌工厂,引入食用菌企业入驻,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作为食用菌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践项目,让教室走进工厂,实现产教融合真正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对接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实现食用菌工厂建设为纽带的“校中企、企中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按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共育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以此提升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专业性和链条式培养,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环境。通过“产教、专创”的双融合,整合政校企协的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科技力量、资金资源和场地资源等多种创新创业要素,促进产业与教育的互通互融,同时也能提供对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引导其发展,从而达到“多环相扣”的效果,推进教育和产业的深入融合和持续进步。

2.4" 加强多元化“产教、专创”双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多元师资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要确立教师队伍全方位建设的目标定位[11]。引导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产业的师资培育体制,打造一批立足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优化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应对智能化的转变及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首要的是,学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上,按照内外融合、专兼互补的原则,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并将具备实用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老师视为培养“产教、专创”融合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关键因素。其次,学校将为行业、企业、产业提供服务设定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实施让教师深入食用菌企业锻炼的政策,让老师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改,并在企业中接受实战训练,每年不少于6个月,解决真实的问题,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从而获得真实的技能。鼓励教师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以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技改项目为载体,多给学生机会,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实际项目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能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各种项目的同时,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学校以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为主导,聘请了食用菌行业成功的创业者、技术精英和大师担任兼职创业指导,并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组建了一支创业指导团队,并举办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讲座,帮助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

3" 结束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学院作为一种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须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增长的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而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创融合改革是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产业升级急需人才、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把创新创业元素纳入到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产教融合过程中,加强专业与产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12]。通过实施“产教、专创”双融合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产业优势,在教育和产业行业之间实现集成、互动和融通,建立起一种“产业、专业、创业”集成的综合体系和生态环境,有效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深度整合、共同发展,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食用菌领域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亚雄,王彬,曾晓宏,等.向“新”着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图景[J].福建教育,2024(26):14-18.

[2] 杨洁.基于教师工作室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2024(7):179-182.

[3] 徐美燕.高职院校“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6):8-10.

[4] 孙园,曾青生.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2(22):68-72.

[5] 陈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3(11):128-130.

[6] 王建军.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专创融合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西部旅游,2022(23):76-78.

[7] 李英奇.“双高”建设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模式及路径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3):1-6.

[8] 黄云林.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思考:价值取向、问题缺失及路径优化[J].当代职业教育,2019,18(2):72-76.

[9] 李琳,顾彤彤,卢静,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24(5):141-143.

[10] 李威.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2):279-282.

[11] 邬晔.“三高四新”战略下产教融合培育引导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3(3):194-196.

[12] 卢卓.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2):75-77.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专创融合产教融合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