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5-02-20毛娟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4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乡村旅游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旅游业本质上是绿色产业。为扎实推进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广西应利用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独有的文旅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该文通过阐述新质生产力与文旅产业的关系,分析广西乡村旅游的优势与不足,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坚持目标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4-0103-05

Abstract: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focu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tself is green productivity. Developing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focus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urism is essentially a green industry. In order to solid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and comprehensively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Guangxi should use its rich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to create a unique cultural tourism brand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ttractiveness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explores ways for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o empow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adheres to goal orientation, develops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motes high-quality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so as to help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Guangxi; rural touris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research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1]。新质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旅游业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文旅热度持续飙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火热的旅游市场中,乡村旅游因亲近自然并且玩法多样等特点,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新质生产力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广西各地乡镇有山水风光、滨海风景、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广西乡村旅游需借力新质生产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建立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助力广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以“新”促“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1"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新质生产力是文旅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利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业态模式、新的技术支撑以及新的增长动能。文旅产业是融合性强、关联度好的产业,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潜力很大的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1.1" 创新驱动,拓展文旅新业态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文旅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所在,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3]。文旅产业发展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以及文艺活动,还要通过科技赋能形成文旅产业新业态,当前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演艺等虚拟文旅,可以看出“科技+文旅”是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文化创意形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新业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要素的配置推动文旅产业的不断创新。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代表,构成“科技+文旅”的技术矩阵,现依托数智技术的灵活组合,例如AIGC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文旅内容创造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历史文化,打破文旅消费体验的时空限制,推动文旅消费方式从线下观光式走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此,新质生产力在文旅中的应用,始终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从而不断催生出新场景和新模式,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优化重塑,推动文旅提质增效

新质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多方面优化重塑,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人才是生产力中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新质劳动者。通过培养相关文旅产业的专业人才,为文旅产业提供充足动力,通过发挥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相关的技术、规则、制度等整合嵌入到文旅产业中,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因此,通过相关社会主体,为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还应关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结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能够制定文旅发展整合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及目标,促进文旅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协同发展。通过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文旅产业的完整性及附加值,推动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形成产业联动合作共赢,如“旅游+”“+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文旅资源多元化。最后,新质生产力能够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资源,促进文旅产品数智化发展,对文旅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高效利用文旅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并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打造独特的文旅品牌提升竞争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旅强区。

1.3" 绿色发展,建构文旅生态观

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文旅产业本质就是绿色产业[2]。构建绿色生产力,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让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构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层逻辑[4]。绿色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天人合一”为代表的生态文明观。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是服务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独特生态观。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以及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新的生态文明观。

2" 广西乡村旅游的现状

2.1nbsp; 广西乡村旅游的优势

2.1.1" 旅游资源丰富

奇山秀水甲天下,壮美广西景如画。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古老的文化积淀、变幻万千的奇山秀水、多彩的民族风情、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绿色健康的长寿之乡和绵延的中越边关等。现有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310个,广西有山水风光旅游资源,如兴安灵渠、龙胜梯田、大新德天瀑布、崇左明仕田园和钟山百里画廊等自然风光。此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如左江花山岩画、贺州江氏客家围屋、合浦汉墓群、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和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等,广西乡村除了具有山水风光、滨海风景、边关风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还有各种丰富的名优特色美食,如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等,还有富川脐橙、容县沙田柚、荔浦芋头等特色土特产。因此,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广西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借力新质生产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2.1.2" 市场需求大

当前旅游市场热度持续飙升,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到“打卡阿勒泰”,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新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与乡村的宁静与淳朴,乡村旅游在2024年“五一”火爆出圈。面向小城的各种深度“下沉”游,乡村旅游成为不少游客的旅游选择。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逐渐超越过去的“到过名城”“省区打卡”模式,乡村旅游因其个性化的自然人文魅力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人们慕名而至的网红地。其次,广西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吸引众多客流。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背靠大西南面向大东亚,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三联”之利,使得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1.3" 政府大力支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增效[5]。此外,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培育乡村旅游集聚区,推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2024年广西印发《广西旅游实施“串珠成链”工程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提到要推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广西特色旅游名镇(村)、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等品牌[6]。

2.2" 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2.2.1" 文旅项目同质化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文旅项目火爆“出圈”,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接住泼天富贵,实现旅游项目特色化发展,是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尤为明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没有完全的体现[7]。导致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只是简单模仿或是复制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广西各地级市都具有独特的乡土人情,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乡村旅游项目都是农家乐、采摘活动、古建筑等,缺乏多样性与创新性,对独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无法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导致留不住游客,乡村旅游产业难以持久发展。

2.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广西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村村有水泥路,交通设施大幅改善,但整体来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首先,在交通设施方面,部分乡村旅游道路狭隘且路面损坏严重导致通行不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旅行目的地路牌指示不明确,使得游客难以找到或发现景区,降低了景区的客流量和旅游体验。此外,乡村停车场不足,在一些景点缺乏足够的停车位或者停车面积太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旅游高峰期,停车难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医疗卫生设施落后,住宿和饮食等卫生设施不完善,部分乡村景点缺乏必要的公共卫生间、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影响了乡村的环境卫生。最后,在信息设施方面,有些乡村旅游景点网络覆盖不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获取信息和分享旅游体验,使游客难以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有些乡村旅游区还缺乏有效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信息服务滞后。

2.2.3" 专业人才匮乏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文旅专业相关人才。专业人才不足会限制乡村旅游创新能力,文旅资源难以整合,使得乡村旅游长期处于传统发展模式中,难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和定居,尤其两广相邻虹吸效应明显,使得大量广西青年人才前往广东就业,导致农村各项产业包括乡村旅游流失了大量青年劳动主力军。此外,广西乡村旅游从业者学历偏低,多数旅游从业者是中、小学学历,服务意识不高且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创新性发展。最后,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培养方式相对具有滞后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各种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

2.2.4" 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新媒体是进行文旅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偏远乡村对于新媒体技术认识不足,导致对新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够重视,忽视了数字技术营销和短视频新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力量,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难以精准触达目标客户,宣传渠道过于单一。此外,宣传内容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在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宣传内容只是简单地介绍景点的基本信息,对于景点特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展示,文旅融合不深。由于乡村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市场知名度不高,没有相应的流量难以“出圈”,导致客流量不足。

3"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3.1" 守正创新:以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还包括对劳动资料的创新性使用,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新转化和对现代文明的创新性发展[8]。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技术为出发点,不断促进乡村旅游要素优化和创新发展。只有不断推动科技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运用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旅游的各要素不断优化与转型升级,才能助力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第一,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配置。通过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各要素的应用,提高生产率。首先,要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支持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提升产业链的现代水平。此外,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精准瞄准游客需求,避免盲目建设导致乡村旅游景点同质化,增强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打造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文旅品牌,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各乡村旅游景点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可以利用乡村丰富的绿色开放空间,为旅客提供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项目或是户外休闲项目,如骑马、露营、山地自行车、攀岩等。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乡村亲子休闲娱乐产品,在乡村打造亲子牧场、郊野游乐园、萌宠乐园等休闲娱乐产品。最后,乡村旅游还可以与教育科技相结合,积极在乡村地区发展科教旅游。除了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农业科技旅游,还可以在乡村地区开发生态知识科普旅游、乡土艺术研学游、观星旅游等科教旅游产品。

3.2" 提质增效: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推进产教融合。高校通过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方式,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 “两张皮”的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与文旅产业相关的专业,探索匹配智慧文旅产业的新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文旅人才。此外,还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与当前文旅市场相衔接[9]。还可以选聘企业骨干到高校进行任教,教师到企业或基层进行挂职锻炼,培养一批数智文旅双师型教师,带出一批理论与技能都扎实的文旅人才。最后,高校可以举办相应的文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旅中,如2024年“串珠成链 镜遇广西”文化旅游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让高校积极参与到景区建设中。

第二,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和加大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例如通过选调生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积极吸引数字化文旅人才到乡村工作。还可以通过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便利、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人才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和专项基金,对在乡村旅游中作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和表彰。此外,还要对当地的旅游从业者和引进的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专业技能培训等,同时,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让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

3.3" 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全产业相融合

乡村旅游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与更多领域融合,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促,不断促进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旅游+”“+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更多领域与乡村旅游相加相融、协同发展[10]。将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影视等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策划打造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等,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11]。

第一,“旅游+文化”,突出特色旅游元素。广西有十二个土著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省份,民族风情浓郁。当前广西加快实施“景区焕新”“文化润景”工程,着力发展高品质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优质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加强民族民俗文化沉浸式体验产品开发,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如柳州的乡村旅游可以结合侗族特色开展,桂南和桂西地区可以结合壮族特色开展乡村旅游,瑶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可以结合瑶族民族风俗开展,打造乡村的民族风情游。此外,还要重点推出广西各地节庆类和美食类主题旅游路线,推动“老字号”餐饮品牌创新发展,深度开发突出壮乡风味美食、健康养生美食和乡村特色美食,打造非遗美食形象体验店。依托特色农业,有条件的村落或者景点可以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文化村落村史馆等地方文化展示体验设备。

第二,“旅游+研学”,突出旅游的意义。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可以推出研学类主题旅游线路。“旅游+研学”以独特的体验性和教育性,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于多元化、实践性学习方式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乡土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明,农村生态环境、乡土虎纹、农业生产活动以及非遗文化等都是宝贵的研学资源。农村各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址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通过“旅游+研学”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也符合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可以实现研学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4" 开放创新: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首先,要做大做强旅游交通服务。乡村旅游景点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可以开通高铁站或是汽车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专线。推进主要客运枢纽进行旅游化改造,特别是机场、高铁等重点交通场所提供相应的汽车租赁旅游服务,不断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推广车票+门票+民宿等一站式运游服务产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线路配套产业。在一些乡村重点景区,可以大力引进品牌酒店、旅游装备、特色民宿、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企业,不断提升旅游要素供给能力。

其次,要做大做强线上线下服务。广西乡村旅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一键游广西”旅游线路功能及服务,提升游客到乡村旅游的便利水平,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推荐,提供便捷的预订、支付以及行程管理等服务。不断完善分享和评价功能,及时了解和处理游客的投诉和反馈。乡村景点还要和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进行导航协作,按时更新和优化精品路线相关信息,为旅客提供准确便捷的服务信息。

最后,还要做大做强线路宣传。开展乡村旅游线路推荐和征集活动,开展主题线路、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线路等年度评选活动。针对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要结合年度宣传推广计划,邀请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到广西采风拍摄,制作以及投放高质量的短视频和宣传片。不断加强与美团、携程等各类服务商合作,促进旅游路线推广。抓紧流量热点,不断提升精品利用线路热度和知名度。

4nbsp; 结束语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广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旅强区。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广西乡村旅游消费体验提升、结构升级,推出多样化、多维度、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以“新”促“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夯实文旅支撑。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N].人民日报,2024-5-18.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M]人民日报,2024-2-2.

[3] 厉新建,曾博伟,张辉,等.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4,39(5):15-29.

[4] 亓冉.李凤亮.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7(5):112-124.

[5] 杨钦.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旅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J].延边党校学报,2024,40(4):25-30.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广西旅游实施“串珠成链”工程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EB/OL].http://wlt.gxzf.gov.cn/zfxxgk/wjzl/btjzcwj/t18838303.shtml.

[7] 明庆忠,闫昕,刘宏芳.“五链”融合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及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24(9):40-49.

[8] 祁述裕,邓雨龙.论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4,40(3):62-69.

[9] 王金伟,陆材,王兆峰,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2024,39(7):1643-1663.

[10] 李茹月.乡村振兴背景下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0):109-113,116.

[11] 高俊.虞满华.苏国红.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文旅产业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4):42-52.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乡村旅游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