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城市”背景下泰州老旧小区更新路径研究
2025-02-19费诗伯刘红姜明宇
摘 要:文章通过对泰州老旧小区现状的调研,进行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归纳,并综合考虑泰州老旧小区的居民构成、建设现状、小区管理,功能布局等因素,将小区发展与人民生活结合思考,作出系统性分析,为泰州老旧小区更新提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老旧小区;更新路径;泰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2 " " " " " "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142(2025)01-0045-03
当下国内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少城市的小区由于时代久远,既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时代的功能需求,急需进行改善更新。近年来,泰州对老旧小区改造更新,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路径和解决策略。
1 现状分析
1.1 老旧小区普遍缺乏管理,公共区域有待整治
泰州市不少老旧小区管理跟不上,有些居民随意占用公共空间,把原本用于美化环境的花园、绿地等改造成菜园,或是直接将其改造成停车位;有些居民在不属于自身产权范围之内的空间,盖了储备间、车棚、厨房等,破坏了公共空间的和谐性。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泰州市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与处理,拆除“两违”建筑,在此基础上整治小区空间,从整体上对小区环境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规划,使小区居民能生活在一个整洁、温馨的环境之中。
1.2 老旧小区住宅楼需要本体修缮,功能提升
改造之前,泰州市老旧小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维护与修缮不到位、小区功能不健全、绿地面积不够等。不少小区在多年以前进行建设时,没有考虑到日后有线电视、网络等会接入寻常百姓家,后续居民在接入宽带、水表入户等方面出现了网线与管道裸露在外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区美观,也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所需。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过程中,泰州市把配套服务设施系统的构建当成重要内容,及时解决群众的用气、供水等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但仍有不少老旧小区存在建筑年久失修、楼面脱落,无燃气管道、供水设施破旧、水质欠佳,污水横流等问题。
1.3 老旧小区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其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老年人口占比在老旧小区之中不断提升,其中三至四成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在改造之前,小区内的房屋全部为楼梯房,老年人腿脚不便,他们上下楼梯时没有可以休息的座椅;楼下没有可以供他们喝茶、聊天、乘凉的场所;入户门门槛比较高;卫生间没有设立壁挂式扶手;在居家生活之中,没有为老年人准备好各种紧急救援求助设施。
1.4 老旧小区管理漏洞较多,存在安全隐患
自从上世纪末期我国全面推行房改,老旧小区的传统管理机构解散,但没有及时组建完善的自治小组,物业管理也没有及时入驻,小区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管理真空,引发了诸如小区安保人员配备不齐或缺失,小区入口或楼道之内没有安装防盗门,外部人员进入自由,经常发生失窃案件;建筑失修问题无人管理,居民在阳台、院子里随处搭盖防盗网、棚架等问题,对小区整体风貌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更新改造难题
2.1 违章建筑众多,部分居民不愿拆除
老旧小区内存在大量违章建筑,最常见的就是占用公共绿地。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公共绿地的完整性,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消防通道。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时,居民擅自搭建的户外简易铁棚、防盗网等需要全部拆除,部分私家花园与停车位等都要重新改造成公共绿地。但居民对这一举措表示不满,甚至千方百计阻挠。
2.2 住宅存在产权归属问题,影响维保资金
原产权人中的一部分早已不在小区居住,有些房屋产权人搬离小区,有些已经失联,即使联系上他们也不愿意为小区改造出钱出力;有的同一栋楼的部分产权由第三方掌控,基本无人居住,由于第三方与租户在公共维修基金、物业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不愿意为小区改造出资,这成为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难题。
2.3 对共有产权部分实施改造时,意见不能统一
在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时,每户通过共有产权部门获得的利益有所不同,在对其实施改造时态度与观点也有所不同,集体行动较为被动。例如,在对屋顶进行防水处理时,一栋楼房共6层,即使出现了年久失修漏水的现象,着急的只有6楼,其他楼层不会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受到过多影响,因此他们不愿意为此出资。
3 老旧小区改造的解决路径方法
3.1 整治空间,重塑整洁、舒适的邻里环境
泰州市围绕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召开专项会议,把拆除“两违”建筑当成重点,到2022年1月底,共有1.365万平方米的“两违”建筑被拆除。经过空间整治之后,小区公共绿地得到了重新修建,也建成了公共停车场,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温馨。例如,泰州莲花五号小区经过整治之后,将其中大部分的空间改造成道路和停车位,而另外的部分全部改为休闲空间,砌筑了景观墙、花池等,小区环境得到了美化,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3.2 修缮建筑本体,改进基础设施
改造之前,泰州市老旧小区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再加上房屋建造时间比较久远,出现了楼面脱落、本体失修等情况。例如,在建造小区时没有考虑到水表、电视、网络等入户问题,后期在满足居民这些需求过程中出现了乱拉线等问题。泰州市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过程中,把民生保障置于首位,然后进行提升,先为小区居民解决最基本的供电、供水等问题,使居民过上无忧的生活。例如在对自来水厂员工宿舍小区进行改造时,由于该小区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所有楼房全部为预制板建造,供水设施老化、天然气管道没有引进、楼面脱落、污水横流等问题较为突出。在该小区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后,所有破损建筑得到了翻修,供水、供电、污水、燃气等管道得到了改造,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升,居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3.3 创建长效管理机制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泰州市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有些社区条件比较好,成立了由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等共同管理的机制,小区后续管理工作得以完善。例如,在对泰州南园新村实施改造过程中,与物业公司合作,向居民收取了公维金、物业费,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有些小区规模比较小,在街道的辅助下设立了家园服务中心,聘请了一定数量的保安人员,基本能为居民提供准物业服务。这些举措的实施,增强了小区安保能力,并对后续物业服务的更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3.4 加强社区养老条件改善
泰州市许多老旧小区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但小区内各种设备设施建设却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为了使老年人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安度晚年,泰州市对一些已经实施改造并取得成功的老旧小区进行二次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增强小区生活条件的适老化。目前有部分老旧小区计划实施改造,改造主要包括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外部分,不仅对小区路面进行了修整,也对居民楼中的楼梯进行了改坡处理,在楼层之间安装了简易休息椅,也在楼阁安装了坚固的扶手。有些小区条件较好,还在院子里设置了休闲椅、凉亭等。室内部分改造的项目也比较多,包括灯光、地面、卫生间等。例如,对住房地面实施防滑处理,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餐厅、卧室、卫生间等安装扶手,在卧室床头为老年人安装了感应小夜灯、紧急呼救器等。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宜居环境,养老服务体系得以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有所提升。
3.5 坚持多方参与的改造理念
泰州市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表示高度重视与支持,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在改造中本着服务于群众的目的,通过宣传与发动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形成“携手共建”的改造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民生建设体系,也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搜集居民的改造需求,群众热情被唤醒,改造项目如期进行。这些有效措施有:一是“五共”推行机制。包括共同谋划、管理、评价、分享、建设,把更多力量积蓄到一起,包括社区居委会、居民、企业等,共同解决改造问题。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小区内设立了自治小组,以多种方式从群众之中征集好点子、好主意,根据居民意见对拟定改造的项目进行评价,形成合理的改造方案,争取得到群众的满意。三是打造“熟人社区”。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时采取“五共”机制,社区成员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改造过程中把公共空间整治当成重点,为社区居民带来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改造结束后组织共同评价,邻里关系发生了积极改变。可见,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居民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认同感得以增强,小区发展呈现包容的特征,构建了“熟人社会”。
3.6 形成多方资金筹集机制
泰州市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是以多元化的方式筹集。一是财政拨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管线投资,财政补贴比例达到了20%;另一种为建筑物提升资金、设施提升资金、环境提升资金,财政在这方面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形式。二是管线单位投资,管线单位在对小区内进行管线改造时,可以从财政获得20%的补贴。三是居民出资,由此做到“出资者受益”。例如,居民在对现有管道进行改造或是对建筑物本体实施改造时,居民需要承担20%的部分。四是原单位捐资捐物。泰州市有一部分老旧小区最初都是国企的职工住房,职工并没有为购买房屋付出过多的资金,在改造过程中,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原有单位进行沟通,得到资金支持。五是公益收益补充。为了使老旧小区管理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该市对所有已经改造成功的小区进行物业化管理,与物业企业合作,收取房屋公共维修基金。另一方面,提高小区的物业经营性收入。例如停车位、广告牌出租等,此类收入属于公共收益,将其运用于小区基础设施完善方面。与此同时,还可考虑在小区内建设商业设施、楼栋加层等,而这些需要得到社会资本的支持。
3.7 建立多元共治的管理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除了体现在物质方面,也要把提升治理水平当成重要的改造内容。对于如何增强社区治理能力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多元共同治理。泰州市先是对老旧小区实施了改造,改造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创建了由物业、居委会等共同管理的机制,后续管理的实施,使社区建设不只是靠社区内部完成,而是形成了自治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打造“熟人社区”。在社区良治实现的过程中,“熟人社区”建设是必由之路,在改造公共空间过程中增进了邻里之间的联系,社区居民能敞开胸怀接纳更多邻居,形成了包容合作的良好生活氛围。三是创建自治组织,提升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在这方面,首先需要设立协商组织,在社区中设立共同治理理事会。其次,成立居民管理组织,至于设立小区业委会还是自治小组,这要视社区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小区条件比较好,可以引入物业服务公司,若有些小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街道要设立中介服务机构,并为居民提供准物业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社区组建的“家园服务中心”,为后续过渡到物业服务做准备。
4 总结
总体来说,随着人民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更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切实从居住功能、人民生活的需求角度去开展泰州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工作,可以补齐泰州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短板,为泰州居民带来宜居环境,同时,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完善,居民的归属感才能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蔡云楠,杨宵节,李冬凌.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内容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4):29-34.
[2]李剑桥.上海市老旧小区公共休闲空间更新设计策略探索与实践[J].住宅科技, 2023,43(6):1-6.
(责任编辑 顾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