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单元多维度考量结合能力评定模式的绩效分配方案构建及实施
2025-02-19洪花陆丹丹周叶
摘 要:目的" 评价麻醉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30%绩效基本发放基础上,70%绩效进行二次重新分配:以岗位性质、个人能级、个人学历、工作量、护理质量和附加考核(含医德医风、质控、培训、指令性任务完成等)六个维度构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并针对三年规范化培训非定科轮转护士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定,通过不断细化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开展前后几年的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定科护士满意度、轮转护士满意度、麻醉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质量检查达标率显著上升(Plt;0.05),麻醉科定科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满意度提高(Plt;0.05),轮转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满意度提高(Pgt;0.05),麻醉医生对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提高(Plt;0.05),科室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结论" 建立细化公平公正的麻醉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有利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医护合作,利于科室工作开展。
关键词:麻醉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2 " " " " " "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142(2025)01-0092-0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1]。目前,各家医疗机构在全面深化医改和DRG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以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新模式,在护理绩效分配方案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以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谢亚男等[5]对明确麻醉科护士围麻醉期工作职责做了进一步研究,但未涉及“绩效分配方案”,余遥[6]等对麻醉科护理绩效分配方案的构建及实施进行研究,但考核方案结合自身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非所有医院都适用。为了保证麻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调动所有人员工作积极性,我院自2018年5月成立麻醉护理单元之初即建立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期间随着每年麻醉护理人员增加以及科室岗位扩增,不断完善绩效分配方案,在提高护士工作热情和护理质量和效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的考核方案和效果做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麻醉科现有护士12人,定科人员7人,轮转规培人员5人;年龄30~42(31.97±5.2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2人;本科11人,大专1人;入职3年内的护士5人,3~10年护士2人,10~20年5人;N0能级3人,N1能级3人,N2能级3人,N3能级2人,N4能级1人(以护士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不同级别、护士的学历层次与工作年限及成长规律等因素,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N0-N4)。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麻醉药品管理、麻醉耗材管理、麻醉恢复室病人管理、术后镇痛随访以及术间体外循环配合等。
1.2 绩效分配的构建方案
1.2.1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 科室不同能级护士各选派1名代表组成科室绩效考核小组成员,由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其他医院做法,结合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以及科室岗位性质初步确定绩效分配方案,经过3个月试运行,由绩效小组成员再次提出整改方案,汇报科室全体人员知晓,并进行投票表决通过,最终确定六个维度考核指标,并占取不同比值,见表1。
针对三年规范化培训非定科护士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定,在前六个维度考核分配方案基础上,将等级评定为A、B、C、D四个级别,各等级分别对应岗位性质及工作量两大维度的100%、80%、60%、40%,见表2。
1.2.2 各项指标的具体考核细则 总绩效的30%为科室基本绩效,不参与二次分配,按实际出勤发放。科室二次分配总额为当月总绩效的70%,分配指导意见如下:
1.2.2.1 个人定性指标45%:岗位考核20%、护士能级20%、学历5%,具体见表3。
1.2.2.2 护理工作量30% 监护班根据恢复室每名责任护士每月接收麻醉术后复苏患者总数,每名患者系数为5分;镇痛随访班根据每名护士每月随访患者数,每名患者系数为3分;心脏体外班根据每月参与心脏体外循环配合患者数,每名患者系数为7分;药品班、耗材班没有具体护理患者数量,按照监护班最终积分平均分80%计算,分别计算各项最终积分。(轮转规培护士通过表2考核进行每月动态调整)。
1.2.2.3 临床护理质量20% 根据各级质控检查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可由医慧系统(本院护理专用信息系统)导出,满分100分。存在问题为核心/或整改指标扣2分/项,非核心/或整改指标扣1分/项。同时兼顾护士长日常跟班督查发现的问题,由护士工作态度或工作责任心导致的问题扣2分/项,由护理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问题扣1分/项。
1.2.2.4 附加考核5% 如科室当月附加考核总额低于5%时,剩余的部分在“附加考核调控”栏平均分配给参与考核的护士,如当月附加考核总额高于5%时,则在“附加考核调控”栏平均扣除。
1.3 评价方法 绩效分配方案自2018年5月试行,比较实施前后数据发现在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定科护士满意度、规培护士满意度、麻醉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五大方面均有明显改变。其中,护理质量分别从病人身份核对、转入转出交接、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核心制度执行、心理与人文关怀等多方面进行质控,并通过医慧系统自动提取。护理效率通过手麻系统同一时间段内工作量提取。三方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定科护士以及轮转规培护士满意度调查由公平性、合理性、总体满意度以及需要继续改进建议四方面组成。麻醉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度度调查采取随机抽取科室50%人员进行,主要从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工作配合、预见性护理四方面进行。将四方面分别采取1、2、3、4打分,每项得分≥2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行X2 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019~2023年麻醉护理质量考核达标情况比较 见表4。
2.2 2019~2023年麻醉科定科/非定科护理人员调整及对绩效分配方案满意度情况比较 分别见表5、表6。
2.3 2019~2023年麻醉医生对麻醉护理工作配合满意度 见表7。
3 讨论
3.1 麻醉科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体现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 各家医院的科室绩效基本都取决于科室经济效益,但并未与护理人员的劳动量以及技术含金量挂钩,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7]。当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从而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我科从成立之初就设立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并不断完善,方案中的岗位性质和护理工作量体现了劳动强度和工作责任,能级评定体现了个人技术职务、工龄以及专业能力,结合这三方面反映了麻醉护士实际工作付出,肯定了他们的专业价值。我们还制订了《麻醉科护士岗位说明书》,针对不同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责任、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同时针对工作需要设立辅助岗(药品班、耗材班)与责任岗(镇痛随访班、恢复室监护班、心脏体外班),由于责任岗是直接服务于临床患者的,风险较高,故较辅助岗在岗位性质方面高出0.2~0.3系数,充分体现了不同性质岗位麻醉护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升,麻醉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手麻系统、医慧系统以及his系统等进行调取,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抓取数据更加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进一步优化了绩效考核方案,结合信息化的绩效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麻醉护理人员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激励效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3.2 麻醉科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体现麻醉护理岗位的特殊性 我国麻醉护理工作起步较晚,不同医院麻醉护士所承担的工作不一样,业务范围较为宽泛,麻醉护士主要从事科室药品及耗材的管理、麻醉前准备、患者围麻醉期护理[10]。麻醉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恢复期观察、术后镇痛随访等岗位是麻醉科特有的,护理部颁布的医院层面的绩效考核方案中都不涉及,我们需探索适合科室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我院麻醉护理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中,涉及的岗位也在逐年增加,每增加一个岗位我们就需要重新修订绩效考核方案,尤其是在增加轮转规培护士的情况下,需结合非定科护理人员对新岗位的独立胜任能力进行能级评定,借鉴夏伟魏[11]等人的绩效双向反馈机制,定期评估绩效方案,不断优化。在多维度考核方案基础上通过能力评定,适用于不同类别人员,体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激发所有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尤其轮转规培人员加快适应特殊科室特殊岗位的工作,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本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分配方案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整体满意度都在逐年提升,说明目前绩效方案比较适合。
3.3 公平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麻醉医护配合满意度 麻醉护士服务的主要对象除了手术患者就是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就是麻醉医生的助手,在日常工作范畴和职责中各有分工但又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体现了医疗团队中专业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先行条件,而规范化护理管理体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其中绩效管理就是管理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刘波等[14]对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护理管理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果麻醉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势必会影响麻醉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引起麻醉医生的不满意。趋向完善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让护理人员工作更加自信和干劲十足,不仅成为麻醉医生助手,还可以为麻醉医生提供更多预见性措施,让麻醉医生将精力投入到患者手术安全中,满意度不断提高,对麻醉护士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本研究也将麻醉医生对麻醉护士配合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以此来体现我科绩效分配方案的满意性。
4 结语
护理绩效考核是以最终目标为导向,对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新策略[15]。麻醉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从多维度考量同时结合能力评定模式进行构建与实施,在科室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一般医院开展的常见麻醉护理领域进行构建,但由于我科麻醉护理人数相对不多,而且轮转规培人员占比相对较大,麻醉护理还有部分领域没有开展和涉及,所以在医院不断发展和科室人员不断壮大、麻醉护理领域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动态调整,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Z].2022:4-29.
[2]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麻醉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Z].2017:12-01.
[3]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Z].2018:08-08.
[4]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Z].2019:12-18.
[5]谢亚男,马涛洪,韩晓娟,等.明确麻醉科护士围麻醉期工作职责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8,25(12):1-5.
[6]余遥,李文奇,赵体玉.麻醉科护理绩效分配方案的构建及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9,34(8):50-53.
[7]孙晓燕,温贤秀,敬洁,等.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28-831.
[8]吴镝娅,张丽华,蔡林.麻醉手术室绩效薪酬方案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3(28):85-88.
[9]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启动,护理管理面临新挑战[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3):318.
[10]陈庆红,赵征华,兰星,等.湖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33(8):33-35.
[11]夏伟巍,胡秋峰,龚玉勤,等.完善绩效核算方法提升精益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6):5-8.
[12]刘晓娣.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 PDC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13):1803-1806.
[13]陈鹏.责任制分组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5):523-526.
[14]刘波,牛晓雯,雷芳,等.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6):191-193.
[15]彭玉娜,刘春英.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7):1591-1592.
(责任编辑 杨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