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2025-02-18徐红梅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模式单一,教学重语言点而轻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而英语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认知的深化过程。读者要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对新获取的信息进行体验、验证,实现同作者的认知交互并最终理解文章。体认语言学强调体验和认知二要素,对阅读教学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将该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体认语言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20
1"体认语言学理论概述
体认语言学是我国语言学家在体验哲学观的基础上对认知语言学核心理论进行延伸和本土化的成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认语言学的探讨愈发热烈,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心智和语言除“认知加工”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互动体验”这一基本要素。因此,王寅[1]提出的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主要包含“现实—认知—语言”3个要素。他强调了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认知加工。由此看来,体认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体验性与认知性相互融合的过程和结果。人们在感知世界和语言使用过程中“体验”与“认知”高度融合,体验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对体验的高级加工,人们通过“体认”感知世界和使用语言[2]。
2"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加大,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提问加讲解为主,学生更多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在一些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上存在教师着重讲解阅读文章中的关键单词、短语、句型以及语法点,再向学生逐句翻译或者要求学生逐句进行翻译练习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容易出现精读和泛读混淆不清的情况。同时也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3个级别的阅读教学目标:能理解文章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等[3]。
3"体认语言学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自体认语言学在国内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兴起之后,一大批学者如张楠[4]、赵月、丁文凤[5]、张智义[6]、李勇忠、白黎[7]等从翻译、修辞、语言生成和话语分析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研究尚不多,且已有的外语教学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词汇、听力和语法教学中,将此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的研究较少。而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进行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本质上讲,阅读就是一种思维认知的深化过程[8],读者通过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累积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对新获取的信息进行体验、验证,实现阅读者和作者的认知交互性效果,并最终达到确认和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阅读也是一项“现实—认知—语言”的过程。因此,将体认语言学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十分必要,它意味着将语言学习视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学习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3.1"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语言背后所承载的认知、文化和体验的理解与感知。因此,将体认语言学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分析阅读文章中的价值元素、思维方式和社会现象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想呈现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3.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知。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语言点的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则容易被忽视。英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心智过程,有了体认语言学理论的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3.3"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体认语言学强调语言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深化体认语言学理论,采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升阅读能力。
3.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体认语言学理论包含的体验和认知两个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其不仅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感知,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融入并贯彻体认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原则,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主分析、评价和判断阅读文章中的信息、观点和立场等,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4"体认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体认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高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体认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下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Text"A为例,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来探讨具体运用策略。
4.1"课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背景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整理出相关背景知识材料在课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和思考。在充分理解和吸收阅读文章的新信息之前,学生需自己建立起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再将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信息进行有效地关联,从而理解文章。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Text"A:"Heroes"among"us文章主要谈论“我们身边的英雄”,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需要学生深刻理解“英雄”一词的含义,但文中出现的例子“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枪击案”“加拿大多伦多市35岁的瑞安·罗素警长”等均选自国外,事例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有距离感,这不利于学生通过这些实例来切身理解“英雄”含义。因此,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学生留下课前思考题。如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并践行英雄精神?”。让学生感悟平凡的人能否被称为英雄。以此引导学生预测课堂阅读主题,为课堂学习进行铺垫。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供贴合学生生活的背景知识材料时,也是在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这正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在课前从多角度审视“英雄”这一概念,深化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英雄精神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而在课前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思考,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4.2"课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真实认知层次和语言能力,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感知语言,增强对语言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语言材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相结合。阅读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会阅读的能力,提升他们对文章结构把握的技能。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生成的前提是学习者的互动体验,学习者对体验到的现实进行认知加工后方能形成语言。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可在进入文章学习前设立前置情境,给学生建立现实实践基础。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第四单元"Text"A:"Heroes"among"us为例,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该课文的学习掌握“提出问题—举例说明—观点总结”段落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由你来写一篇有关“英雄”的文章,你会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将学生置于文章作者的情境中,结合文本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出文章论点、论证和结论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设置不同的情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自觉思考的驱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文章主旨。同样以该篇文章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在阅读到第6段警长这一事例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将学生分为记者、醉驾司机、因警长而获救的人员和当地其他居民,以采访的形式请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角色对警长的义举谈自身感受,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脑海中已有的有关“英雄”的知识,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理解身边平凡岗位上不平凡英雄这一文章主旨进行充分指导。
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体认语言学理论,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感知文化,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国内外英雄事例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性,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4.3"课后:准确评估和监测
英语阅读就是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建立联系和重新组织的过程。无论是大学英语阅读教材还是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阅读文章,其内容和形式都各有差异。然而,学生在面对大量形式各异的阅读资源时,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筛选和整合信息,导致阅读效率低下。为了能让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文章建立起有效的深层次理解机制,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技能,阅读教学就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后巩固,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阅读体验后,帮助学生以体验为支撑,在课后进行认知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所以,阅读课之后的评估和监测十分必要。
学完Heroes"among"us这篇阅读课文后,教师可设计更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后任务:如校园内志愿服务、日常生活中的善行义举等,鼓励学生在课后亲自践行“英雄”二字。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行合一。有了自身体验后,再进行以英雄为主题的演讲、写作训练或撰写报告,形成自己的观点,不断进行“体验—认知”这一过程,加深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目前面临着模式单一,课堂重语言点而轻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当前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对英语学习的冲击下,教师更要意识到挑战的到来。而体认语言学从语言习得的本质出发,强调“现实—认知—语言”三要素,英语阅读学习不能脱离学生体验的现实和自身生成的认知,因此它给我们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视角和方向,我们可以此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J].外国语文,2014,30(6):6167.
[2]林正军、张宇.基于体认语言观的外语教学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2):261272.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张楠.体认语言学视野下中国饮食文化的英译对比研究——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J].今古文创,2024(26):106109.
[5]赵月,丁文凤.体认语言学视域下唐诗植物隐喻英译研究——以《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为例[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0112.
[6]张智义.体认语言学视阈下ChatGPT语言生成及性能研究[J].外语研究,2024(3):2025.
[7]李勇忠,白黎.体认语言学与汉语公益性反预期话语——以“小林漫画”话语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22,43(3):3139.
[8]徐福江,刘凤钦.英语阅读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