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技术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5-02-18付恩桃李会婷王文宇方丽波汪兵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3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实验技能多元化评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分析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交叉融合深、抽象等特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来说,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能的培养,都很难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团队充分的文献调研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以仪器分析一流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从改革的必要性、资源库创建、课程思政融合、实验技能提升及多元化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达到教师“教的好”和学生“学的好”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一流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实验技能;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88

1"课程教学现状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科学、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涉及检验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仪器分析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旨在研究仪器信号与物质内在关系与规律的一门学科。为药学专业后续如药学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学习铺垫,同时还关乎到药学相关实习、就业岗位如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最能体现与岗位深度融合对接的课程之一。

由于仪器分析涉及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科学与技术高度结合,并且涉及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精密、部分仪器价值昂贵等特点。就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专业规范的操作技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然而,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招,分类招生与高考统招多种方式相结合。学生整体学历层次较低、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加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时有限,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等,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教学“两张皮”,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技能提升不明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是课程组老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课程组教学团队通过依托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校级一流核心课程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优化整合仪器分析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1]、优化课程考核等多个维度对课程进行设计,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课程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在淡化理论的同时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根据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仪器分析课程标准,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模块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等方法融入课程建设始终,具体表1。通过对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的深入分析,课程组将课程凝练为4大模块,即光学法、电化学法、色谱法及质谱法。模块一是关于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定性、定量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维护等;模块二是关于电化学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酸度计和电位滴定仪的相关知识;模块三是关于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定性、定量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维护等,重点介绍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相关知识;模块四是关于质谱法的基本原理、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基本操作及日常维护等。

整个课程设计一是体现基础理论知识简单,减少抽象概念,降低学习难度;二是体现工作岗位实际,学为所用,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三是实践项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突出技术学习、仪器操作训练和日常维护相结合,同时大型仪器设备利用软件进行虚拟仿真[2]。

3"课程建设措施

3.1"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依托。特别是受制于课时的限制,线下教学时间有限,课程教学内容多,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把课程的教学资源收集、加工、上传平台、及时更新,打破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构建一流的教师团队,团队成员由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从事仪器分析的兼职教师构成,至少是本科学历,团队成员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仪器分析岗位的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也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共同制订仪器分析课程标准,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二是打造一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打造,具体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材、视频资源、图片音频、仿真模块、试题库、思政案例等[3],视频资源包括由专业公司协助教师进行理论、实践课堂的以外,还利用学校的录播室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录制,对于实验教学部分,既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规范操作的视频,还包括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视频,便于进行对比教学。为了突出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在进行课程资源收集时,我们力求做到真实、规范、严谨。三是营造一流的学习形式,我们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全链条,多方位的学习指导,并且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效果,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最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3.2"融入课程思政

仪器分析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将这些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呈现同学们,让他们既能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能领悟到其背后的价值取向[4]。一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中所体现的思政要点,并将其与传授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将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蕴含的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给到同学们,从而激发同学们心灵深处的认同和再升级,为此,我们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各章节的思政元素,具体见表2。

3.3"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的抓手,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演示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整体操作简单、照葫芦画瓢、重现性较好,完全机械式按照实验教材步骤即可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真实地体现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课程组在实验课教学方面,我们采用了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循序渐进式的实验安排。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在实验课上进行,开放性实验主要安排在晚自习进行,不占用课时。具体来说,基础实验包括实验室安全、玻璃器皿的洗涤、试剂试液的配制、分析仪器的准备及基本操作等;综合性实验包括单一方法的定性和定量实验,都是实验课本上成熟的实验方案,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维生素B12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等;开放性实验包括仪器试剂的准备、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等。

3.4"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关乎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关乎到学生学习结果公平性,为了打破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弊端,我们对本课程按百分制进行考评,构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综合性考核,探索增值性考核相结合的仪器分析课程考核评价体系[78]。过程性评价:理论考核主要涵盖出勤、课堂互动、创新回答、即时演算和作业,实践考核主要涵盖质量观念、职业素养、分析讨论、阶段技能考核和实验报告。结果性评价:理论考核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课程理论与职业知识结合,实践考核采用结果数据与操作过程结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结合、实验操作与记录报告结合。增值性考核:关注学时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纵向比较,特别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幅度。同时实时检测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同一任务时,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提升情况,探索个人增值评价。综合性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参加药学类专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4"实践效果与评价

通过仪器分析一流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课程的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2023年合格率达100%。学生仪器分析课程总测评的平均分由上一年度的79.3分,提高到86.9分,成效明显。主编或参编仪器分析技术特色化教材2本,学生在2023年度安徽省“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在2023年度安徽省“化学实验技术”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2名教师新增为中级双师型教师。通过一流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快,对技能的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仪器分析技术知识及能力的要求。一流核心课程的建设,是集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材、一流课程资源等全方位要素,综合运用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度融合,一切以学生的技能提升为核心,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娜,吴丽荣,郭幼红.立德树人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J].海峡要学,2023,35(1):8285.

[2]禹晓梅.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5):151153.

[3]吴一诺,周勰,毛洋,等.案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J].药学教育,2023,39(6):5558.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Z).人民日报,20161209.

[5]孔令鸟,魏桃英.基于“赛教融合”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食品工业,2022,43(6):233236.

[6]曹梦竺,王锋,闫艳.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河南化工,2018,35(08):5859.

[7]侯国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改革研究[J].鹿城学刊,2023,35(04):4447.

[8]郝国祥.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策略[J].药学教育,2020,36(03):7983.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实验技能多元化评价
“四个回归”背景下《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析“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建设探讨
浅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基本实验技能的有效策略
多元化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