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2025-02-16贾淑娟
[摘 要]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越来越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自主游戏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主参与不同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明晰自身定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提升自主游戏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自主游戏;教师角色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获得教益的过程。自主游戏是一众幼儿园教育形式中的新形式。然而,现阶段的幼儿自主游戏没有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说明教师并没有随着游戏形式的变化而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对此,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自主游戏理念,针对当前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角色。
一、幼儿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自主性
自主游戏活动要求尊重幼儿的想法,并结合他们的想法设计游戏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审视游戏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性。比如,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都很有限,因而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无法保证质量。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组织幼儿自主游戏时就只能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随时准备“见缝插针”,为幼儿提供指导。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深入,游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迫切地想要看到教育效果,希望幼儿能够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因此,当幼儿自主游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想介入游戏过程以引导幼儿,这就影响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二)指导角色不均衡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取决于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需要。现阶段,部分教师因为无法正确认识自主游戏,以致对游戏过程干预较多,幼儿完全自主选择游戏方式的空间较小。这就造成了教师指导角色不均衡的问题,影响了自主游戏的实际效果。例如,幼儿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一些户外自主游戏中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当幼儿做出危险行为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制止。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在防止各种意外时应尽可能地通过一种隐性和自然的方式来实现,而非直接说“你不应该做……”。可见,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并不均衡,更多的时候是以教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一角色虽然能够纠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规避一些危险,却也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
(三)主动指导比较多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独立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为此,教师在发现幼儿自主游戏陷入困难时应延长等待时间,观察幼儿是否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当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后仍无法顺利解决时,教师再为幼儿提供帮助。现阶段,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比较多,往往在幼儿还没有进行一定的尝试时,就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这显然不利于幼儿成长。
(四)忽视游戏后评价
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然而,多数教师并不注重幼儿自主游戏后的评价活动,没有对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作出评价,以致无法准确把握幼儿的成长情况,从而限制了教师自身指导水平的提升。
总之,现阶段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由于教师定位不准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幼儿的成长。有鉴于此,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只有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改善幼儿自主游戏的实际效果。
二、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成为旁观者,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自主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而非教师,无论在游戏的哪一环节,都必须保证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始终只能发挥从旁协助的作用,并且教师也不需要时时协助,而是应抓住契机进行指导。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才是介入指导的契机呢?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名旁观者,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介入指导。
自主游戏活动区域往往比较大,参与的幼儿人数也比较多,一名教师观察不过来。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应增加教师数量,分别负责对若干幼儿或者不同区域的观察。在保教结合的背景下,还可以由保育员参与协同观察。
(二)成为参与者,配合幼儿游戏行为
教师与幼儿都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活动中,两大主体的互动是无法避免的。教师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参与者,配合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够拉近师幼心灵的距离,和谐师幼关系。同时,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能从同伴的角度来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出建议,幼儿则可以选择听从或者不听从,这样既保证了教师的适时指导,又充分彰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成为支持者,辅助幼儿游戏行为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在自主游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自主游戏陷入停滞。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通过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游戏材料、搭建游戏场景、创设相应的情境等方式来帮助幼儿顺利推进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供帮助仍然要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不能站在成人或教育者的视角去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否则支持者就变为了教导者,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四)成为指导者,引导幼儿游戏行为
自主游戏并不是幼儿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不是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开展游戏活动期间,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观察周围环境,保证幼儿人身安全。对此,教师可以将自己代入游戏场景中,看看哪些是可能威胁幼儿安全的因素,从而在游戏之前做好安全预案,制订相应的安全规则,以此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做出约束,实现对自主游戏的指导。例如,当自主游戏场景中存在比较高的栏杆时,为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摔倒,教师就可以加入“不允许攀爬栏杆”的规则,以此来保障幼儿的游戏安全。
三、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主游戏,明确角色定位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过度介入的原因主要是未能正确认识自主游戏,因此实现有效指导的第一步就是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来正确认识自主游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肯定自主游戏的价值。课程游戏化建设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特色,游戏就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一众游戏教育中,自主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可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与更加多元的可能。教师应认识到,自主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形式,能够推动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其次,认识有效介入的意义。教师的有效介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幼儿自主游戏顺利开展的保障。只有认识到自身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作用,教师才能减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消极等待,积极探索幼儿自主游戏的路径,推动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新的提升。例如,在游戏开始前,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之后再立足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幼儿自主游戏情境的创设,并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又如,在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的选择,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适度为幼儿提供指导;再如,在游戏结束后,成为倾听者、梳理者,引导幼儿就自主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对下一次自主游戏作适当的调整。
(二)把握幼儿发展规律,找准介入时机
为优化自主游戏的实际效果,教师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发现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及时为幼儿提供指导。
其一,依据幼儿及游戏情况选择指导时机。例如,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在同样的场景下开展相同的游戏,小班幼儿所需要的教师指导会更多,而中班、大班幼儿所需要的教师指导则相对较少。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阶段来判断指导时机。
其二,采用多种方法认真观察等待指导时机。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旁观者出现的,此时教师的重点任务就是进行观察。一方面,教师应顾及全体,关注全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个体,对某个时段、某个区域的特定个体进行跟踪观察。
其三,分析幼儿需求并及时抓住指导时机。教师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幼儿的小动作、微表情等发现他们的困境,了解他们内心需求,从而适时介入。比如,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发现某幼儿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就需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幼儿找到自主游戏的方向。
其四,针对突发情况选择时机进行有效指导。幼儿都是发展中的人,即使教师有周密的游戏安排,也不可能让幼儿完全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何况是在自主游戏中。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出现突发情况时,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为幼儿提供帮助。例如,两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因为游戏材料产生了冲突,教师就可以观察两名幼儿是否能够自行解决,如果两名幼儿僵持不下或者矛盾激化时,就要及时介入。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指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经验、预设的教育目标、对幼儿的教育期望等都是影响指导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
其一,当幼儿放弃游戏时选择平行介入。在自主游戏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幼儿游离于环境之外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自己的游戏观察尝试与幼儿进行沟通,通过询问幼儿在做什么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幼儿再次投入游戏。
其二,当幼儿无法继续游戏时选择启发介入。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当幼儿无法自主解决这些困难时,就会打退堂鼓,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启发介入,如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建议,引导幼儿继续推进自主游戏。
其三,当游戏无序时通过角色扮演介入。在自主游戏过程中会有多名幼儿一同游戏的现象,而当参与的幼儿人数过多时,游戏过程就会存在无序化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他们的游戏内容,之后再结合具体的情境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成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一个主体,借游戏角色实现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的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主创造的过程,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的自主空间,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并明晰自身的定位,综合幼儿自主游戏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介入、介入的方式和介入的时机,以此平衡好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师幼关系,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建霞.从“关住”到“关注”——浅议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性[J].家长,2024(4):177-179.
[2]袁玉倩.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18):90-92.
[3]蔡明黎.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实践现状与策略研究[J].教师,2023(17):93-95.
[4]刘琰.论幼儿自主游戏——幼儿自主游戏的概念、特征与价值[J].新智慧,2023(16):85-87.
[5]何敏.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实施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2(41):153-157.
基金项目
2023年度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实验区一般专项课题“自主游戏理念下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23]GHBZX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