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5-02-16张雯
[摘 要] 户外区域活动是区域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获取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正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从幼儿园教育实际出发,探讨了当前在户外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能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户外区域活动;问题分析
大量幼儿园教育实践表明,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育形式之一,尤其是户外区域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对幼儿的吸引力显著。从目前开展情况来看,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虽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区域活动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活动类型单一、忽视幼儿兴趣爱好等问题。因此,探究解决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户外区域活动类型单一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改革,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频次正在不断增加。从现阶段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类型比较单一,且每种类型的活动内容也缺乏变化,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部分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仅限于游戏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例,大多数时候是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自由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游戏材料,但仍然存在教师指导方式僵化、幼儿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
(二)户外区域活动环境营造幼儿参与度低
优质的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为幼儿提供的生活与活动环境必须具备健康、丰富这两个条件,以使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合理规划户外区域游戏环境是提升户外区域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户外区域活动环境的营造主体多是教师,幼儿参与度低。在营造户外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发展需求,忽视了幼儿的兴趣爱好,由此降低了活动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
(三)户外区域活动开展方式限制了幼儿活动
幼儿的年龄尚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足。为此,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来约束幼儿的活动行为。然而,这也削弱了户外区域活动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活动安排缺乏全面统筹;二是活动方式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三是制定活动规则时缺少幼儿的参与;四是教师的指导技能有待提高。
(四)户外区域活动缺乏家长参与
虽然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幼儿家长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家长的参与形式往往局限于提供活动材料,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局限性导致户外区域活动对幼儿家长这一宝贵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影响了活动效果。
二、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高质量开展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要深入理解户外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就必须进行持续的教研与学习。
教师应主动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了解户外区域活动的内涵和特点,学习户外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书籍也能够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认识户外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师应主动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如积极参加幼儿园定期开展的以户外区域活动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区域活动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户外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二)深化活动实践探索
1.营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
营造促进幼儿发展的户外区域活动环境,是提高活动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合理规划户外活动区域。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园的建设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点在幼儿园外部环境的营造上尤为明显。教师应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发挥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的草坪、沙地、小花园等,都可以转变成户外区域活动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环境的特点,设计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活动,以实现活动效果的最优化。此外,幼儿园的墙面、墙角、栏杆、走廊等也可以被巧妙利用,以发挥其教育作用。
教师应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除了已有的户外游戏设备和器材,教师还应根据活动的类型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投放多样的游戏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活动类型选择游戏材料;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不同需求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选择,在满足游戏需求的同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2.优化有利于幼儿主体的活动管理
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封闭的空间走向开放的户外,幼儿的游戏能力与综合素质是不断提升的。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点拨”,以帮助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获得教益,实现新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全面统筹和科学规划户外区域活动的时间与场地安排。户外区域活动对场地、资源、时间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提升实际活动效果,教师需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做好周密的安排。教师应立足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选择户外区域活动方式,实现对时间与场地的科学利用。一方面,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时间,做到集中教育活动与户外区域活动、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户外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从多个角度考察,合理安排,保证户外区域活动时间充足。另一方面,全面统筹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场地,做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教师应结合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在园内寻找适宜的场地,并提前预订,避免与其他班级的户外区域活动场地安排产生冲突,影响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重视区域活动规则的创建和实施。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既要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带领幼儿进入一个新的户外区域活动场地后,教师可以先预留时间与幼儿一同制定活动规则。这样的方式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成为户外区域活动的主人。同时,由幼儿参与制定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认同,有利于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准确把握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户外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自由的活动,教师要减少对幼儿的干预,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同时,还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成为户外区域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与评价者,以平衡好幼儿主体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作为观察者,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的一举一动,当幼儿出现可能引发危险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作为引导者,教师应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创新活动方法,以提高户外区域活动的质量。作为参与者,教师应与幼儿一同参与户外区域活动,以同伴的角色引导活动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则进行。作为支持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需求,并及时为幼儿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在户外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评价者,教师则应根据自己对幼儿活动行为的观察来对幼儿的某些方面能力和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三)深化家长参与推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幼儿家长主动参与户外区域活动。通过家园共育来有效提升户外区域活动的质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教师应做好户外区域活动的宣传工作。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户外区域活动了解有限,教师要积极宣传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平时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栏、微信、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向家长普及户外区域活动的知识,包括理念、价值等。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告知家长,鼓励感兴趣的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推动家园共育的深入发展。
其次,教师应注重提高家长在户外区域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教师除了要做好积极的宣传,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幼儿园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发布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学习成果及创意作品,配以生动详尽的图文解说,以此作为引导家长深入理解活动内涵、学习如何有效陪伴与参与孩子活动过程的桥梁,从而真正提高家长的参与质量,共同推动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户外区域活动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幼儿家长来自不同行业,熟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户外区域活动的主题,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提高幼儿家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的参与度,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
三、结语
自主性的户外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户外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应当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与升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晓琴.合理规划户外区域空间丰富幼儿活动体验[J].山西教育(幼教),2023(8):7-9.
[2]张庆华.幼儿园户外区域规划的误区及原则[J].山西教育(幼教),2023(8):24-25.
[3]顾春亚.浅析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主题化动态实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3):16-18.
[4]孙慧.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共享的价值、内容及实践[J].教育观察,2023,12(6):62-65.
[5]苏晓娟.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实施[J].家长,2023(5):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