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农旅融合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天马国际旅游节案例1

2025-02-15曹晶晶谢晓芳

旅游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节事天马旅游节

一、城乡农旅融合社会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乡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23,创新能力薄弱则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4。乡村旅游是推动中国乡村创新发展的重要产业路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面临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活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等现实问题。乡村旅游创新被认为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旅融合以一二三产业联动推动乡村旅游——以业态创新为核心,以乡村旅游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创新5为支撑——带动各部门要素禀赋结构持续优化,促进资本、技术、服务等要素深化积累,服务乡村旅游跃升发展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6,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节事以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及其旅游吸引物转化为活动方式,实现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业并举、共同繁荣,而乡村社会创新则以多元主体间地方与超地方利益网络建构进而促进城乡创新要素的多向流动,重构城乡旅游社会关系的同时赋能多元主体行动能力的提升与内外协同网络的持续优化7,为乡村旅游节事提供了核心驱动,充分发挥其高产业关联度优势,为农旅融合创新实践提供了实施策略,也为城乡农旅融合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现实路径。

二、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的城乡农旅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

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是昭苏县整合区域发展优势,推动“马产业+”文旅创新发展的积极实践。昭苏县是“中国天马之乡”,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始于1992年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举办的“天马节”,200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更名升级为“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是新疆唯一由县级单位承办的自治区级节庆活动,已经连续举办32届,区域影响力逐年攀升,成为国内有代表性的马主题旅游节事活动。本研究主要就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的城乡农旅融合的社会创新进行探讨。

1. 以节事活动赋能多元主体意识觉醒,全方位提升农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在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的迭代发展中,参与活动的主体表现为数量逐渐增多、类型逐渐丰富,创新主体加快成长的显著趋势。1)初期(1992年以前),活动内容主要为当地牧民的休闲体育娱乐活动,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本地居民。2)起步期(1992—2009年),昭苏县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节事活动命名为“天马节”。作为县域重要节事活动,“天马节”主要开展了传统赛马及马文化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统筹管理,为节事赛事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旅游企业等参与其中,推动了马术学校、马匹交易服务平台等社会服务组织的孵化和成长。3)发展期(2009年至今),更名升级为“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天马国际旅游节”),上升为自治区级节事活动,并成为昭苏县推动“马产业+”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马赛事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和马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开始在节事活动前端服务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普通牧民、本土能人、文化名家、高校师生、行业协会、参赛选手、相关企业、媒体、基层党政组织、援疆干部等多元群体则在节事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与此同时,协调多元主体行动的县域综合统筹能力、村集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而以提供专业赛事服务、天马文化主题定制旅游、天马文化品牌宣传与推广、活动策划与创意设计、衍生农副产品生产等创新主体则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并迅速成长。

主体数量增多、类型丰富,创新主体的加快成长是天马国际旅游节提升节事活动综合效益以更好满足社会对天马文化产品的现实需要,也是天马国际旅游节农旅融合的主体社会创新实践。一方面,主体的拓展与丰富为农旅融合社会创新汲取动力源泉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创新主体在农旅融合社会创新中收获了成长与发展的机遇。再者,节事活动的特殊性(既是文旅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体验者)推动和激励多元主体在多重角色和多元身份中不断强化主体意识并觉醒创新意识,进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再创造,全方位提升了农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2. 以节事活动赋能产业融合综合效益增值,全方位提升产业集群优势能级

伴随天马国际旅游节的不断发展,昭苏“马产业+”农旅融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从“小特产”升级成为“大产业”,从平面散布转向集群发展,以节事活动为契机,县乡密切联动,并持续推进县域空间优化。传统的马产业集群“种畜场+合作社+养马大户+马业社会经营组织”在天马国际旅游节的时空延展中,实现了“草业+种畜场+合作社+养马大户+马业社会经营组织+行业组织+赛事+文旅+衍生品生产+……”的产业链延展、价值链提升。传统的旅游产业集群也不断提档升级,天马旅游文化园、生态马道、“天马浴河”旅游节事核心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多元商旅服务业态也以节事活动为契机陆续得到引入,马文化博物馆、马产业研究院、马事场馆等满足多元需求的功能创新发展空间也得到建设和发展。而在产业集群服务保障层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马保护与利用条例》《昭苏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产业扶持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实施,节事活动流程标准以及对标国际各类马赛事的比赛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规范,昭苏县马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马业合作发展领导小组、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组委会等常设、非常设机构的统筹功能持续改进,确保服务供应链融通的同时也为产业融合效益提供了综合保障。

产业结构布局的变化是天马国际旅游节以产业融合综合效益提升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天马国际旅游节农旅融合的空间社会创新实践。其一,节庆活动以流动的时空延展为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提供时空机遇;其二,节庆活动以灵活的内容组织与主题引导打破产业的边界区隔、城乡区隔,服务产业集群的持续优化;其三,节事活动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空间”高质量发展要求引导产业集群统一指导思想并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产业集群优势能级。

3. 以节事活动赋能集体行动高效有序可持续,全方位提升协同网络价值共创

天马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推动了“天马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马产业体系完善和马业资源优势发挥与价值转化,并以赛事活动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建设促进了城乡资源配置均衡与整体提升,民生福祉也整体得到提升。节事活动的开展推动一批种畜场主、养马大户、马业社会经营组织、合作社、文旅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小农户、小个体户广泛参与,吸引了演艺、民宿、文创、旅拍、影视等行业人员创新创业。节事活动进行中,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援建援助、消费帮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活动,不断促进行动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优化,推动县乡共荣、共富、共治。各类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建设为节事及相关活动行动主体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目标的协调统一与一致行动提供了科学指引。

集体行动的有效规引是天马国际旅游节以集体行动高效有序可持续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天马国际旅游节农旅融合的协同网络社会创新实践。其一,节事活动以文旅知识与服务技能参与个体知识建构,赋能参与者通过自我发展,提升协作能力和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其二,节事活动以组织化实践推动群体的集体生产,赋能不同社会群体通过社会化学习,发展主体意识并增进文化认同进而激活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其三,节事活动以多元行动主体利益联结建构了“马产业+”农旅融合节事创新网络,赋能多元主体通过价值共创,开展多维实践促进农旅融合节事协同创新网络的功能完善与提升。

三、城乡农旅融合社会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

城乡农旅融合社会创新的实质是立足区域发展差异,把握地域类型与功能定位,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问题,以农旅融合赋能乡村社会的行动能力提升与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效益。在城乡农旅融合社会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中,昭苏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建设为导向,以《新疆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 年)》为指导,以“马产业+”战略部署培育新质生产力,因势制宜确定县域产业发展方向,以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为路径,以农旅融合社会创新探索服务乡村旅游创新实践,为乡村创新提供旅游情境的实现方案,以“马产业+”节事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具体实践中,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节事活动赋能多元主体意识觉醒,进一步丰富天马文化的时代内涵,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农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产业现代化为抓手,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以节事活动赋能农旅产业融合综合效益增值,全方位提升产业集群优势能级;以价值共创现代化为路径,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节事活动推动多元行动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优化,赋能集体行动高效有序可持续,激励多元主体通过价值共创,全方位推动农旅融合节事协同创新网络的功能完善与提升。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案例能够为城乡农旅融合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参考。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讲师;收稿日期:2024-12-27)

猜你喜欢

节事天马旅游节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天马”鬛羚有绝技
栀花飘香
——— “2019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主题歌
2017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暨交易博览会圆满举行
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以广州马拉松比赛为例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
浅析节事活动与旅游经济
从城市到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在乡村地域的发展动因及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