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识别及风险防控策略
2025-02-14杨斯伦
摘 要:预制菜作为现代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预制菜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剖析,识别出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原料采购及供应链管理、完善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强化包装环节的安全管理以及加强销售和消费终端的风险管理,以提高预制菜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
Identification of Food Safety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repared Dishes
YANG Silun
(Har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atering industry, the safety of prepared dish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repared dishes, identifies the possible risk points in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packaging and storage, sales and consumption, and make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ly, such as strengthening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supply chain supervis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cessing process,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ackaging links, and strengthening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ales and consumer termin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prepared dishes and prot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consumers.
Keywords: prepared dishes; food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预制菜作为现代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便捷性和快速消费特性广受欢迎。然而,随着市场对预制菜需求的不断增加,其潜在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度剖析预制菜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识别出在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封装保存、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旨在提升预制菜的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1 预制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对便捷、高效饮食需求的增加,预制菜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障,更是对整个食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预制菜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包装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对预制菜的安全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识别和防控潜在的风险点,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以保障预制菜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1]。
2 预制菜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识别
2.1 原材料采购与验收环节
原材料采购与验收是预制菜生产的第一道关口,然而这个环节却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风险。①部分原材料供应商可能缺乏必要的资质证书或存在不良信誉记录,但其提供的原材料可能因价格较低而被一些预制菜企业采用[2]。而这些低价原材料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②原材料可能因存储不当、运输过程中受损或过期等原因导致质量下降。③部分预制菜企业缺乏明确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导致验收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原材料的质量。部分预制菜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或检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不科学,导致验收人员无法准确检测原材料的质量。这不仅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环节,而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2.2 生产加工环节
预制菜的生产加工环节涉及多个复杂操作,如食材的切割、烹煮、调味等。这一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源于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不符合规定,加工设备定期清洁和消毒落实不到位,导致微生物污染严重,从而导致产品腐败变质;有些生产线的员工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加工,特别是在高温烹饪和食品冷藏保鲜的关键环节,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如在高温烹饪时未能达到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可能导致食材中的微生物未能被彻底杀灭;为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和色泽,部分企业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或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3-5]。
2.3 包装环节
包装环节的管理不到位同样是影响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①部分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能含有增塑剂、重金属等有毒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向食品中迁移,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如果包装材料的防潮和防腐蚀性能不足,可能会导致预制菜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水分和氧气的侵蚀,从而缩短产品的保质期或导致食品变质。
2.4 销售与消费环节
①在预制菜销售过程中未能有效保障冷链运输,导致其存放时间过长或温度失控,进而影响预制菜食品安全。②销售前商超或配送平台若未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可能导致有质量瑕疵的预制菜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同时,预制菜需严格按要求冷藏、冷冻或常温保存,若储存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易导致食品变质、微生物繁殖,影响食品安全。储存设施的卫生管理不严格,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增加食品安全风险[6-8]。③一些企业在预制菜产品标识上缺乏明确的储存和使用说明,导致消费者不够了解正确的储存和烹饪方法,可能因储存不当或烹饪方式不规范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如食品变质等[9-11]。
3 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3.1 加强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加强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对于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①预制菜企业应依据国家食品安全规范、行业标准及企业内部质量要求,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与评估机制。采取抽样检测等方式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对于质量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更多的合作机会和优惠政策,对于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则采取警告、整改、淘汰等措施。②预制菜企业应要求供应商提供详尽的质量检测报告,该报告应涵盖但不限于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等关键指标。③预制菜企业还应制定详细的原材料验收标准和明确的验收流程,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原材料存储管理制度,明确存储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3.2 加强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预制菜企业应制定一套规范的加工操作指南,以保证各步骤操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在食材的切割、拌合等初加工环节,操作人员须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面罩等,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以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在高温烹饪阶段,精确控制烹饪的温度和时间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预制菜企业应引入先进的智能控温系统,以实现对烹饪设备温度的精准控制[12]。还可部署实时温控监控系统,对烹饪全程的温度变化进行跟踪和记录,以保障食品加工符合安全规范。冷却环节在食品加工中同样十分重要,快速降温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预制菜企业应利用冷却塔、冷风装置等高效降温手段,在烹饪完成后迅速将食品的温度降至安全水平,避免因温度过高或波动导致细菌滋生。
加工设备的管理与清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包括切割机、混合机、蒸煮器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杀菌处理,防止设备上残留污染物或微生物。预制菜企业应制订明确的设备清洁计划,保障每台机器在操作前后都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特别是在产品批次更替之际,设备的清洁工作必须做到彻底无遗漏。同时,加工区域的卫生管理也应纳入全流程质量控制中,以保障生产条件满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降低环境污染给食品品质带来的不良影响。预制菜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场所进行检查,并根据规定标准开展环境卫生评估工作,以保证生产环节免受外部污染的影响[13]。
3.3 强化包装环节的安全管理
针对部分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预制菜企业应严格采用通过食品级认证的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含有增塑剂、重金属等有毒成分的包装材料。预制菜企业还应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对包装材料的成分、工艺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在高温、潮湿等条件下不会发生有害物质迁移。针对包装材料防潮、防腐性能不足的问题,应选择具有较高阻隔性能的复合材料。例如,采用多层复合膜材料可以显著增强包装的防潮和防氧化性能,从而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包装设备需配备密封性能检测系统,确保每个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并避免因包装损坏导致食品变质。
3.4 加强销售与消费终端的风险管理
针对冷链运输温控失效的问题,预制菜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应配备智能冷链监控设备,实时记录并追踪运输全程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确保预制菜始终处于适宜的储存条件。为防止质量瑕疵产品流入市场,商超和配送平台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机制。销售前应对预制菜进行批次抽检,重点检测感官品质、微生物指标及包装完整性。同时,应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清洁,确保储存环境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因卫生管理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或污染。针对标识不清的问题,预制菜企业应在预制菜包装上标注详细的储存条件、保质期和使用说明,包括冷藏或冷冻要求以及正确的加热烹饪方法。此外,通过宣传或发放用户手册的形式向消费者普及预制菜储存与使用知识,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正确操作能力,从而降低因储存或烹饪不当带来的食品安全
风险[14]。
4 结语
预制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食品安全风险。本文针对预制菜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关键风险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方案,如强化原料采购及供应链的监管、加强生产加工的质量控制、强化包装环节的安全管理,以及加强销售和消费终端的风险管理,以期减少食品安全隐患,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预制菜的食用安全性将得到更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慨.火爆预制菜背后食品安全的冷思考[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3(8):8-11.
[2]秦靖,黄彩云,劳思琪,等.浅谈预制菜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3,29(12):143-145.
[3]贾艳艳.预制菜现状、质量安全与展望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2(17):54-57.
[4]刘回春,南夕.食品安全仍存隐患预制菜行业如何行稳致远?[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2(7):8-15.
[5]孟祥忍,许志诚,王恒鹏,等.预制淮扬菜工业化现状及发展路径[J].美食研究,2023,40(1):53-59.
[6]黄晓婷.预制菜产业概况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2,28(17):69-72.
[7]张誉,陈潇,范春梅,等.“预制菜”相关标准及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10):1514-1519.
[8]侯海瑛.水产品预制食品品质保证及智能监测方法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23(12):19-21.
[9]赵纪国,杨文梅.食品安全背景下中原农谷预制菜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18):78-80.
[10]金柯男,朱广潮,程代,等.肉类预制菜的安全与控制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23,39(2):110-118.
[11]张淼.预制菜的安全与控制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24):179-181.
[12]肖玮,巩雪,董静,等.预制方便食品保鲜包装技术及货架期预测的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23,44(9):37-44.
[13]程超,白小东,殷春,等.我国预制菜安全风险因素及标准化现状分析[J].中国食品,2024(20):83-85.
[14]郭双霜,朱春,刘海璐,等.肉类预制菜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23,37(12):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