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视角下科技类博物馆小学生参观行为调查

2025-02-13吴朱艺张智琪马悦婷李明军杨青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研学

摘 要:科技类博物馆作为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第二课堂,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学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校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全国中小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目前,各大博物馆正积极开展研学活动。文章在研学视角下,以科技类博物馆小学生参观行为为着力点,利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西省科技馆为例,探究当今科技类博物馆研学存在的问题,为科技类博物馆研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建议。

关键词:科技类博物馆;博物馆教育;研学;小学生参观行为;问卷调查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13

科技类博物馆是由国家创办的重要公益性非正规教育机构,它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肩负向社会大众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重任。科普研学活动当前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一项新兴的科普活动。现今科技类博物馆已成为我国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的重点场所。但目前部分科技类博物馆在进行研学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次调查通过研究江西省科技馆小学生参观行为,发现科技类博物馆研学存在的问题,为科技类博物馆研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建议。

1 调查背景

1.1 政策背景

1.1.1 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35年)》中还提到,要在学校内和学校外之间,构建一种有效的科普教育资源联动机制,引导中小学将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地充分利用,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①。

1.1.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改革

2017年,教育部更新了小学科学课程规范,强调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鼓励教育者超越传统教室和实验室环境,将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场所作为科学教育的资源②。这一改革为义务教育阶段科普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1.1.3 “双减”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③,明确指出“双减”是通过全方位减少家庭作业数量和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后,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已从“以分为准”逐渐过渡到“以人为本”。科技馆研学是一种更开放、更实用、更全面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科技馆中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更有真实感和体验性,是一种很好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因此,对科技类博物馆内的小学生研学活动进行研究,找出并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推动科技馆研学的发展,就变得更加重要。

1.1.4 研学政策

研学,又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以学生原有的理念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研学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描述新课程结构时,强调从小学到高中都需要开设全面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④。

2003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做出明确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研究式学习,三年共15个学分⑤。

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引导和支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研学旅游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等内容相结合,推动研学旅游与学校课程的整合⑥。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确定377个单位作为国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⑦。

以上政策都体现了国家对研学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其中,多是以博物馆和科技馆为研究性学习基地,说明了科技馆是国内研学基地的重要类型之一。

1.2 理论背景

1.2.1 皮亚杰兴趣理论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小学生参加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起点在于他们对此感兴趣。密切科学技术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关联,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投身于科技馆研学活动,学到科学知识。所以我们需要开展调查活动,探究科技馆的研学内容怎样才能符合小学生观众的兴趣,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2.2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在教育学习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⑧。行为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行为目标的清晰性,将知识的相对固定作为教学的前提⑨。而科技馆的展陈知识内容比较固定,这与行为学习理论的内容较为符合。

同时,部分小学生会在科技馆内做出不文明参观行为。不文明参观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观众并不知晓不文明参观的具体行为,在无意中做出了不文明参观行为;二是他们已经知晓了不文明参观的具体行为,但是由于周围环境、家人朋友等的影响,已经形成不文明参观的行为习惯。这些情况都与个人认知和环境刺激等行为学习理论的研究要点相对应。所以,从理论方面看,行为学习理论与我们的研究内容相适配。

1.3 现实背景

1.3.1 大科学时代

21世纪,我们正处于科学的大时代。自20世纪初科学经历一场革命性变革后,科学结构日益复杂,发展速度迅猛,对社会的影响愈加显著。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前沿科学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坚实支撑。基础学科对推动创新和创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在科技馆中开展研学活动,科普基础学科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了。

1.3.2 教育观念变化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从过去的“分数至上”转向了“以人为本”。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重点,这使学习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也更具体验感。研学正属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所以研究小学生科技馆研学参观行为,发现并推进改变其中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

1.3.3 科技馆参观人数的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科技馆全年参观人数较2019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2021年科技馆全年参观人数有所上升。

结合图1及图2可以看出,2017—2019年,虽然科技馆全年总体参观人数在上升,但未成年人参观人数在下降。未成年人应当作为科技馆面向的主体,参观人数却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当今科技馆运营过程中一定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探究出科技馆研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未成年人科技馆研学参观行为开展调查。

2 问卷设计与发放

2.1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采用控制变量法,以观众参观前、中、后期的参观行为来进行问卷设计,共设置了23道题。

问卷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口学调查;第二部分小学生观众参观前的动机;第三部分小学生观众在参观中的参观行为调查;第四部分小学生观众参观后的行为。问卷选项设置将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以此来了解小学生在江西省科技馆的研学参观行为,推动江西省科技馆研学事业不断发展。

2.2 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的形式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共发放337份问卷,其中线下纸质问卷200份,线上问卷137份,有效问卷300份,无效问卷37份。

3 数据分析

3.1 人口学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中,第一部分为调查小学生观众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级(表1)。

性别方面:从参观的性别比中可以看出,参加科技馆研学的小学生观众性别比例相当,性别因素对于小学生参加科技馆研学活动影响不大。

年级方面:从总体上看,一二年级小学生参观人数相当且较少。三年级以后,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参观人数逐渐上升。这主要受不同年级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差异的影响。一二年级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科技馆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他们对于科技馆的参观学习多数浮于表面,注重掌握展品的外形特征与娱乐效果而非背后的知识。即使为他们配备讲解员讲解,他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科技馆展品的科学本质,学习到科学知识,科技馆研学效果差。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独立阅读并理解较长中文段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理解并解释小部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所以,三年级以上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科技馆研学的人数多,研学教育效果好。并且,年级越高,掌握的基础知识越丰富,研学效果越好。

3.2 小学生观众参观前的动机

本次问卷调查中,第二部分为小学生观众参观前的动机(表2)。

研学动机方面,占比最高的选项为“自愿参与”,比例高达57%。说明当前小学生对于科技馆研学活动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科技馆研学。占比第二高的为“学校要求”,比例为34%,说明目前学校教育对于研学活动及科学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充分动员学生参与科技馆研学活动。以上两个动机共占比例91%,这与21世纪以来我国对研学学习模式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有关。

3.3 小学生观众参观中的参观行为

本次问卷调查中,第三部分为小学生观众参观中的参观行为,分别为小学生观众的研学参观方式及学习程度(表3)、参观展品方式及学习程度(表4)、互动项目的参与度及体验(表5)、不文明行为调查(表6)。

研学参观方式及学习程度方面,“老师带路并解说”占比达49%,说明目前科技馆研学的传统参观方式仍占有重要地位。从调查到的学习效果来看,传统参观方式教学效果仍然较好,能满足部分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除了专人带路讲解外,科技馆还有一种主流的研学方式:教师预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科技馆内独立探究出结果。这种研学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习效果来看,“很好”占比为8%,“较好”占比为72%,总占比为80%,说明该种研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效果,是博物馆研学方式的发展方向。

参观展品程度及说明牌阅读学习程度方面,参观展品程度上,“观看部分展品”选项的占比为76%,“仔细观看每一个展品”选项的占比为23%。总体上看,小学生观众参观展品程度较高,但仍无法做到充分发挥每个展品的作用,展品吸引力有待提升。阅读展品说明牌程度上,“部分阅读”选项占比为66%,“全部阅读”选项占比为31%。总体上看,说明牌吸引力较好,小学生观众阅读率较高。展品说明牌理解程度上,“部分理解”选项占比86%,“不理解”选项占比7%,“完全理解”选项占比为7%。结合展品说明牌阅读程度来看,说明江西省科技馆的说明牌吸引力已较完善,但不够通俗易懂。对于知识水平不够高的小学生群体来说,“想读”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但“读懂”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互动项目的参与度及体验方面,一是互动项目参与度与体验,体验为“优秀”及“良好”的选项总占比为95%,说明互动项目的体验感较好。“部分参与”与“不参与”的选项总占比为66%,说明并非所有的互动项目都能被参与,互动项目的作用无法发挥到最大。其影响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互动项目吸引力、研学动线设计、参观人数、项目设计的规定参与人数等。二是付费项目参与度与体验,71%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不参与”,参与体验方面,“优秀”与“良好”选项总占比达93%,这说明在研学活动中,虽然体验感较好,但参与付费项目的小学生观众人数极少,可能与付费项目定价、付费项目宣传程度、付费项目吸引力、研学动线设计等方面因素有关。

不文明参观行为方面,本次调查主要列举了四项不文明行为,分别为“损坏展品”“高声喧哗”“乱扔垃圾”“打扰参观”。表6数据显示:在科技馆研学的过程中,“损坏展品”的不文明行为存在,但频次较少。“高声喧哗”这一不文明行为存在并发生频次较高。小学生观众处于7~12周岁,年龄普遍较小,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极易兴奋,且自我控制情绪能力较差。当受到科技馆内声光电等外界信息的刺激后,容易不受控制地大喊大叫,造成“高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行为,80%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没有”,这说明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在科技馆内较少发生,大部分小学生观众能做到不在科技馆内乱扔垃圾。对于以上不文明行为,70%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内心不赞同但不会制止”,18%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制止”。这说明,小学生观众基本都能认识到以上不文明参观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对待不文明参观行为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无法做到主动纠正他人。

3.4 小学生观众的参观后的行为

本次问卷调查中,第四部分为小学生观众参观后的行为调查,包括博物馆疲劳(表7)、研学满意度(表8)及对江西省科技馆的建议(表9)。

博物馆疲劳方面,对于“是否有感受到疲劳”这一问题,一半以上的小学生观众没有感受到博物馆疲劳,小学生观众年龄较小,精力旺盛,抗疲劳能力强,新陈代谢速度快,不容易感到疲劳。在感受到疲劳的小学生观众中,54%的小学生观众在参观两小时后感受到疲劳,34%的小学生观众在参观三小时后感受到疲劳,说明2~3小时是小学生观众易疲劳时段。

研学满意度方面,68%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基本满意”,29%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部分满意”,3%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不满意”。说明总体上,科技馆研学活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对于“是否会选择再次参与江西省科技馆”的问题,90%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会”,10%的小学生观众选择了“不会”。说明大部分小学生观众对于江西省科技馆持满意态度,有再次参观的欲望。

最后是一道主观题,“您认为科技馆中哪些部分需要改进”,收集到的实际问卷为30份,提取出的有效答卷为8份。其中有5份答卷提到了科技馆客流量的问题,说明江西省科技馆内存在客流量过载的现象;3份问卷提到了纪念品的问题,希望在科技馆研学活动之后能够带回一些免费的纪念品。

4 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科技馆设计不符合全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科技馆研学模式发展方向不明确、科技馆展品与互动项目对小学生吸引力仍不够强、科技馆付费项目对小学生吸引力不够强、科技馆内部分小学生存在不文明参观行为、小学生博物馆疲劳、科技馆客流量过大、小学生纪念品诉求等。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本调研小组提出以下建议:

分年龄段设置展厅,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设置展品、撰写说明词,把科技馆所要传达的科学信息和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之贴合小学生现有知识水平,通俗易懂。同时可以采用游戏化、探究式互动参与的方法,鼓励小学生亲自去体验,积极思考,在展览和活动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大力发展宣传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在科技馆中探寻并找到答案。相较于传统研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兴趣,还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大大提升研学效果。

定期更新展品的呈现方式,特别关注展品的视觉设计,强调展品的形象特点,使展品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创新展品与互动项目的宣传形式,积极运用新媒体等加强对展品与互动项目的宣传。

加强对付费项目的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线上直播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适当降低付费项目定价,满足公众参观需求。采用条件免费的方式,如游客完成“背诵元素周期表”等条件,可免费参与付费项目。

降低外部环境对参观者的影响,以提升科技馆的参观体验。增强员工应对不文明参观行为的能力,包括增加专门的临时团队,以便能够快速识别并处理不文明现象。

将科技馆研学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以防小学生出现博物馆疲劳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实行峰值限流,当博物馆的人数达到最大同时在馆数时,启动限流应急预案。具体措施包括限制入馆人数、馆内引流、切断人流对冲,以及提高安全保卫等级。错峰分流,当人数达到当日总入馆数上限时,停止售票。控制门票数量,保障观展效果。

完善科技馆研学流程,设置奖励制度,完成研学任务的小学生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纪念品,这样既能够激发小学生参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研学效果,又能够满足小学生的纪念品诉求,一举多得。

5 结语

对于博物馆研学项目的研究有利于推进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生观众参观行为的调查,分析江西省科技馆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江西省科技馆研学活动项目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建议。同时,本次研究也为其他类型博物馆研学活动提供启示,从而优化博物馆研学活动内容,推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深入发展。

注释

①新华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J].学会,2021(7):5-1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06)[2024-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02/t20170215_296305.html.

③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河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21(9):4-8.

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002).

⑤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2):12-13.

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N].天台报,2013-03-25(15).

⑦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J].山西教育(管理),2017(2):49.

⑧湛思阳,洪猛.博物馆青少年观众参观规范教育探析:基于行为学习理论[J].文物春秋,2021(6):64-71.

⑨周成海.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主要特征与信念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2):49-51.

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2022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12-29)[2024-06-21].https://www.cast.org.cn/xkx/sj/zgkxndsyfztjgb/art/2023/art_91195ff407114c9ebc3000690eae94e2.html.

k国家统计局.2017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2018-11-09)[2024-06-21].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0139.html;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2019-12-06)[2024-06-21].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0547.html;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2020-12-18)[2024-06-21].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0946.html.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研学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