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经济视域下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龙泉青瓷相关问题探析

2025-02-13黄松松裘晓翔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2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

摘 要:宋代,蜀地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市场广袤,对于高档瓷器有着较高的购买力和极大的需求。大量来自龙泉窑的精美瓷器主要通过水运行销至四川。其中,商人在瓷器转运、贩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南宋末期,纸币大量超发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高档瓷器价值高,具备理财属性,因而部分权贵、富商通过购买、囤积包括龙泉青瓷在内的高档瓷器以抵抗通胀、保全财产。南宋末期战乱频发,这些瓷器最终以窖藏的形式得以保存。

关键词:龙泉青瓷;遂宁窖藏;商品经济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2.030

四川遂宁金鱼村曾于1991年、2003年发掘了两座南宋窖藏,共出土瓷器1243件,主要为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大的宋瓷窖藏。其中,龙泉青瓷共402件,以梅子青居多,不乏粉青釉佳品(图1~图3)。如此众多保存完整、质量上乘的龙泉青瓷重见天日,丰富了我们对龙泉窑的认知,同时也抛出了一些待解的难题:如此大量的龙泉青瓷通过何人,以何种目的、何种途径输入四千里外的蜀地?为何有如此多的瓷器以窖藏的形式存在?仔细观察窖藏出土器物,有些残留使用痕迹,而大多数则崭新如初,它们是待售的商品,抑或窖藏主人财富象征的珍藏品?

1 宋代瓷器贸易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包括陶瓷烧制在内的手工业和制造业亦蓬勃发展。瓷器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催生了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瓷器贸易。通过瓷器商人、贩夫走卒等群体,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的运输方式,使各窑口的陶瓷器得以行销全国乃至域外,瓷器的生产和贸易日益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宋代的城市化和市场化程度之高是空前的,在城镇中便有不少售卖瓷器的商铺,如饶州“德化桥上开磁器铺张小五者”①,又有《都城纪胜》记载“有大小铺席,……青白碗器铺之类”②。甚至还有沿街设摊以博彩的形式贩卖瓷器者,如《东京梦华录》载:“博卖冠梳领抹……磁器之类。”③

宋时,瓷器贸易相对其他行业,有着较高的利润。江西饶州作为窑业重镇景德镇附近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便有以贩卖陶瓷为业而致富的瓷商。如“饶州市民张霖,居德化桥下,贩易陶器,积以成家。生三女,次者嫁小盐商郑大郎第三子,奁具亦二千缗”④。以贩卖陶器为业的张霖嫁女时,光奁具就值二千缗,即二百万钱,其身家之巨,可见一斑。而与此同时,同处饶州的鲁四公“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⑤。徽宗时期,河北曲阳一处寺院得以重修,便是由发家的瓷商资助,“时宣和二年庚子八月十五日,中山府贩磁器客赵仙重修记”⑥。

正因瓷器贸易的高收益,每当窑厂生产出一批瓷器时,瓷商们便踊跃抢购,“窑火既歇,商争取售”⑦。甚至部分朝廷官员也参与了瓷器贸易以谋取高利,如《宋会要·职官》记载:“右朝奉大夫温俊乂罢知同州,……遣子弟载陶器入京贸易。”⑧又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哲宗时部分官吏“贩瓷器等,并因贩茶还脚,贩解盐入蜀”⑨。在经济活动中,官吏还在税收方面享有特权⑩,并可制造诸多便利,有助于推动陶瓷器的跨区域贸易。

2 宋代龙泉窑贸易

龙泉窑至迟在北宋初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南宋时则达到第一个高峰,成为继越窑之后最重要的青瓷窑口,在海内外市场占据着突出地位。宋人庄绰在其《鸡肋编》中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k庄绰关于钱氏所贡秘色瓷出自龙泉窑的推论,虽与目前学界普遍共识相左,但至少说明龙泉窑在北宋末年已能生产上等佳品,以致“秘色瓷”这一形容青瓷至高等级产品的专有名词得以落到龙泉窑的头上。同样地,在南宋文人顾文荐的《负喧杂录》和叶寘的《坦斋笔衡》中都有类似记载,可见龙泉窑的品质和地位在宋代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青瓷”条:“青瓷初出于刘田,……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银铜青瓷,皆切民用,而青瓷尤易视之,盖不知其成之之难耳。”l陆氏不仅点明青瓷是切乎民用的重要商品,还较为详尽地描述了龙泉青瓷烧制流程,感叹制瓷的不易。同时,他还指出,龙泉青瓷的上等品价格高昂,出窑后便通过各贸易渠道销往外地,甚至连本地县官都不曾得见。

事实上,南宋是龙泉窑产量、销量的第一个高峰期。经考古发现,南宋时期的港口、城址和诸多墓葬出土瓷器中都有大量的龙泉窑瓷器,可见当时龙泉青瓷销路之广。而在海外,如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沙特,非洲的埃及、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出土m。

3 宋代四川商贸

安史之乱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处于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由此产生“扬一益二”的说法。至宋代,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天府之国”的富庶程度尤盛往昔,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财赋收入仅次于江浙,有“吴蜀并称”的美誉。宋人李良臣曰:“成都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万井云错,百货川委。”n陆游也曾辗转于成都、蜀州、嘉州等地,他的《感旧》写尽成都繁华:“忆从南郑入成都,气俗豪华海内无。”o

在宋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蜀地不仅专业商人队伍在日渐壮大,士大夫和官僚兼商的人数也在普遍增多,甚至读书人也会在赶考途中顺道贩运货物,“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p。

经济的繁盛造就了巨大的消费原动力,甚至一度产生攀比、过度消费的社会“病态”。“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q。不仅上流社会追求奢靡,普通阶层、寻常人家亦如此,“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r。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甚至到了骄奢的地步,在宋代的蜀地已成为一种常态。苏洵在提及“蜀有三患”时,指出其一:“人性骄侈,耀宝贿盛,纨锦赀富,未能百金而炫诸外己”s。

正是如此的社会背景,使得四川地区在宋代有着对以龙泉青瓷这类高品质瓷器为代表的奢侈品的高度需求,也促使瓷商们将龙泉青瓷通过水运的方式运入蜀地。“吴蜀万里,关征相望……大舸重载通行无苦”t,“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u。位于重庆的大宁河是宋代经长江水道进入川渝地区的重要水运通道,“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v。其中,“吴蜀之货”便极有可能包含来自龙泉窑的青瓷。此外,《入蜀记》对瓷器水运入川的贩运有这样一段描述:“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多所致。”w可见,水运瓷器虽然较为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批瓷器窖藏所在地是四川遂宁,遂宁居涪水中游,“当舟车往来之冲,其民喜商贾”,有“小成都”之称x,又通过陆路与成都、万州等城市相通,为“东川之都会”y。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遂宁府成为四川除成都、梓州以外的第三大商业城市,因而大量不同窑口的精美瓷器出现在遂宁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4 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宋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铸币数量巨大。为方便大额交易,商贸发达的四川于北宋初期便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又名“楮币”。南宋时期又发行会子,也称为“便钱会子”。

冗员、冗兵、冗费问题贯穿两宋始终,至南宋时期,长期与金、蒙军事抗争,财政开支巨大。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南宋末年,朝廷大量超发货币,导致其向市场上投放的纸币数量大大多于回笼的纸币,致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庙堂之上,缙绅之间,不闻他策,惟添一撩纸局以为生财之地;穷日之力,赠印楮币,以为理财之术。楮日益多,价日益减。”z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楮贱如粪土,而造未已”,诸行百市,物价腾贵,富户商贾损失惨重,平民百姓更是雪上加霜,生产积极性遭受打击,严重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并最终导致南宋经济崩溃,引发社会动荡。宋人高斯得的《物贵》便对当时通货膨胀之乱象有所描述:“一从泉法乱,都野咸荒荒。片楮母偏重,无子相低昂。奸人窃其权,百物因大翔。”。

南宋后期,国用殚匮,发行纸币以补财政之缺已成为宋廷的救命稻草,所谓“今日国用殚屈,和籴以楮,饷师以楮,一切用度皆以楮”。纸币超发势必带来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严重影响靠领取定额薪饷的官吏和军兵。端平二年(1235),“兵部郎官丘岳言军士贫悴。上曰:军人所请不多,适值物贵,不足赡给,军心不安,实原于此”。如此恶性循环,使宋朝国力日衰,最终被灭。

随着纸币大量超发,导致货币贬值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对原本经济高度发展、商贸往来频繁的四川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南宋嘉定初,“(钱引)每缗止直铁钱四百以下……然四川诸州,……商贾不行,民皆嗟怨,一引之直,仅售百钱。”钱引增印越多,贬值则愈发猛烈,使商贾们的财产严重缩水,百姓亦怨声载道。

开禧北伐(1206)时,为筹措军饷,宋廷在蜀地多发行一界钱引,形成三界并行,发行量达八千万贯。后因北伐失败及川陕吴曦叛乱,蜀地社会经济遭受严重影响。至嘉定十一年(1218)又增印钱引五百万。到了端平元年(1234),宋金战争进入尾声,宋廷再度超发纸币,“蜀楮之出,至十七千万有零矣,而用度未足”。四川地区纸币发行额高达一亿七千万贯,为开禧北伐时的两倍,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

5 瓷器的理财属性

宋代自上至下各阶层对瓷器的热爱与推崇是空前的,尤以宋徽宗为典型,“末俗尚靡,不贵金玉而贵铜磁”的社会风气较晚唐五代时期更甚。甚至当时还发生以瓷器行贿的案例:“前国子监直讲、和州防御推官、审官西院主簿沈铢,……铢坐受育瓷器、竹簟”。高档瓷器不仅价值甚巨,而且在收藏之风盛行的宋代颇有市场,因而其价值变现能力丝毫不亚于金、银等贵金属,有着较强的保本甚至增值功能,是极佳的“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随着纸币的大量超发,钱荒物贵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行旅持券,终日有不获一钱一物者”的现象。纸币在生活及商贸中已逐渐被人们摈弃,越来越多的富商大贾开始选择囤积金属铸币和奇珍异宝来抵御通货膨胀造成的财产损失,“权富之家以积钱相尚,多者至累百巨万,而少者亦不下数十万缗”,以龙泉窑青瓷为代表的高档瓷器也在其列。

而后由于四川地区战乱频仍,拥有巨额财产的权贵和富商最终选择以窖藏的方式暂存他们的财富,期待战争结束时再来取出。可惜他们中的很多人没能熬到这天,直到被考古发掘的那一刻。

6 结语

宋代的瓷器生产和贸易十分发达,大量瓷器商人活跃在陶瓷物流链上。龙泉窑是宋代“百花齐放”窑业格局中行销广泛、影响深远的重要窑口,其生产的高档青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得以远销当时经济高度繁荣的四川地区。又因通货膨胀、战乱频发,包括龙泉青瓷在内的诸多瓷器被封入窖藏。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即为商品经济。瓷器的生产和贸易符合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将古陶瓷研究置于商品经济的视角下,从而得出一些新的成果,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1540.

②耐得翁.都城纪胜[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00.

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

④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1248.

⑤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1283.

⑥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444.

⑦熊寥,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28.

⑧徐松.宋会要辑稿[M].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4850.

⑨李惠.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8805.

⑩戴静华.宋代商税制度简述[C]//邓广铭.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65-202.

k庄绰.鸡肋编:卷上:龙泉佳树与秘色瓷[M].北京:中华书局,1997:5.

l陆容.菽园杂记:卷14[M].北京:中华书局,1985:176-177.

m李民举.13世纪至14世纪龙泉青瓷的全球化[C]//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13.

n杨慎.全蜀艺文志:卷34:铃辖厅东园记[M].刘琳,点校.北京:线装书局,2003.

o陆游.陆游集:卷26:感旧[M].北京:中华书局,1976:725.

p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3637.

q张咏.张乖崖集附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8.

r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294.

s扈仲荣,程遇孙.成都文类:卷21:上府倅吴职方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526.

t陆游.渭南文集:卷4:上殿札子[M].北京:中华书局,1976:2002.

u苏轼.苏轼诗集:卷2:荆州十首[M].北京:中华书局,1982:62.

v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32.

w陆游.入蜀记校注:卷6[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215.

x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1103.

y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1102.

z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565.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1:备对札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332-1334.

汪圣铎.两宋货币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00-701.

吴潜.许国公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5:24.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2678.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4410.

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63.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宋史:卷29[M].北京:中华书局,1959:36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M].北京:中华书局,2004:7276.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12448.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M].北京:中华书局,2006:3500.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传统城市经济
论商品经济与金融史的关系及发展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论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接地气”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日本近世身份制度的动摇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