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刍议

2025-02-13王雅琪肖彩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2期
关键词:惠安明代

摘 要:文章以泉州惠安县为调查对象,厘清明代惠安县所设置的海防设施状况,调查分析惠安县现存明代海防遗存并对其保护进行探索。目前,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有33处。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来看,海防遗存等级未定级或未确定的有21处,占比约64%。这个占比说明惠安还有大量的海防遗存需要研究和保护,也说明政府对明代海防遗存的保护有一定的力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海防遗存价值的正确认识,相当一部分海防遗存还是疏于保护和管理,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关键词:惠安;明代;海防遗存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2.040

国家文物局于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为主线,以海岸线变迁与人地关系研究、近现代沉舰与明清海防研究为两翼,不断加强海洋文明研究。”加强明清海防的研究成为国家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以泉州惠安县为调查对象,厘清明代惠安县设置的海防设施状况,调查分析惠安县现存明代海防遗存并对其保护进行探索。

1 惠安县明代海防设施概况

明代的地方海防以卫所为中心,辅以巡检司、堡、寨、烽燧等的联动机制,兼有保甲、乡约、士绅、宗族等基层组织参与地方防卫构建而成,形成了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的地方防卫体系。

明代惠安县防卫建置相对固定,辖区内设有1个千户所(崇武千户所)、4个巡检司(峰尾巡检司、獭窟巡检司、黄崎巡检司、小岞巡检司)、4座悍寨(大岞寨、陈同寨、东坑寨、虎窟寨)、23个墩台(海头、下头、后黄、峰尾、萧山、高山、大山、炉头、下朱、后任、白沙、白崎、柯山、獭窟、大岞、古雷、赤山、程埭、小岞、青山、黄崎、马头、尖山)。终明一代未曾裁革。

《泉州府志》(万历版)载:“泉郡滨海绵亘三百里,与岛夷为邻,其最险要宜防之地有三,一曰崇武,在惠安之东,北接湄洲与兴化军连界,西通泉州大港,东接海洋,南与祥芝对峙,正当泉之上游,海寇入犯,首当其冲。”①惠安崇武的海防重要性显露无遗。

《泉州府舆地图说》载:“惠安……土瘠民朴习为勤劳,沿海备御,则有崇武一所,峰尾黄崎小岞獭窟四巡司焉。峰尾北有沙格、獭窟,南有白沙、洛阳去县三十里,东北八都有辋川凡八澳皆海舟泊处。沙格、峰尾稍居内地白沙洛阳亦为浅港,惟黄崎小岞崇武獭窟四澳,临大海接湄洲南日乃夷船出入之要冲为邑城,控御之重镇。”②

《惠安县志》(嘉庆版)载:“澳城之设,在以防海也。吾邑莫要于崇武大岞孤悬海外,上与莆之南日、湄洲,下与晋之永宁、祥芝相为犄角。而邑北之沙格、峰尾,东北之黄崎、小岞,南之獭窟、臭涂皆缩居内地。借崇武为其悍蔽,而为之声援,内外相犄,基置周密。国家之所以控制大海也如此。假令寇自北至,崇与南日湄洲,烽燧相闻,御之于外。而借沙格、峰尾、黄崎、小岞为接应。寇从南来,崇与永宁、祥芝烽燧相闻,御之于外,而借獭窟、秀涂为救护,寇不扬帆去乎?即或北循沙格、黄崎,入管屿以至辋川,必惧崇与南日湄洲合,而蹑其后也。南循獭窟抵臭涂,又惧崇与永宁、祥芝合,而断其归也。善制险者,得所谓保障者,驻而防之,缓急相应以控制海外,狂波不兴不洵为地方之裨哉。”③

明代惠安形成一种以卫所为主要承载体及以所辖巡检司、烽燧、墩台等共同构成的海防布局体系。这种守望相助、建制相对完备的体系,若能充分发挥作用,足以抵御外敌。这种水陆结合,由卫、所、堡、寨、墩堠、烽燧、巡检司构成的抗倭防御体系,是明代“御海洋、固海岸”、保卫国土安全的保障。

2 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情况分析

经过对海防遗存的实地踏勘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的整体现状,并将具体情况汇总于表1中。从表1可知,惠安县现存明代海防遗存有33处。若以海防遗存的两大类别来统计,第Ⅰ类海防主体防卫及配套设施遗存计9处,占比约27%,主要有城墙、司城遗址、古井三类;第Ⅱ类与海防相关的非军事用途或者起辅助作用的相关史迹则有24处,占比约73%,分为宫庙、纪念祠、碑铭、故居、石刻、墓葬、墓志铭等七类。具体的占比如图1~图4所示。

若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统计,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余21处均为未定级或不确定单位,其占比约为64%。

3 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惠安县明代海防遗存虽然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但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来看,其中海防遗存等级未确定的有21处,占比约64%。这个占比说明惠安还有大量的海防遗存需要研究和保护,同时也说明政府对明代海防遗存的保护有一定的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海防遗存价值的正确认识,相当一部分海防遗存还是疏于保护和管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诸多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文旅等部门对海防遗存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市民对海防遗存的意义知之甚少,特别是青少年对海防遗存更是缺乏了解。全社会对海防遗存的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遗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消失。

二是开发利用不够。一些海防遗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三是保护力度不够。各级政府用于海防遗存维修和保护的资金普遍不足,致使大多数遗存的保护利用缺乏经费,其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四是资源整合不够。海防遗存的开发利用缺少资源的有效整合,没有与当地的整体优势相结合。此外,大部分开发模式缺少个性化和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

五是统筹规划不够。随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以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乡镇建设和农村建设为内容的基本建设正在大规模地展开,特别是沿海经济的发展,使沿海地区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一些地方缺乏对发展规划的统筹考虑,使许多海防遗存遭受了不应有的破坏,有些甚至已面目全非。这些海防设施曾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侵蚀保存至今,却难以摆脱在挖土机下消亡的命运,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4 对海防遗存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4.1 建立和完善对海防遗存的管理机制与保护法规

泉州散落在海岸线上的海防遗存众多,但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健全,许多重要的海防遗迹还未被列为各级保护对象,没有赋予遗迹法律地位,没有将其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甚至还未竖立标准的保护标志。在这些海防文物遭受破坏时,文物主管部门无法可依、无力保护。因此,当前要尽快着手对现有地方性法规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健全泉州市海防文物保护的法规体系,加大文物执法力度,形成依法保护海防文物古迹的新局面。同时努力建立以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物工作自身规律的文物保护的新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对海防遗存的管理、保护、宣传和开发利用,加强宣传、文化、文物、旅游、民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协调,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以文旅部门为主,建立对海防遗存的专项管理保护制度,出台专门文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海防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落实到位。

4.2 切实加大对海防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文物是国家公益事业的社会资源,切实加大对文物包括海防遗存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并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当前紧迫的任务是编制泉州市海防遗存保护利用规划。

①坚持统筹兼顾,把海防遗存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以考虑,这个已经开始着手进行。2021年,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曾开展泉州古代海防体系文化研究。

②遵守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工作。

③市、县、区要切实提供财政支持,落实海防遗存保护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4.3 加强对海防遗存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项目,海防遗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要继续做好调查工作,征集文物保护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些遗存的学术研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为宣传、展览和宣教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此,我们呼吁加大对该项研究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应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海防遗存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为海防遗存的永续保护和利用奠定思想基础。

4.4 重视发挥海防遗存对滨海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海防遗存的保护利用应与旅游业相结合。泉州市海防遗存大多位于风景秀丽的滨海之地,许多遗存稍加整治即可成为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独具特色的古代军事遗存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接受。应该多种渠道开发,合理开发利用,最终达到既有效保护资源又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当前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制订规划,加强部门合作,推动海防遗存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深度挖掘海防遗存的丰富内涵,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特征植入海防遗存,使之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阳思谦.泉州府志:卷11:武卫志上[M].[出版信息不详].

②《泉州府舆地图说》中的《惠安县图说》,该图册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理部,收藏号为G2308.F8.F9,原系列号是2002626790。

③福建省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惠安县志(嘉庆版):卷7:城池[M].福州:福建省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46-47.

猜你喜欢

惠安明代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惠安公司以贴心服务拿下外贸订单
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