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学视域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传承策略

2025-02-13张泽旭杨汉希李晓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2期
关键词:传播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受社会条件等多方客观因素影响而呈现出衰落态势,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众多民间艺术面临着没落与失传的生存困境。为改善民间艺术传播现状,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文章以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围绕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性传承策略展开研究,以个性传播方式得出共性传承规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传统艺术;创新性传承策略;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2.041

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探讨的热度持续上升。但是随着传承人断代、社会审美观念变化、技艺流失与失传、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文化观念的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可以说自宋代以后,桃花坞木版年画伴随并记录着苏州历史的发展。但现如今,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各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且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苏州市文旅局虽然偶尔会推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展,但在平时,关于木版年画的展览仅仅只有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几幅年画作品和短短的几行简介,这对于弘扬桃花坞木版年画,提高其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

本研究主要面向年轻人群体和女性群体,从传播学的视角调研以这两个群体为代表的大多数受众对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希望以何种形式接触、理解、传播桃花坞木版年画,最终为相关非遗传承部门、文旅产业提供真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新性传承与传播。同时为其他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经验与范本。

1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艺术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宋朝开放包容的社会条件下,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苏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政治环境的宽松、工商业经济的持续向好、文化的高度繁荣、市井生活的多彩催生了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民间工艺的出现。它源于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在明代,桃花坞木版年画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流派。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年画数量有百万张以上。木版年画记录着苏州由古至今的历史。然而,太平天国战乱后,其生产遭受重创,直至20世纪50年代在苏州市政府支持下恢复生产,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版年画的传承逐渐得到重视。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其构图、色彩和题材等方面都展现了作者非凡的创造力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桃花坞木版年画构图饱满、形象鲜明、形式活泼,对称丰满的布局充满节奏感,人物景物栩栩如生。其色彩运用独特,以桃红、大红等艳丽色彩为主,强调对比与和谐,营造出欢乐吉祥的氛围。如“一团和气”年画,色彩醒目,表达了对团圆、完满生活的美好祈愿。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多样,涵盖吉祥喜庆、民俗生活等,不仅展现古代社会风貌与民间信仰,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坞木版年画通过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成功传递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力和文化传承价值。

2 传播学视域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现状

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或技艺的延续,更是一个涉及信息传播、接收与再创造的过程。传承需要有传承者和被传承者两方面,缺一不可。传播学强调传承中的互动与反馈机制。传承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传承者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而接收者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会给予反馈,这种反馈有助于传承者调整传播策略,使传承更加有效。从互动与反馈理论角度分析,当前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过程中,存在传承人断代、传承力度不足、传承方式仍趋于传统单一、受众审美观念变化等问题。

将互动与反馈机制带入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现实传播中:传承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递,而是一个涉及多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人、受众、学者、媒体等各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组织展览等活动,传承人可以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制作技艺及其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受众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学者和媒体也可以通过研究、报道,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想要推动桃花坞木版年画知名度提高,必然需要结合年轻人群体和女性群体的心理预期与喜好制定相应的传承策略。

反馈机制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反馈是受众对传承活动的反应和意见,它可以帮助传承人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调整传承策略,使传承更加符合受众的期望。通过收集和分析受众的反馈,传承人可以发现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样,在进行市场调研和试点后,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年轻人群体和女性群体的反馈,更好地了解群体需求和反馈,为传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推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新性发展。

3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传播策略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很高的价值,但现代发展面临困境。传承与弘扬成为紧迫任务。如何筑起文化传承的“大阵地”、牵起艺术传播的“牛鼻子”,是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与传播的题中之义,需要全社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本研究小组认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探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传播方法。

3.1 以年轻人视角策划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方案

网络游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受众广泛、沉浸式体验的特性使其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主体的理想合作对象。游戏中蕴含的文化艺术背景、虚拟展览,不仅可以使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更自由地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受众持续自主学习与了解的动力。因此,以年轻人群体喜闻乐见的游戏联动形式策划艺术传播方案是科学的选择。

喜闻乐见的游戏联动形式包括两种,即游戏附属产品合作、游戏特色场景设计合作。

在游戏附属产品合作方面,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在八周年之际,官方公布了与国际知名视觉艺术家、电影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叶锦添共创,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徐进教师团队提供学术支持的全新“至美·风华”系列文创皮肤作品。“至美·风华”系列文创皮肤作品以傣族孔雀公主和壮族刘三姐的文化艺术形象为灵感,循其精神内核,提取传统民族服饰的元素进行再创作,力求通过融合传统民族意象的东方幻想美学设计,向玩家传达民族文化的魅力。王者荣耀与叶锦添工作室联袂,将传统服饰美学与现代游戏文化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播新表达,叶锦添工作室很好地利用了游戏附属产品联动进行文化传播,打造特色文化IP,提高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知名度与群众影响力。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根据游戏本身特点与文化底蕴,联合知名游戏品牌,推出集传统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特色与现代数字建模艺术特色于一体的游戏附属产品,以提高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力度与文化影响力。例如,可以尝试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元素与角色皮肤、角色技能特效、角色道具武器等相结合,实现融合创新。

在游戏特色场景设计合作方面,伴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原神》推出蕴含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海灯节”特色地图。2023年,地图设计借鉴了“舞狮”中打滚、蹲桩、弓步、扣步、跳跃等元素,同时与现代城市的霓虹灯元素相结合,为大家呈现出一种具有霓虹质感和火焰增色的全新舞狮戏“焰光舞狮”。霓虹灯所代表的城市气息复古而又魅力十足,当它与舞狮这门源远流长的艺术相结合的时候,不禁让人有置身于历史交界处,迎面感受视觉冲击的奇妙体验。由此可见现今电子建模艺术的包容性、可塑性与优良表现,更可以窥见传统文化艺术与游戏相结合的巨大优势、光明前景与无限可能。

《原神》“海灯节”传统味与现代感交织,展现出潜力十足的时代特色,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可通过主动融入游戏特色场景设计的方式达到传播的目的。创造有新意有匠心的木版年画游戏形象,创造传统木版年画的游戏视觉新体验等都是推动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播的有效途径。

3.2 以女性视角策划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方案

清代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产生了大量仕女年画,多方位地展现了江南女性的生活状况。其中表达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精神品质有着深厚的现代意义,联系当下女性消费占比大的实际,考虑以女性视角策划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方案是有一定文化基础且符合时代潮流的。

随着社会对得体妆容的要求与女性对美丽的追求,化妆品逐渐成为当代女性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之一,而化妆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领域更是值得探索与创新。故宫口红是润百颜与故宫首次深度IP合作推出的美妆产品。该套口红共6款,口红膏体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色国宝器物,口红管外观设计则从清宫后妃服饰汲取灵感,一个外观设计对应一款膏体色。故宫口红外观分别以黑、白、赤、青、黄五方正色体系以及“宫廷蓝”为底色,用3D多层打印科技,将传统图案打印在口红管上,彰显织物的肌理和刺绣的立体感。口红管上方饰以仙鹤、小鹿、蜜蜂以及各式各样的蝴蝶,下方则以绣球花、水仙团寿纹、地景百花纹、牡丹、四季花篮等吉祥图案传递着中国传统审美意趣。故宫口红文创不仅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更是为美妆产品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同样有着丰富艳丽的色彩组成,将这些色彩运用于口红产品设计潜力巨大。内容物设计方面,木版年画中,年文化孕育出的一抹“春节红”匹配了口红的颜色需求,展现出口红热情洋溢、活力充盈的主题。在口红管设计中,可以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色图案以3D打印等现代技术手段,尽可能细腻地呈现木版年画之美。触类旁通,不仅口红可以与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产品融合,粉饼、乳液、化妆包与化妆器具等都可以尝试在外形与内容上与桃花坞木版年画融合,以促进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保证产品实用性与安全性是美妆产品融合创新的底线,绝不能舍本求末,因追求外观美感而弱化产品的生产安全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监测,非遗传承方应该对合作品牌厂商进行必要且适当的生产安全监督,以负责的态度将产品推向大众。此外,融合美妆产品应在价格上做到合理亲民,让更多人无较大负担地体验文化之美,推动产品走向大众、走向世界。

3.3 传统传播传承方式的优化策略

在对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中,创新必不可少,守正仍是第一要务。在目前常见的传播方式基础上给予功能性优化与人性化改进,即守正之重任。传统艺术专题博物馆是展示传统艺术历史的窗口,对展示艺术特色、传承历史文化、促进艺术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地艺术主题博物馆事业都在快速发展,新的博物馆陆续建成,逐渐成为当地文化建设和宣传的标志。尽管我国传统艺术专题博物馆的发展形势良好,但许多博物馆在展示艺术特色与魅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乏艺术辨识度、展示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表达等。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少、新近艺术品引进少、展览主题不鲜明,无法全面翔实地展示传统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信息,导致博物馆无法“用藏品来诉说艺术,用展示来传扬艺术”,进而无法很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

就现实而言,观众缺乏参与感、展品展出形式不够丰富生动、缺乏现代作品的新鲜血液注入,是博物馆面对的三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策划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展可以参考以下方案。

解决“展品展出形式不够丰富生动”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陈展与讲解方式。陈展创新方面,可以采用现场制作演示的方法,邀请桃花坞木版年画匠人进行现场制作。创新讲解方式方面,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可以借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提供自助讲解机器的服务,既满足中外语言需求,也为游客自由观馆提供了便利。同时设置导游与人工智能讲解,进行个性化讲解,以促进观众更好地了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达到优质传播的目的。

目前,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让展品说话”的体系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让观众亲践”的领域还尚待开拓与发展。因此,可以遵循“提升观众参与度”这一思路,设置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体验环节,引导观众亲身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尤其要关注青年群体的参与情况,致力于将文化与艺术的种子播撒在青年人的心间,为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源头活水”。通过实施这一方案可以切实增加观众参与度与参与体验。

苏州博物馆本馆同样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对比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出彩之处不仅在于其现代风格建筑与传统文化韵味的结合,更在于其关注到了艺术的现代发展与现代魅力。2024年1月,“寒木春华落沧浪—北京画院藏周思聪、卢沉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开展,两位画家致力于发展中国水墨画人物的主题,丰富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可以收集现代年画非遗传承人的作品,设置现代木版年画大师特色展馆,为观众展现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前景与现代魅力,体现其与时俱进与现代活力,让观众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交织的美学熏陶。

此外,增加展品陈列、扩大博物馆规模、加强博物馆宣传等须引起重视。唯有坚守文化底蕴,呼应时代潮流,勇于探索创新,才能使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的建设日益完善,才能让博物馆发出它应有的绚烂文化之光、嘹亮传播之声。

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民族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新媒体时代下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所提出的创新性传承策略,不仅是对桃花坞木版年画本身的一种保护和发展,更是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模式的探索。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市场营销、划群体制定个性化传播方案等策略,力求在保持其传统艺术特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同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过程中,在吸收已有成功经验的同时,传承者与传播者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元素,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嘉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神明形象再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3.

[2]李中会,于芳,赵献军.民间艺术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尚嘉宝.新媒体视域下豫剧传播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23(2):43-45.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佚名].漫长旅途全新一步,《王者荣耀》携手叶锦添助力民族文化传播[EB/OL].(2023-11-07)[2024-11-03].https://life.china.com/2023-11/07/content_260258.html.

[6][佚名].“故宫口红”终于诞生!色号从清宫后妃服饰上汲取灵感[EB/OL].(2018-12-12)[2024-11-03].https://www.sohu.com/a/281231918_114731.

[7]杜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J].江苏地方志,2011(4):45-47.

[8]王晓雅.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桃花坞年画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21(16):176-180,194.

猜你喜欢

传播学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传统媒体正能量的传播学探析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与艺术学视域里的新媒体关系探讨
传播学语境下网络大V的形成与去神秘化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