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骆越文化外宣现状调查研究
2025-02-13罗瑞婷李美霖吴嘉贤李何锦
摘 要:广西骆越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广西骆越文化的外宣不仅能促进广西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传播,还顺应了当今文化全球化的主题,彰显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文章以广西地区为中心,对骆越文化及其外宣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访谈专家等方式,分析了广西骆越文化的外宣方式及外宣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外宣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骆越文化外宣现状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探寻解决骆越文化外宣中遇到的问题的对策,为骆越文化的传承和外宣工作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与新的思路。
关键词:广西;骆越文化;外宣;现状调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2.028
0 引言
民俗是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是地方识别、民族识别、国家识别的文化标志。当今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竞争渐渐转变为文化维度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军事维度。为了适应文化全球化这一逐渐显现的新趋势,中国正积极传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推动了文化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广西骆越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好骆越文化的外宣工作,对保护和传承广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增强当地对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视、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广西骆越文化的外宣不仅能促进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还符合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展现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远意义。这一举措对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骆越文化概述
骆越文化为古代百越文明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分布在广西红水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在广西西南部分布较为密集,并延伸至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广东雷州半岛以及越南中北部①。
骆越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本地史前人群的演化进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大约在东汉末年,原居住于中国南方的本地史前人群开始分解演化成各自拥有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乌浒、俚、僚等不同的族群。到了宋代,这些文化群体继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僮(壮)、侗、黎、布依、水、傣、仫佬、毛南等多个民族。虽然每个时间段的族群称呼有所不同,但是在族群构成和文化传统上,他们之间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在此过程中,骆越及后续民族在融合发展中亦吸纳了其他迁徙民族的文化元素,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文化交融特征。
骆越文化以其多元性和独特性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了古代南方民族在生态环境适应与文化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稻作、纺织、航运等经济文化形态,象形方块字、铜鼓文化等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巫文化、三界观等宗教哲学思想。这些文化和习俗不仅在当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且至今仍在广西多地得以传承和弘扬,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在壮族神话中,壮族先民认为宇宙分为三界,即天界、地界、水界,三界各由其主宰神祇管理。三界之说影响着壮民族宗教信仰的形成。南壮地区和北壮地区的信仰有所区别,南壮大明山地区的壮族民众普遍信仰姆渌甲,北壮百色等地区的壮族民众普遍信仰布洛陀。广西的骆越文化突出表现为龙母文化和布洛陀文化。龙母传说源自大明山,实际是大明山周围蛇部落的图腾传说,这一传说在壮族地区家喻户晓,南宁市武鸣区的“三月三歌圩”、上林县的“壮族龙母节”、梧州市的“五龙朝母节”等都是龙母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与庆典。布洛陀文化也是解读壮族历史和骆越古国的重要内容。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田阳县的“敢壮山壮族歌圩”就是极具特色的布洛陀文化民俗庆典之一。此外,在拥有骆越文化的标志性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骆越民族根祖地宁明县,也有像三月三“骆越王节”和九月九“骆越感恩节”这样的骆越文化代表性节日。
2 先行研究
骆越文化研究由来已久,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骆越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覃彩銮讲述了骆越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各个朝代的历史演变②。覃圣敏指出,中泰学者认为,壮泰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骆越③。这些研究指出了骆越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民族起源之间的关系。此外,杨佳佳、谢芮分析了蛙图腾在骆越文化的铜鼓、织锦、民俗活动和岩画中的体现,分析了骆越的审美和精神取向④。蓝日勇从花山岩画方面对骆越文化进行了研究⑤。覃彩銮、覃圣敏、蓝日勇等还从骆越的稻作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⑥。
关于广西骆越文化外宣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还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广西的民族文化宣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对于外宣工作的建议。王芳芳分析了当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现状⑦。梁立以壮族的“那文化”为例,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做了研究⑧。黄艳、易奇志指出骆越文化的传播路径相对传统贫乏,需要以新的技术手段推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⑨。
由上述研究可知,之前的学者对骆越文化及广西文化的外宣做出了研究,但关于广西骆越文化外宣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骆越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将对广西骆越文化外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基于调查结果对骆越文化外宣现状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骆越文化外宣中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3 骆越文化的外宣现状分析
3.1 当前的广西骆越文化外宣渠道与方式
骆越文化作为广西的民俗文化之一,近年来也在不断地推广宣传。考察调研发现,当前骆越文化的宣传有官方宣传、民间组织宣传和自媒体宣传等主要宣传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网站文字宣传。中国文明网、中国民俗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通过文字介绍骆越文化,展示了骆越文化的深厚历史。
②通过博物馆进行文化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柳州骆越文化博物馆等都有骆越文化的展示区域。
③开发旅游景点。通过景点与文化结合宣传骆越文化,如崇左市宁明县的骆越文化宫、花山岩壁画、骆越山庄等。
④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创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微信公众号“骆越方国”和“武鸣骆越文化”专注于传承与推广骆越文化及推动当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壮乡网”这样的专门介绍壮族文化的网站,主要介绍与壮族相关的风俗、饮食等内容。
⑤制作动画作品或者纪录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骆越文化。近年来,“b站”上发布了《飞阅花山》《我在花山等你来》等宣传视频和壮族微纪录片《鼎叮》,还有与高校动画相关专业的学生创作的动画作品《百越历险记—壮锦密码》等。
⑥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关于骆越文化的视频。例如,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上发布的《壮族三月三武鸣歌圩节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百色布洛陀民族文化节》等,在抖音、小红书平台等上发布的花山岩壁画与骆越王宫的旅游攻略视频等,都很大程度上宣传了骆越文化。
3.2 骆越文化外宣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西通过建立骆越文化博物馆、申请世界遗产、打造骆越文化景点等,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骆越文化,了解广西。但是,考察发现,广西的骆越文化宣传工作并没有很大进展,在宣传方面依旧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问题表现为:
①骆越文化的对外宣传涉及文化安全问题。骆越文化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只有中国的两广和云贵,还包括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国家和地区。骆越文化是跨区域、跨族群、跨国度的文化,骆越文化研究涉及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骆越文化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地区对于骆越文化的理解不一样,传承方式也不一致,如语音语调、祭拜习俗等,未对骆越文化的发源和文化形成共同的认识,这加大了宣传难度。例如,以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为中心的大明山一带要打造“骆越古都”,崇左市宁明县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骆越根祖”⑩,百色市田阳县每年4月开展祭祀骆越始祖“布洛陀”民俗文化活动等。
②传承人才不足。文化传承人是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决定着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与前进道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文化人才的引领与担当,文化的传承发展将十分困难。老一辈中知晓骆越文化、学习骆越传统的人才少,且文化水平并不高,难以将了解到的骆越文化整理成典籍,不利于骆越文化的传承,也难以对骆越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产生助力。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缺乏对骆越文化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缺乏感情、缺少认同感,加之许多年轻人不会说壮语,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了解,外宣翻译人才紧缺。这些因素导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凸显,文化传承人才出现了断层,这意味着骆越文化的精髓和内涵难以被深入挖掘和准确传达,对于骆越文化的传承有着一定的阻碍。
③主要依靠民间组织进行宣传。目前,骆越文化的宣传大多由民间组织和学者自发进行,开展研究和文化分享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想让更多人了解到骆越文化存在不小的难度。
④宣传方式单一滞后。骆越文化的传播渠道十分有限,对外宣传的落点不足,没有形成IP和品牌,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和节庆活动,与现实生活脱离,没法将文化融入民众生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但骆越文化的艺术形式较为传统,难以被作为文化传承主力军的青年群体接受。
⑤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外宣传项目的开发与宣传政策配套不齐全,没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文化项目的开发,骆越文化中的一些民间传统依旧处于小众地位。骆越文化作为广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充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度不高,未能把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无法形成旅游产业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如今是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最佳时机。但当前,骆越文化的外宣工作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骆越文化,就必须解决外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新的外宣途径。
4 广西骆越文化外宣的未来策略
4.1 加强骆越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外学者便开始对骆越文化进行研究,其研究历史已有百年。但至今仍有很多人还不太了解骆越文化,认为其只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与没有宣传好骆越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骆越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还没有稳定的内部基础,想要做好对外宣传,首先得对内做好宣传,而做好对内宣传的关键在于要有了解并愿意研究、传承骆越文化的人才。
通过对南宁市武鸣区骆越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专家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骆越文化的对外宣传存在一个主要问题—了解并研究骆越文化的人才不足。此外,骆越宗教文化研究、骆越古文字研究等方面的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在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想要做好骆越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强骆越文化人才的培养,为骆越文化的传承和对外宣传注入新鲜血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高校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骆越文化的传播方面,广西的高校可尝试将骆越文化融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开设与骆越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将其融入思政课、专业课、公共课教学,邀请相关学者进入校园举办讲座。在骆越文化民俗体验方面,高校可在民族节日如壮族三月三歌节假期前后,在校内举办骆越文化、壮族文化风俗活动,组织学生唱壮族山歌、跳骆越舞蹈等,创造浸润式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节假日的欢快氛围中感受骆越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和传播文化的使命感。
4.2 民间组织交流合作,政府指导帮扶
通过查阅骆越文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骆越是商周至秦汉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岭南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支。目前,骆越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多由民间学者和机构自发组织进行,民间机构成为骆越文化宣传的主力军。目前,广西骆越文化的相关民间组织有骆越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骆越根祖文化促进会等。但各民间组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不同地方的民间组织有各自的传承,没有形成文化共识。因此,民间组织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共享与骆越文化相关的文物、信息和研究,通过共同设立博物馆的方式将这些文物和信息面向公众进行宣传,以推动骆越文化的宣传工作。
在加强骆越文化对外宣传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依靠民间组织这一基础,也需要政府的指导扶持,帮助民间组织建立运行机制。政府应支持民间组织对骆越文化文物进行收集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为宣传骆越文化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重视并加快对骆越文化相关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完善旅游业的服务配套设施,创新旅游项目,利用新型旅游项目来进行宣传,吸引国内外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到景点旅游,扩大了解骆越文化的人口基数,助力骆越文化的传播。
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民间组织的宣传相结合,可形成良性的文旅产业链,使当地旅游业不仅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也可以使骆越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如今,中国的民族文化保护深受民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文化的传承和宣传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
4.3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
目前,民间组织机构通过线上宣传的方式对骆越文化进行宣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互联网传播文化固然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便捷的方式了解文化,特别是能让作为文化传承主力军的学生群体以最快速的方式学习骆越文化。但也不能只是通过网络宣传等线上方式吸引学生群体了解骆越文化,因为网络宣传方式也存在着一个缺点,即不能实地感受文化及民族风俗。因此,文化宣传应注重线上知识传播与线下实地感受相结合。
骆越文化相关民间组织可与各大高校或中学联合开展骆越文化发源地研学活动,由民间学者或专家对骆越文化知识和习俗进行口头讲解,让学生在骆越遗址直观感受文化产物或民俗,初步构建学生们对骆越文化的认识体系,激发学生们对骆越文化的学习兴趣,为骆越文化宣传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就通过“线上+线下”这一方式对骆越文化进行了有效宣传。线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有对骆越文化的介绍,且在微信公众号上通过“瓯骆学堂”云课堂普及更多的广西故事;线下,博物馆开展公益研学、讲座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到馆内深入了解骆越文化。此外,还要着力打造骆越文化旅游项目,如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布洛陀民俗文化艺术节等,给广大游客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推动骆越文化的宣传工作。
4.4 创新宣传方式,探索多元化宣传渠道
如上文所述,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互联网,而想要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亟须做到的是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好自己的品牌,这就需要创新宣传方式,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文化。
2012年,广西南宁的卡斯特动漫有限公司做出初步尝试,制作了动画《百越列国历险记》来宣传广西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广西动漫行业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最终因为故事情节吸引力不足,人物形象设计较为传统和单一等,未能形成品牌效应,没能打造好成熟、完善的民族文化传播品牌。现如今,动画行业飞速发展,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人才层出不穷,民间组织可以与高校等合作,动员动画行业领域的人才,集中力量制作宣传民族文化的动画或视频等,从动画短视频到长视频动画,完善人物形象和故事,打造好民族文化品牌,逐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骆越文化。
不仅仅是动画,还可以采用音乐的宣传形式。歌手曹雅雯便将闽南语与现代歌曲相结合创作出了《若是明在载》《毋是少女》等知名歌曲,吸引了更多的人主动去了解闽南语这一民族语言。如今,壮族三月三歌节在国内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开始对壮族山歌产生了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山歌的理解还处于十分浅显的阶段。人们对于壮族山歌的兴趣,正是民间组织宣传骆越文化的一个十分有力的着力点,民间组织可以与高校的音乐学院进行合作,将壮语、山歌等骆越文化和民俗形式与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在音乐创作方面做出创新,创作新型民歌,用全新的形式吸引观众来了解骆越文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骆越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骆越文化外宣发展,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还能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为了更好地宣传骆越文化,需要分析现阶段骆越文化外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痛点。同时,不断创新骆越文化的外宣手段,探索宣传渠道的多元化,以促进骆越文化的宣传与发展。
注释
①李斯颖.古骆越国的文献梳理与疆域辨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2):68-72.
②覃彩銮.骆越起源与发展: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十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0(6):79-85.
③覃圣敏.壮泰族群的渊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0-117.
④杨佳佳,谢芮.骆越文化蛙图腾纹样审美特征[J].大众科技,2019(10):139-140,15.
⑤蓝日勇.骆越花山岩画文化研究:骆越文化系列研究之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2-69.
⑥覃彩銮,覃圣敏,蓝日勇,等.从考古资料看汉初南越国的农业[J].农业考古,1985(1):122-126.
⑦王芳芳.广西柳州博物馆民俗文化英译研究[J].当代旅游,2021,19(18):41-42.
⑧梁立.广西民族特色饮食外宣翻译探究:以壮族“那文化”为例[J].魅力中国,2020(39):87-88.
⑨黄艳,易奇志.骆越文化网络传播路径探究:骆越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104-109.
⑩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J].广西民族研究,2017(6):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