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反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闭环建设探索
2025-02-13王奎洋唐金花张兰春倪彰
摘" 要:评价反馈是实现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闭环建设和高水平建设的关键环节。该文针对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迭代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产出导向理念与评价反馈思想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建立涵盖课程整体建设情况、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等3个维度、14个二级评价指标及58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并应用案例课程对所构建的基于评价反馈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方法及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实践验证。
关键词:混合式课程;评价反馈;评价体系;闭环建设;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037-04
Abstract: Evaluation feedback is a key link in achieving closed-loop and high-level construction of hybri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this paper, a closed-loop construction framework for hybri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utput-oriented concept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concept, in response to the inherent needs of iterative construction of hybri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A hybri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covering three dimensions: overall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urse goal achievement, with 14 secondary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58 tertiary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case course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closed-loop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hybrid course based on evaluation feedback.
Keywords: hybrid course; evaluation feedback; evaluation system; closed-loop construc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落实“学生中心”理念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环节[1-2]。课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3-4]。混合式课程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数字教学的优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建设质量[5]。混合式课程的迭代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驱动、持续改进过程,要求教育者不断地评价、调整和创新,以确保课程的建设质量、实施效果及目标达成。本文基于混合式课程迭代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导向理念和评价反馈思想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建立了一个涵盖课程整体建设情况、教学实施情况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3个维度的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14个二级评价指标、58个三级评价指标。
一" 产出导向的课程闭环构架
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闭环建设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包括课程目标制定和课程闭环建设两个模块。其设计思想源自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6],在综合考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以课程建设的成效作为评价主体,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而现实课程的闭环建设和持续改进。
(一)" 制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涉及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思政、“两性一度”和企业调研等方面。课程目标首先须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相吻合,要求能够支撑起相关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再由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着培养目标的达成[7]。其次,课程思政是课程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障,课程目标应结合课程内容特点,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同时,课程目标制定时,应结合学校、专业及生源的特点,综合考虑好课程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使得课程目标与“两性一度”相符合[8]。此外,课程目标制定须与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相一致,通过企业调研掌握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使得课程目标贴近国家、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 课程闭环建设
课程闭环建设模块,包括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课程评价5个环节。其中,课程的内容体系应涵盖课程目标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并将各个课程内容知识点连成线、构成网,形成知识图谱,对课程目标形成全面、有效支撑;教学资源包括线下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实验教学资源及校外实践资源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是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教学实施包括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线上教学实施、实验教学实施及混合教学实施等,优质、高效的教学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整体建设情况评价、教学实施情况评价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等,切实、合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质量的反馈和证明环节,评价结果将及时反馈至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对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迭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 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创建了混合式课程的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该评价体系由课程评价模型(指标与权重)、课程评价核心及课程评价结果反馈三个模块组成。
课程评价模型(指标与权重)模块主要针对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设定问题,明确评价主体、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课程评价核心模块包含课程整体建设情况、教学实施情况及目标达成情况3个维度。课程整体建设情况评价主要聚焦课程目标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优越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等,具体涵盖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线上资源、线下资源、实验条件及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教学实施情况评价主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等,具体包括教学设计、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及混合教学等四个方面。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主要涉及课程考核的方式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分析、调研反馈的建议与意见等,具体包含期末考试、实践考核、过程考核及问卷调研4个方面。
课程评价结果反馈模块旨在整合课程评价模型与课程评价核心模块的内容与数据,计算获取可靠、有效的课程评价结果,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和课程教学团队,以便于课程问题的整改及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 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实践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混合式本科课程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对上述所建立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实践应用验证。
(一)" 构建整体建设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整体建设情况包括课程目标评价、内容体系评价、线上资源评价、线下资源评价、实验条件评价及师资队伍评价6个二级评价指标。依据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具体情况设定其所涵盖的若干三级评价指标。例如:课程目标二级指标细化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体现课程两性一度”“嵌入课程思政元素”等三级评价指标。
(二)" 构建教学实施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包括4个二级评价指标:教学设计评价、线上教学评价、线下教学评价及混合教学实施评价。同样,每个二级评价指标设定若干三级评价指标。例如,线上教学评价二级指标细分为“线上教学平台友好且便捷”“学生线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线上学习单元测验情况”“学生线上过程考核情况”“线上资源与课程内容相吻合”“教师线上组织教学活动效果情况”“教师线上参与交流和答疑效果情况”等三级评价指标。
(三)" 构建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一级评价指标包括期末考试评价、实践考核评价、过程考核评价及问卷调研评价4个二级指标,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实践考核和过程考核采用定量评价方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依据每位学生的期末考试、实践考核及过程考核的各项分值及其所支撑的课程目标情况计算得到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数值;问卷调研评价与考核方式评价采用定性评价方式,由学生、教师及专家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及考核内容的合理性等进行定性评价给出评价结果。
(四)" 建立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权重矩阵
依据上述的(一)—(三)构建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其中设定一级评价指标3项,二级评价指标14项,三级评价指标58项。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一致性检验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9-10]。
(五)" 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闭环实施分析
本次研究邀请了4位管理人员、6位专业教师、5位教育专家和5位企业专家参与各级评价指标的评分环节。评分表中模糊集的评语包括{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相应的分值分配为{(5,4),(4,3),(3,2),(2,1),(1,0)},对评分表中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并计算出平均值,统计得出每一项的综合得分。以二级评价指标为例,各个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
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结合专家评分和权重计算,课程评价的总分为4.28,所对应的评语等级为优秀,这表明课程目前的建设质量符合预期,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可以看到二级评价指标中的“线上资源评价”“实验条件评价”“实践考核评价”及“线上教学评价”的分值相对较低,说明这些方面后续须进行认真分析、改进及完善。通过三级指标分值能够得到更为细化的反馈信息,例如:虽然二级指标“课程目标评价”得分较高,但其三级指标“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分值偏低;二级指标“线上资源评价”的三级指标“线上资源更新速度快”分值偏低;二级指标“实验条件评价”的三级指标“实验信息化水平较高”分值偏低等。基于所建立的课程闭环建设体系,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形成课程的持续改进和迭代建设计划如下。深入分析、整合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思政要求嵌入到课程目标中;聚焦发动机管理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线上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与更新速度;建设虚拟实验平台并与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课程实验信息化水平;改进实践考核方式,将“两性一度”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和考核。
四" 结束语
本文聚焦基于评价反馈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建立了涵盖混合式课程3个维度、14个二级评价指标及58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混合式课程评价体系,并以实际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践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式课程闭环建设构架和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获取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至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便于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迭代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6-11.
[2] 王奎洋,贝绍轶,唐金花,等.应用型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3):14-17.
[3] 楚岩枫,张惠杰,朱天聪.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5):43-47.
[4] 余燕平,邹园萍.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探索[J].高教论坛,2019(11):23-27.
[5] 段玉平,吴迪,黄琦.科学评价推动一流本科课程闭环迭代建设[J].大学,2021,35(529):27-29.
[6] 王奎洋,窦宏,杨平进.基于产出导向的汽车类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4(4):35-38.
[7] 李晓晨.OBE理念下混合式课程评价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8] 白菁,甄真.新工科背景下线下“金课”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1-4.
[9] 杨晓敏.基于AHP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23(6):149-152,156.
[10] 李海东,吴昊.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5-71,9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实践链构建与研究”(24070161818411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评价反馈的应用型本科混合式课程创新研究”(2022SJYB130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价委员会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混合式一流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与研究”(78);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汽车类专业混合式课程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11610912301)
第一作者简介:王奎洋(1979-),男,汉族,江苏滨海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类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