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对风湿性疾病的护理效果评价
2025-02-08田广芳郑访江王宏国张参军赵斌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对风湿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 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88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较前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均降低,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评分在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维度均提高,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风湿性疾病护理干预过程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风湿性疾病;护理;中药熏蒸;针灸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3--04
风湿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进程大多发展缓慢且隐蔽,早期伴随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受损等症状,晚期伴随不同程度的畸形、僵硬,致残率较高[1]。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包含感染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等,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不容易被根治[2]。受风湿性疾病临床特点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当前临床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为主,可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此外,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促进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临床环节[3]。甘肃省中医院针对风湿性疾病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月- 2023年1月医院接诊的88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分类标准[4];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风湿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感染者;②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1~68岁,平均60.06±3.25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0~69岁,平均60.12±3.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向患者强调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搭配,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寒凉性质及油腻食物,强化营养支持,如有必要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②情志护理:与患者建立沟通,通过语言交流掌握患者内心想法,发现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及时帮助其疏通,强化人文关怀,尽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跳绳、脚踏自行车等关节锻炼,叮嘱患者锻炼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并根据自身病情合理安排运动量。干预1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干预:①中药熏蒸:取鸡血藤、白芍各20g,莪术、桂枝、制川乌、桑寄生、红花、防风各15g,制南星12g,细辛10g,置于清水中浸泡1h后煮药,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病变关节并放置蒸汽中,盖好被褥,蒸汽温度控制在38℃左右,1次/d,0.5h/次。护理人员强化指导,定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②针灸: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穴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5mm×75mm),穴位常规消毒,主穴:足三里、肝俞、肾俞、关元等,行提插补法;上肢取穴:合谷、外关、曲池等;下肢取穴:梁丘、风市、昆仑等;肩关节取穴:肩贞、天宗等;膝关节取穴:阳陵泉、内外膝眼等;髋关节取穴:环跳、秩边、承扶;踝关节取穴:丘墟、申脉;配穴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0.5h,1次/d。③饮食护理:根据证型实施针对性饮食干预,关节畸形、畏寒等寒湿症状者,指导患者多食用骨头汤、韭菜、鸡蛋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刺或拔罐干预;针对舌质暗紫、皮下硬结等血瘀证表现者,指导患者忌生冷食物,多食用小米粥、红枣、冬瓜等,睡前温水泡脚。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定,分值0~100分,运动功能与评分成正比。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评定,评分范围0~10分,疼痛程度与得分成正比。
(2)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关节疼痛、屈伸受限、腰背酸痛等,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0、1、3、5分;次症包括畏寒、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等,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0、3、6、9分[5]。
(3)生活质量:参照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评定,量表包括心理功能(7个条目)、生理功能(8个条目)、社会功能(7个条目)、健康自我认识(7个条目)4个维度、2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生活质量与评分成正比[6]。
(4)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总分19~95分,<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满意,≥86分为非常满意[7]。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观察例数。
1.4"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较前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均降低,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评分在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评分在各维度均提高,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侵犯关节、肌肉及有关结缔组织的疾病,发病原因呈现多样化,遗传、环境、代谢均是引发风湿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发病后随着病情延伸,多数患者出现关节病变,伴随肿胀、疼痛、功能受损等症状[9]。该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患者离院后容易复发,病情反复可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遵医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当前临床护理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多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为基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因地制宜地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风湿性疾病治疗过程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10]。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提示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干预下风湿性疾病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同时有助于减轻疼痛。尹娟等[11]于研究中指出,子午流注针灸法结合慢病管理模式能更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步行能力,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类似。中医将风湿性疾病归为“痹病”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血气不足,经脉痹阻,导致关节受损。风寒湿热毒、劳伤等均为风湿性疾病的引发因素。机体过度劳累,导致正气损耗,正气虚亏易受到外邪侵袭,风寒湿三邪久滞体内深入筋骨,造成气血痹阻,则形成风湿性疾病[12]。因该疾病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病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给治疗及护理增加一定难度[13]。中医综合疗法护理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运用中药熏蒸、饮食护理、针灸等中医技术,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疼痛症状[14]。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干预下风湿性疾病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本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护理采用中药熏蒸、饮食干预及针灸护理,中药熏蒸可发挥抗炎、镇痛效果,促进机体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提高局部组织血流量,解除病变关节肌肉痉挛,加快水肿消失速度,降低关节内压,促进病变组织恢复正常[15]。饮食干预方面,中医领域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根据证型针对性实施饮食干预,可充分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达到防病治病、改善体质的效用[16]。针灸可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周围血液循环的目的,加快肿胀消退速度,改善肌肉痉挛状态[17]。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干预下有助于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这与症状改善及运动功能恢复有关,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之提高,护理满意度随之提升。
综上,风湿性疾病护理干预过程中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罗成,吴聪,张宁,等.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6):744-749.
[2] 巩勋,崔家康,姜泉,等.13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疾病活动度特征横断面调查[J].中医杂志, 2021,62(4):312-317.
[3] 周曦曦,钟林,郭伟伟.苗医“风湿类”疾病和中医“痹证”诊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3): 51-53.
[4] Verheul Marije K,Vierboom Michel P M,'t Hart Bert A,et al.Anti-carbamylated protein antibodies precede disease onset in monkeys with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17,19(1):246.
[5] Pagliamd G,Silvam T,Lopes Lc,et al.Use of cortic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PLoS One,2021,16(4):e0248866.
[6] 刘亚东,曹云超.中医针灸联合麻黄加术汤加味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2): 2594-2597.
[7] 陈美凤,李贞宗,吴洋.基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理论探析风湿性疾病给药时间[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3):299-303.
[8] 孔小阳.网络随访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功能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086-4088.
[9] Sparks Ja,He X,Huang J,et al.Rheumatoid arthritis disease activity predicting incident clinically apparent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rthritis Rheumatol,2019,71(9):1472-1482.
[10] 杨光耀,刘又文,岳辰,等.针灸足三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炎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22,34(11): 42-47.
[11] 尹娟,刘淑娟,周敏,等.子午流注针灸法结合慢病管理模式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晨僵状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7):2455-2458,2467.
[12] 王加娜.精细化护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3):172-173.
[13] 南鹤,李笑蕾.中医护理技术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J].吉林医学,2020,41(6):1463-1465.
[14] 杨洁群.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0):189-191.
[15] 黄小娟,梁亦欣,曹芳,等.朱跃兰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疾病经验[J].吉林中医药,2022, 42(3):249-252.
[16] 方芳,龙宇,郭玉岩,等.基于代谢组学分析针灸在关节炎中的镇痛消炎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5):80-83.
[17] 史睿喆,张瑜.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4):99-101.
[2023-09-1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