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破圈”路径探析
2025-02-08伍永志
【摘" "要】首届学青会是2023年广西取得最好成绩的一次体育盛会,是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美好回忆的青春盛典。[1]本文以广西日报社对首届学青会的宣传报道为例,阐述在重大体育赛事宣传报道中,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方位展示举办城市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学青会;融合传播;主流媒体
2023年11月5日至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举行。这是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为学青会后的首次“亮相”,是广西承办的第一个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广西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比赛项目最全、参会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体育盛会。[2]
广西日报社在此次大赛报道中,提前谋划部署,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多角度策划、多产品实施、多层级传播,坚守“内容创优、移动优先、共享融通”,充分发挥“四圈深融”传播格局优势,高质量做好宣传报道,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届具有时代特色、彰显八桂风采的体育盛会,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壮美广西精神风貌。
一、表达创新+创优,多角度策划“串联成珠”
围绕学青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报社把新闻报道策划想在先、抓在前,谋划好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赛事进程等领域的报道策划,并将体育赛事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将人文情怀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倾听广西高质量发展声音,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规模体量大,亮点产品多。据统计,报社全平台共刊发有关学青会的报道近1万篇(次),累计阅读量3.05亿人次(含话题阅读量)。
(一)灵活设置专栏
2021年8月26日,报社就推出“学青会筹备进行时”特别报道专栏,聚焦学青会选择在广西举办的前因后果、意义使命,关注学青会筹备进展情况,透过场馆建设看学青会给广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等。随着赛事临近,推出“首届学青会筹办进行时”栏目,报道学青会筹办的动态消息,并开设“走近学青会·探访场馆建设”“走近学青会·广西健儿备战”等专栏,全方位报道学青会场馆建设和广西健儿备战学青会的情况。在距学青会开幕30天时,推出“距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还有XX 天”倒计时栏、倒计时一个月专版。在学青会圣火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时,开设“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首届学青会火炬传递特别报道版。在学青会开(闭)幕式报道中,开设“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闭)幕式特别报道版。
赛事期间,《广西日报》每天推出2个或3个学青会特别报道专版,开设学青会·每日焦点、学青会·服务保障、学青会·赛况链接、学青会·人物访谈、学青会·精彩瞬间、学青会·延伸阅读、学青会·幕后故事等14个小栏目,并将镜头对准赛场外运动员、志愿者、观众等,突出“广西”“体育”“学生”和“青年”要素,全流程聚焦学青会每一个精彩瞬间。
(二)活用版面语言
报纸版面语言,用活用巧后能以无字胜万言。《广西日报》在学青会开幕式报道跨连版版面设计中,巧妙地将多种元素进行融合。如:彩色飘带沿用的是学青会火炬传递中火炬的视觉元素,与学青会会标、广西壮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满动感和活力,既表明了运动会的举办地,也寓意青春接力逐梦未来的愿景;以运动人物剪影增加版面的动感,以跑道增加版面的运动氛围,以三个比赛场地和学青会吉祥物,表达广西人民热烈欢迎各地体育健儿的到来;将版式颜色进行淡化处理,整个版面设计桂风壮韵与学青会青春活力相结合,以跨连版展示,大气磅礴。
(三)深耕内容生产
内容始终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报道同一事件时,主流媒体要找准新闻核心点,抓住受众关切点,深挖信息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报社组织精干采编队伍,深度挖掘学青会现场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详解学青会开幕式表演创意,以及舞美设计、点火仪式理念、创意、亮点等。在开幕式报道中,《广西日报》以10个专版(其中4个跨连版),特别是头版以跨版的形式,浓墨重彩报道了这一精彩时刻。闭幕式采用10个专版(其中3个跨连版),图文并茂进行全景式报道。整个报道紧扣“青春”主题,展示“青春”活力。如,开幕式分别以“青春之花 点亮星空”“青春聚能 磅礴力量”“青春赛道 奋力奔跑”,闭幕式分别以“青春之花 绚烂绽放”“青春之力 书写荣光”“青春之约 壮阔未来”作为各版主题,前后呼应,逻辑性强,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了学青会的内涵价值。学青会闭幕后,报社又策划推出系列综述报道,全方面、多角度彰显广西专业高效、周密完备的办赛水平,以及对广西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加快建设体育强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的启示。
(四)展示城市魅力
本届学青会比赛共设39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其中广西承办35个大项、45个分项、770个小项,比赛场馆分布在全区14个设区市、8个县、8所高校,是展示广西形象的重要舞台和窗口。在学青会火炬传递时,《广西日报》先后共推出16个整版及1个半版,报道14个设区市火炬传递盛况,讲好火炬手故事,同时附城市风貌的视频二维码进行延展报道,展示火炬传递沿线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自然风光,充分展现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文明法治、宜居康寿的壮美广西新形象。“南宁的环境非常不错,一下车就产生了好感”“广西的气候我很喜欢”“广西的水果特别甜”“水果捞很好吃”……学青会各参赛代表队、运动员、教练员等在比赛后,纷纷表达对广西的印象和感受。记者抓住这些小切口,以“图文+视频”组合模式进行报道,表现力强,同时也展示了举办地昂然向上的气象、开放包容的气度和迎接四海宾客的热忱。
二、“移动+”优先,产品多元制作,精准化广覆盖受众
报社充分发挥旗下融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性,注重挖掘其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强互动、重体验的媒介特点,利用直播、短视频、VR、AI、H5等多媒体形式,推出一系列具有活力性、时代性、成长性的融媒体报道,讲好学青会故事,传递学青会声音,掀起学青会宣传热潮。
(一)做足移动端赛事直播
移动端直播,在实现了迅速传播信息和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受众可实时观(回)看、参与互动的媒体体验。这种直播方式,在一些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已是屡见不鲜。学青会作为首届综合性青年体育赛事,备受瞩目。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全媒体平台、南国今报全媒体平台围绕学青会主题活动、倒计时一个月、学青会开(闭)幕式等重要节点开展全景式报道,全程直播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活动新闻发布会、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闭)幕新闻发布会等5场发布会,通过客户端、视频号、微博、抖音号等移动端平台,推出赛事直播超过200场次,充分展示全国各地参赛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发力短视频赛道
短视频以快速、简洁、高效的方式,汇聚社交、信息获取、内容生产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能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新闻网围绕开(闭)幕式、烟花秀、舞美设计、开闭幕式等,推出一批轻量化网感短视频,如《开幕式精彩时刻》《学青时刻·闭幕式》等,全景式、立体化呈现学青会精彩纷呈的热烈现场。南国早报全媒体平台先后推出600多条(次)学青会短视频,《颜值与实力并存!7枚金牌4枚是她带出来的》浏览量突破1200万人次。开展“炫舞律动 青春遇见”首届学青会会歌手机短视频创作大赛,收到投稿作品568个,网络观看量达3707.6万人次,评选出金、银、铜奖及优秀作品奖,并根据各平台参赛作品的传播力(点赞数)评选出网友创作人气奖top10;[3]启动“最炫学青会”主题摄影暨短视频征集大赛,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学青会推广宣传工作。
(三)增强技术赋能传播
广西云充分运用AI及VR技术,打造元宇宙融媒体栏目“‘AI’看学青会”;推出“学青会特约云主播”——“康康”在元宇宙虚拟演播厅里为广大网友进行新闻播报,呈现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发布《学青会运动员沉浸体验传统文化》《成绩不俗!广西运动员已获公开组金牌39枚》等28期节目。结合AI绘画、二维动画、VR、航拍等技术,以“年轻态”内容生产强化年轻人传播力量,发布《广西年轻人主打一个热血青春》《共赴青春之约,一起快乐撒“野”!》等创意短视频,助力传播体育精神和广西特色人文,吸引Z世代用户。
(四)深挖智媒创意表达
学青会运动图标由会徽造型变幻而成,以生动准确的运动造型展现学青会的各类体育项目,是学青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之一。广西云以学青会吉祥物壮壮、美美的形象为原型,设计并上线首届学青会专属表情包;以学青会运动图标为元素,火炬传递期间,策划发布《H5|“聚光”学青会 线上火炬传递接力》,以线上接力的方式让每一名参与者成为数字火炬传递者。策划交互动画H5《漫游学青会!广西14市手绘导览地图》,带领网友云端打卡、解锁学青会比赛场馆等。以学青会运动图标为元素,结合AI绘画、二维动画技术、广西14个设区市地标建筑,制作创意视频。
(五)积极设置互动话题
互动话题的推出,具有提升用户黏性的作用。广西日报微博主持学青会话题4个、主持抖音话题2个。其中,微博话题#青春遇见我的young#阅读量达到2121万人次,互动量1.1万人次,#家门口的学青会#阅读量突破1392万人次。
三、共享融通,多层级“破圈”联动,声音传播更远更响
报社充分发挥“四圈深融”传播格局优势,内外宣结合、省市县联动,推出系列融媒体精品,全面释放出媒体融合的蓬勃活力,推动正能量作品产生大流量。
(一)横向组建全国主流媒体报道联盟
广西云客户端联合潮新闻、川观新闻、南方+等全国23家主流媒体,组建首届学青会全国主流媒体报道联盟,开展客户端开机屏联动,共同推出学青会联名专题《首届学青会全国主流媒体报道联盟为青春喝彩》,在重点网站、客户端发布学青会开幕联动海报,推广宣传学青会开闭幕式、赛程赛事、运动员风采等重点内容,充分发挥自身媒体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学青会传播深度、广度,提高学青会的跨区域知名度。
(二)纵向构建市县及党政企新媒体联合报道体系
联动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及全区党政企新媒体,对火炬传递、“炫舞律动 青春遇见”首届学青会会歌手机短视频创作大赛等重点项目进行联合报道,联动各级主流媒体和党政企新媒体平台进行短视频征集和稿件转发,并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互动。广西日报-广西云联合“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开设《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专题,开设学青要闻、学青发布、火炬传递、超燃赛事、乐活广西等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在“推荐”频道、“壮美广西”频道高位展播学青会重要资讯。刊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成功举办观察》《学青会·体教融合|广西抓住筹办运动会机遇,推动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等稿件59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1600万人次。
(三)扩大海外媒体“朋友圈”
报社充分依托广西云·东盟国际传播联络站以及海外合作媒体优势,扩大对外传播,以学青会开(闭)幕式和赛事为重点,制作中英文短视频,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在Facebook、X、Instagram、YouTube和TikTok等海外发布平台进行推送,把学青会精彩瞬间和美丽广西形象向海外受众传播,延伸海外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1月3日至11月15日,在海外社交平台总发帖量超过120篇(次),总浏览量1.3万人次。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不断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在每次重大新闻事件“大考”中,保持策划有创意、报道有深度,传播见力度、互动催热度;需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实现策划、内容、平台、传播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元化融合;需强化融合传播,推出轻量化、社交化、年轻态的融媒体产品,全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引导;需不断加强对外宣介,注重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及时推出国外相关人士的积极评价,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1]大力弘扬筹办学青会形成的经验做法和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amp;d-
ate=2023-12-20amp;code=001amp;xuhao=4.
[2]释放辐射效应 提振发展动能——首届学青会给广西留下丰厚遗产-新华网,http://www.news.cn/sports/2023-11/16/c_11299
78446.htm.
[3]祝贺!首届学青会会歌手机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揭晓,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730201470091472896.
(作者:广西日报全媒体采编中心策划工作室主任,编辑)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