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2016-12-20马萍

中国记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框架

马萍

内容提要 暴恐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地区和国家的安定与民众的生活。本文认为:媒体在反恐报道中仍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无法替代的角色,媒体可以从提供信息、解读政策、剔除杂音、缓和冲突角度出发。确立议题和框架,运用多平台路径进行传播,从而在反恐和社会整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暴恐事件 主流媒体 框架

媒体在涉恐事件报道中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是发现真相。并且尽可能全面、准确、公正地报道它;二是保证新闻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威胁到合理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合理性、合法性和人力物力的保证基础之上,尽快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引导舆论向利于危机解决的方向发展。

一、提供事实:发挥专业媒体优势

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类型。恐怖主义具有突发性、紧迫性、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民众在恐怖事件发生时急需信息的披露,以防止事件恶化带来更多的损失。在以往的危机事件相关研究中。多强调以迈克尔·里杰斯特“3T”原则为前提,政府主导、快速反应。满足民众知情权,尽快提供所有信息(Tell You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If Fast,尽陕提供情况;Tell If All,提供全部情况)。

一方面,专业媒体要结合危机传播3T原则快速告诉民众真实详尽的信息,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还要主动设置议程。引导民众走出带有恐慌与谣言的信息场。从而建立有效的传播机制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媒体的优势发挥从短期来讲,可以解决危机带来的恐慌,稳定民众情绪并保证区域正常工作生活与发展;从长期来看,提供充足的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可以建立良好的反恐舆论环境,对建立长效的反恐机制有积极的意义。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原则》中指出,新闻报道的真实能够带来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来自知晓。与社会化媒体相比较,专业化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能够以专业的操作和平台的保证来提供真实的新闻,还能够以“核实”的态度与程序,保证提供真实的信息,用核实过的信息来替代未核实的信息,比单纯报道事件更能保证真实。

另外,对于恐怖事件。专业媒体能够提供多少信息、设置哪些议程和属性,选择什么框架,更能影响到民众在恐怖事件中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在针对恐降事件的报道当中,平衡信息与舆论之间的角力,使用权威的信源提供信息、确立议题与框架,采用新的媒介技术扩大传播范围,密切监测舆情发展,减少有歧义的信息等都是专业媒体在恐怖事件报道中的责任和优势。

二、议程设置:涉恐报道的关键

恐降事件中的媒体机构的首要任务在于成为信息汇总中心。发布重要的信息给受众,使受众懂得避开危险,避免严重损失;媒体在报道中的第二个任务则在于提供“情绪”和“心理”的抚慰。减少受众在恐怖事件中的恐惧心理,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进而减少社区和国家由恐怖事件带来的损害。这些都是媒介在恐怖事件传播中的两个最重要功能。

以《纽约时报》为例,美国报纸在9·11期间为受众提供了诸多信息,如应对灾难的科学方法、曼哈顿的人们吸入粉尘的危害,血库的储备粮和供应、急需的药品等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在该事件急需的信息报道后,《纽约时报》恢复到常态化报道中,并更正新闻报道中的种种过失,例如报道美国裔阿拉伯人的正面形象,指出他们同样也是9·11的受害者。新闻不仅仅是报道某一社区的事件,还应该是以整个国家为对象,在尽可能提供灾难所需的信息之外。安抚民众情绪树立民众信心,凝聚全国力量。这使很多研究者也开始重新思考新闻的功能:它不但具有告知功能,而且还有慰籍的功能。新闻信息可以让人们思考,还可以从思考中获取力量与凝聚。

恐怖事件报道中的信息汇总功能基本以负面为主,其中不仅涉及恐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的人数、发生原因等新闻报道要素,还要提供可行的防护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指导应急行为发生。但是在恐怖事件过后。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不再是应急的信息需求,而是借助媒介的原因分析、价值引导建立自己的评们体系,评价周围环境,因此适当正面疏导可以给民众信心和力量。缓解恐怖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平复情绪、正确评估生活环境,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需求,媒体不仅要从诸多关于恐怖事件的信息中进行选择。吸引受众注意力、快速提供信息,还委发挥社会整合的功能,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议题。在恐怖事件报道中。媒介议程的分段设置极为重要,信息汇总阶段需要提供急需信息、解读国家政策;舆论引导阶段需要剔除冗余杂音,缓和矛盾冲突。因此,涉恐报道中应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报道,即:提供急需信息、解读国家政策、剔除冗余杂音、缓和冲突矛盾。

首先,需要提供急需信息,缓解受众焦虑。恐怖事件等危机事件中,信息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媒体的“失语”会为恐怖事件中饱受惊恐的受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受众需要必要信息以消除不确定性,这也是新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恐怖事件当中。媒体不仅需要报道恐怖事件发生的基本要素,还应该报道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解释与评论。让受众既了解恐怖事件本身,又可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基于详细的有效信息,提高民众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了解恐怖事件带来的危险和存在的风险。因而必要信息议题的设置,为受众提供有用的信息,为解除受众恐慌、确立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并防范风险有积极意义。

其次,需要解读国家政策,增强民众信心。媒体在恐怖事件报道中的分析、解释与评论是对国家政策解读、恐怖事件中舆论最有力的引导。比如,在一系列涉疆事件发生后,国内舆论产生了波动,民众和外媒纷纷对与恐怖事件有关的各种政策进行分析与解读,也出现了个别杂音。因此,主流媒体在报道涉疆恐怖事件的报道时除了对涉疆事件进行定性,后续报道中,也用积极的议题来解释国家未来的政策方向。如2014年5月1日中新社新闻《中国首条高海拔高铁全县贯通》,报道兰新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高铁开通,这条铁路将为快速拉动新疆经济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新疆及周边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类似新闻报道的正面解读,可以使受众了解国家将来对新疆地区的发展政策。

第三,剔除冗余杂音,重塑相关形象。恐怖事件中,媒体的“妄语”与“失语”同样会造成负面伤害,其中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对涉及恐怖事件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的“负面评价”。恐怖主义行为会震动与激怒受害团体,从而导致激进的、两极分化的公众舆论,进而符合了恐怖组织的目标。

最后,减少刻板印象,化解冲突矛盾。长期以来,个别媒体基于受众眼球的追求,往往选择报道冲突。形成刻板印象。比如一些涉及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的报道。原先积累的负面报道,加上恐怖事件的特殊性,让部分少数民族形象和文化在受众心目中倾向负面,因此,在恐怖事件报道中,修复涉事的少数民族形象和文化也是议程设置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正面宣传、中立评价既可以让受众了解少数民族和其特有文化,利于缓解因误解造成的矛盾,从根本上有助于类似突发事件后的舆论引导。因此,例如“维族夫妇抚养汉族少女”“救人维族协警”等一系列报道从多面的、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报道充满正能量的维族形象、突出了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让事实说话。

三、从主流到新主流:专业媒体未来之路

在社会化媒体陕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专业媒体更不可替代。但是,如何利用好社会化媒体的信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来增强专业媒体的传播优势,是专业媒体面对的新挑战。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是未来新闻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既是对专业媒体功能和角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专业媒体发展方向的指导。利用“媒介内容+技术平台”的媒介融合威为未来传播的关键因素。

例如,专业媒体则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议题确立框架,利用内容与媒体平台的融合进行优化:解读议题,评判价值,分析舆情与引导舆论,兼顾危机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平衡信息与舆论。

在恐怖事件中,专业化媒体提供信息是必须,恐怖事件后,形象修复是必须,而舆论引导则贯穿始终。正确处理不同的需求。在信息之外,结合宏观环境而报道,对构成社会的不同文化给予关照和解读、对利益相关者给予情绪安抚、最大程度的化解恐怖事件带来的危机与负面影响。(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我国主流媒体品牌融合趋势和方向刍议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