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主流新闻“爆款产品”

2025-02-08张楠刘旸

新闻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摘" "要】融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形式不断更迭,主流新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这就要求主流媒体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打造“爆款产品”,更好地化解各种挑战。本文以大皖新闻爆款视频《开往龙年的列车》为例,分析“爆款产品”的主要内容与走红原因,从内容选择、策划方式以及传播模式等多个维度,阐述打造主流新闻“爆款产品”的策略,旨在促进主流媒体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主流新闻;爆款产品

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泛娱乐化降低了大众对严肃新闻的需求,使得主流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渗透力下降,阻碍了主流媒体的高质高效发展。对此,主流媒体要正确认识到传统策划方式、传播模式的缺陷,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打造主流新闻“爆款产品”,提升主流新闻的“四力”,为主流新闻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主流新闻“爆款产品”分析——以视频《开往龙年的列车》为例

(一)内容分析

大皖新闻《开往龙年的列车》以纪录片的形式,报道除夕跨年夜旅客和列车员乘坐绿皮火车回家的故事,以小切口讲述大时代的故事。视频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广大受众的高度认同与好评,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与积极的社会影响。这款火爆全网的主流新闻产品,还获得了中宣部的表扬,实现了对常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与升级,为主流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

(二)走红原因

视频《开往龙年的列车》一经亮相就获得广泛传播与高度赞扬,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内容、策划、播报与传播四个层面。

内容。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蕴含着团结、兴旺、希望,体现中华民族家庭观念。传统习俗的“春节”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华夏儿女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它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体现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心理、愿望与信仰,每逢春节,几亿个小家庭就算长途跋涉也要阖家团圆。策划人员在选择报道内容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兼备的“春节”,以这一传统节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容上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引发精神共振与情感共鸣。因此,新闻内容的选择具有合理性,符合人们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色,是《开往龙年的列车》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1]

策划。新闻内容“可视化”是《开往龙年的列车》成为“爆款产品”的又一因素。它不同于以往的报道形式,而是采用体验式采访的方式,深层次挖掘有价值的素材,最终剪辑成不到10分钟的视频呈现给受众。将这种集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可视化报道形式,与传统单一的文字报道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前者更适应当下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一方面可以迎合受众碎片化时间的观看特点,另一方面能够为受众传播新闻创造有利条件。如当受众高度认同《开往龙年的列车》,并产生情感共鸣后,一键转发,就能够分享给更多的受众,有利于拓宽主流新闻传播的深度、广度以及宽度。具体而言,《开往龙年的列车》的策划,不同于以往静态的报道形式,而是将文字转换成以群众为画面主体的动态视频,并在视频中穿插各种符合新闻主题的元素,如年夜饭、抢红包以及烟花等,这种“年轻化”的策划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主流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播报。公正性与权威性是主流新闻的特点,但随着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受众对严肃新闻的需求减少,在规模较大的年轻网民心中,主流新闻代表着权威与严肃,但表现出了僵化、刻板的弊端,严肃且单一的播报形式使得主流新闻与年轻受众之间的距离感较强,不利于主流新闻的广泛传播。而《开往龙年的列车》之所以成为“爆款产品”,正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严肃的播报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式采访,与绿皮火车中的乘客、列车员等展开对话,让他们用真实的经历表达个人对于春节的情感,如高中生讲述父亲在北京做清洁工无法回家与家人团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列车长30多年未回家过年,用“我今年肯定不在家、已经习惯了”等字眼,表达个人对于工作岗位的热爱,以及无法回家团圆的无奈。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讲述他们不平凡的故事,既打破了人们对媒体一贯严肃的刻板形象,又拉近了主流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得目标受众得以有效扩大,这对于新闻产品的高效传播起着促进作用。

传播。传播方式多元化是驱动《开往龙年的列车》成为爆款产品的关键因素。策划人员为凸显出融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融合报道形式,在未正式发布新闻前,以文字、视频等形式在有关平台进行预告,吸引受众注意力,激发其观看热情和兴趣后,再在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新安晚报》、抖音号、微博等渠道,正式发布视频内容。不同媒体平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主流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例如,在安徽网与大皖新闻客户端,采用图文报道的方式,呈现与《开往龙年的列车》有关的内容;在抖音号、视频号与快手号,完整传播近10分钟的纪录片;在微博设置关注话题,用户点击相关话题即可观看纪录片,而《新安晚报》则安排了半个版的题为《跨年夜的绿皮车:承载祝福驶向新年》的文字报道。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能够有效扩大主流新闻的传播范围,满足不同受众个性化的资讯获取需求,助力于爆款新闻的成功打造。[2]

二、融媒体时代打造主流新闻“爆款产品”的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

通过对《开往龙年的列车》走红原因的分析可知,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是决定其成为“爆款产品”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筛选新闻内容、挖掘报道素材的过程中,要坚持“内容为王”,关注时事与民生热点,贴合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新闻内容更容易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播。因此,主流媒体记者要走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民生热点,正如中宣部对《开往龙年的列车》的表扬:“鲜活地呈现基层群众的精气神,以讲故事的方式勾勒出家乡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力和生机”。

(二)优化策划方式

在策划主流新闻产品时,媒体记者要采用“可视化”的方法,注重受众的“视觉体验”,即对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将其转变成视频、音频、图片的可视化表达,强化受众视觉、听觉体验的同时,加深其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开往龙年的列车》在获取素材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列车未出发前,就拍摄多个体现新闻主题的镜头,如贴春花、挂春联、拖地、扫地等,后期将相关元素融入视频中,既能够丰富视频的内容,避免出现画面单一的情况,还能够赋予受众特殊的视觉体验与情感体验,为新闻内容的高质、高效传播夯实基础。

(三)创新播报形式

主流媒体记者要正确认识泛娱乐化现象对于主流新闻的冲击和影响,改变传统僵化、刻板的播报形式,创新“主播讲、用户听”的传统播报方式,以采访、对话等形式,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更加直观、通俗地呈现给受众,在展现新闻作品权威性的同时,使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正如《开往龙年的列车》对以大时代背景为依托的典型故事进行小切口挖掘后,精准确定最佳切入点,进行接地气的报道,能够让新闻作品与时代共振,进一步提高主流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3]

(四)丰富传播模式

全媒体语境下,主流新闻“爆款产品”的打造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与互动性,其中多样性指的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传播,而互动性指的是要设置交流沟通渠道,为广大受众更好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搭建桥梁,满足受众分享欲的同时,也能促进主流新闻的传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主流新闻“爆款产品”的打造,要从内容、策划以及传播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贴合群众实际,体现时代特色,且极具视觉、听觉体验感的新闻产品,促进广大受众对主流新闻的传播。

注释:

[1]张春雨.融媒体时代如何打造主流爆款新闻产品[J].新闻世界,2022(03):43-45.

[2]马诗钰.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转型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报业,2024(16):28-29.

[3]阎威臣.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创新与思考——以Vlog新闻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10):49-51.

(作者:张楠,新安晚报社视觉新闻中心副主任;刘旸,新安晚报社时政新闻中心主任记者)

责编:梅兴慧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原则
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能力塑造研究
论融媒体时代宣传报道策划的多重性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研究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