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5-01-28吴明涛樊文静顾文雅竺金林

中国商论 2025年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化

摘要:数字技术在全球贸易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对跨境人民币的使用和结算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选取2014—2021年我国与14个主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探究数字化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各国(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但逐年上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中国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发展水平能显著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提升。据此,本文认为在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应密切关注数字化赋能,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水平,以提升结算效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数字技术;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F8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b)--05

1引言

数字化时代下,全球贸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贸易环节、生产环节到服务环节,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球贸易的升级与重构。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中国外贸之所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正是得益于数字化带来的机遇。

通过贸易数字化赋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数字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数字化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虽然当前中国贸易数字化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数字设施建设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仍不完善,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问题。因此,通过测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系统性地探究数字化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效率的具体影响,对于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提高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高效、稳步发展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影响。

2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结算货币选择,已有大量研究基础。Swoboda(1968)认为交易成本低的货币越可能成为交易媒介。Hartman(1998)认为一国经济体大小和出口商品市场份额与本币结算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Fukuda和Ono(2006)认为结算货币的选择深受历史路径依赖的影响,即先前的货币使用习惯会持续塑造未来的货币偏好,形成一种惯性,且实力较强经济体的货币更可能被选作国际结算货币。Jonathan和Peter(2016)认为母国经济规模、汇率灵活性和经济政治制度稳定性在决定货币使用规模和范围方面具有关键性。

国内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广泛研究。许少强(2006)认为金融市场的渐进式开放政策是增强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关键因素。袁申国等(2014)认为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深度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会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白伟东(2016)认为进出口规模以及汇率稳定有助于结算规模增长。邓富华等(2017)认为中国制度缺失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先天不足,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弥补中国制度缺失的短板。此外,伙伴国制度等各项机制越完善,运作效率越高,进出口贸易越活跃,就越能给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固的市场保障(苗艺馨等,2021)。张海亮等(2018)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增长的基石是贸易规模,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及出口比例增长会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数字化背景下,贸易数字化被广泛关注。刘会政等(2022)认为贸易数字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徐珺(2022)认为贸易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立法支持与规则制定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同时也需要全球相关国家的合作。而贸易数字化,离不开对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在全球贸易中的广泛应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受到了深远影响。刘凌等(2022)认为数字技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人民币流通效率。赵忠秀等(2021)认为数字货币能减少跨境支付结算时所产生的成本,增加贸易结算效率。张哲(2022)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贸易金融中高成本的核算流程、信息孤岛等挑战,进而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并增强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和思考,本文将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为中国对外贸易高效、稳步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贡献如下:(1)现有文献较少探讨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因素,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2)尽管贸易数字化已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但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领域中数字化因素的影响研究尚显不足。(3)大多数现有文献侧重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相对较少,本文结合数字化指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更具现实意义。

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测算

3.1随机前沿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黄巧玲(2018)改进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实际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最优值,模型建立如下:

理论最优值为:

rc*it=f(xit,b)""i=1,…,N;t=1,…,T(1)

各种阻力影响的实际值为:

rcit=f(xit,b)*exp(-uit)""uit≥0(2)

其中,rc*it和rcit分别表示各国t时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理论最优值和实际值,即“前沿水平”。xit代表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前沿水平的因素,b表示各个影响因素的系数向量。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可表示为:

其中,TEit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vit为随机扰动项,通常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而uit是非效率项(效率损失项),本文假定其服从非负的截断型半正态分布。因为uit≥0,所以TEit的值在0~1,结算效率随uit增大而减小。

3.2变量选取及说明

3.2.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地区)的GDP水平、双边贸易额、地理距离、双边汇率等要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并通过估算出的前沿水平来评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鉴于数据缺失严重,本文选取表1中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等14个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国家(地区)的2014—2021年的数据进行测算。

3.2.2指标说明

依照上文变量,构建模型如下。

lnrcit=β0+β1lntradeit+β2lnctradet+β3lnfgdpit+β4lncgdpt+β5lnrexit+β6lndistit+vit-uit""i=1,…,14;t=2014,…,2021(4)

如表2所示,rcit指t时期i国(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tradeit指中国在t时期与i国(地区)的进出口总额;ctradet指中国在t时期的进出口总额;fgdpit和cgdpt指中国和i国(地区)t时期的GDP;rexit指t时期各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distit指中国与各国(地区)的双边距离。vit指非随机误差项,uit指非效率项,表示人为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

3.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测算

3.3.1数据处理

本文对数化处理后的变量数据的分布特征和样本情况如表3所示。

3.3.2适用性检验

分析之前,需对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判断是否存在效率损失项,以及在效率损失存在下,是否存在时变性。通常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第一步先判断无效率项是否存在。经检验,LR=92.790大于临界值6.635,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无效率项。第二步,判断是时变还是非时变模型。经检验,LR=30.570大于临界值6.635,拒绝原假设,故选择时变随机前沿模型。

3.3.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测算及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前沿水平。通过逐一加入自变量方式,以增强模型稳定性。最终模型随机前沿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除了中国t时期对各国(地区)的进出口额(lntrade)和中国t时期进出口额(lnctrade)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均通过检验。未通过检验的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较少,且所选样本均为中国主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以发达国家为主,数字化水平皆较高,导致显著性被削弱。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lnrex)系数为负,说明各国(地区)货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而双边距离(lndist)系数为负,说明距离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不良影响。此外,中国及各国(地区)的GDP系数均为正,说明中国及各国(地区)的GDP增长均有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各国(地区)历年效率如表5所示,以2021年为例,2021年各国(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均值为0.338,最大值为0.882,最小值为0.222。由表5可以看出,各国(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整体水平较低。从排名看,新加坡位居第一,主要原因可能是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距离中国较近,且拥有高度发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其在历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占比远高于其他国家,仅次于中国香港(位居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越南效率高于以美国为首的五个发达国家,说明美国、马来西亚等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可能存在较大人为阻碍,结算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区域来看,所选国家主要位于欧洲,位于第二的德国其GDP位列欧洲第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结算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资料显示,德国、荷兰分别为中国第一、二大贸易伙伴国,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从历年效率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保持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速较缓。说明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良好,但短期内由于较多的干扰因素,难以实现快速突破。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影响因素选取

本文选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TIMG2023)》中的TIMG指数作为影响因素。TIMG指数从数字技术(Technology)、数字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数字市场(Market)和数字治理(Governance)四个维度全面反映一国各方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4.2效率模型设定

本文将效率作为解释变量,结合上述的影响因素,建立如下模型:

TEit=α0+α1lntt+α2lnit+α3lnmt+α4lngt+α5lnctit+α6lnciit+α7lncmit+α8lncgit+eit"""i=1,…,14;t=2014,…,2021(5)

其中,TEit表示各国(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lntt、lnit、lnmt和lngt分别指各国(地区)的TIMG指数的各维度水平。而lnctit、lnciit、lnmit和lngit则指中国TIMG指数的各维度水平,具体如表6所示。

4.3实证分析

4.3.1模型检验

通过F检验确定是建立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经检验,P=0.000lt;0.01,故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通过霍斯曼检验,判断是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经检验,P=0.998gt;0.01,故拒绝原假设,最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4.3.2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随机效应回归分析发现,仅中国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发展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未通过。对变量筛选处理后,删除其他未显著变量,仅保留中国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发展水平两个变量确定以下模型:

TEit=α0+α1lnctit+α2lncgit+eit""i=1,…,14;t=2014,…,2021(6)

由表7可知:(1)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表明随着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也会得到提升,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研发产出增长、人力资本投入增加和创新水平提升,对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人民币流通效率的提升,增强境外用户持有意愿并降低监管成本,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众多新选择(刘凌、胡晨威等,2022)。(2)中国数字治理发展水平,同样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这表明数字治理发展水平提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数字政府的构建、经济与社会环境和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完善,对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目前,在贸易数字化过程中,全球数字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建立一个安全、可预测和值得信赖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有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但在国际结算中仍缺少话语权,且产品异质性和结算便利性较低,同时存在结算模式低效、金融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2)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国(地区)间的效率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具有较大差异,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定的人为约束。(3)各国(地区)结算效率展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这一现象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持续发展,逐步改善优化。(4)中国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的发展水平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和人力的投入,提升国内整体创新水平赋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完善CIPS服务,提供更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体验,以推动“一带一路”和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此外,积极促进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推广,通过完善数字技术,逐步消除数字人民币使用障碍,探寻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构建人民币支付新渠道。(2)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同时完善数字相关法律规制建设,为中国贸易数字化提供制度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跨境贸易结算效率水平。此外,完善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制度体系,并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制定对于境外相关业务监管制度,以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渠道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参考文献

白伟东,陈明荣,吴正鹍,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甘肃金融,2016(5):16-20.

邓富华,霍伟东.自由贸易协定、制度环境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7(5):75-93.

戴艺晗.贸易数字化与监管碎片化:国际贸易制度框架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挑战与应对[J].国际经济法学刊,2021(1):1-13.

黄巧玲.人民币跨境结算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18.

刘会政,张靖祎,方森辉.贸易数字化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5):69-88.

刘凌,胡晨威,黄烨菁.以数字技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选择:制约、路径与支持政策[J].经济问题探索,2022(8):182-190.

马丹,许少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冲击来源:来自“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指数测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06(1):61-66.

马静,冼国明.外贸发展推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36-141.

苗艺馨.王婧溢.制度水平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基于Heckman两步法的实证检验[J].投资研究,2021(5):85-98.

邵宏华.贸易数字化:打造贸易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唐谏珍,黄世明.数字人民币支持跨境贸易发展的相关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2(11):78-85.

王琼,张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国际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3-07-05(7):50-56.

徐珺.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与规则推动[J].金融纵横,2022(9):30-35.

袁申国,徐冬梅.升值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21.

张海亮,和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沿海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8-55.

赵忠秀,刘恒.数字货币、贸易结算创新与国际货币体系改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03-15(03).

张哲.商业银行服务数字贸易创新[J].中国金融,2022(6):62-64.

王领,张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0-25.

JonathanA.Batten,PeterG.Szilagyi.TheinternationalisationoftheRMB:Newstarts,jumpsandtippingpoints[J].EmergingMarketsReview,2016(28):221-238.

Swoboda,A.K.TheEuro-DollarMarket:AnInterpretation[M].InternationalFinanceSection,Dept.ofEconomics,PrincetonUniversity(Princeton,N.J),1968.47-81.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