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东北影响力 强化振兴自信心
2025-01-26王正桥
2023年冬天,东北地区依靠文旅产业让全国人民看到“东北老大哥”除了有重工业基地的“稳重”外套,也有身着大花袄热情好客的“欢快”新装,吸引“南方小土豆”们来到东北这片热土,用真挚的服务、特色的美景、丰富的美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硬实力的支撑下,用心去对待发展事业,巩固好每一次成果,吸引力便源源不断。发挥极具特色的短效吸引力,保持因地制宜的长效吸引力,从而提升东北影响力,可以为东北振兴伟大事业提供旺盛活力。
一、短效吸引:冰雪经济成功出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为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地区的发展谋篇布局,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随后冬季冰雪旅游热席卷全国,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当属哈尔滨。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亿元,达到历史峰值。[1]冰雪经济的繁荣使得黑龙江2024年一季度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13.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3.2%。[2]这样的数据无疑在颠覆人们过往对于冬季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一个原本更多人想在冬天“逃离”的地方,却迎来“泼天富贵”。当哈尔滨成为“网红”后,其他东北城市也不甘落后,特别是长春市、吉林市这样冰雪旅游资源丰厚的城市,它们共同促成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火热的一个冰雪旅游季。“泼天的富贵”也许才刚刚开始,黑吉辽三兄弟,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分蛋糕,而是如何一起做大“冰雪蛋糕”。
深挖哈尔滨走红全网的原因,不难发现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及人文资源均属上乘。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人文景观等设施完备,完全满足旅游目的地对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让哈尔滨这个“老网红”有了“翻红”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东北人热情爽朗的性格和真诚好客的行动让游客的旅行体验显著提升。市民自发组织免费车队、街边商家免费发放热饮、政府连夜建设暖房,在东北人民的热情宠爱下,“南方小土豆”对哈尔滨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这正是哈尔滨出圈爆火的关键密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基础设施投资吸引游客的边际效益已呈现递减的趋势,未来旅行应以公共服务为引领,此次“尔滨现象”就是哈尔滨文旅提升服务质量的新尝试。为了此次的冰雪旅行季,哈尔滨做了整整一年的充足准备和深度积累。文旅部门通过现实与网络中的反馈,及时进行整改优化,调整服务态度和方式,以期做到尽善尽美。哈尔滨新经验表明,东北文旅融合发展拥有巨大潜力,这同时也为其他寻找转型和突破的城市带来了成功曙光。
要让东北旅游持续火热,需要各个城市结合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IP。通过打造东北三省一区有特色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融汇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增强全国人民对东北的了解和关注,同时根据不同城市独有的特点,打造不同定位的文化品牌,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应健全东北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沟通协作,统筹规划发展,并因地制宜制定制度,实现跨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把握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全力解决制约东北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
二、长效吸引:聚拢人才释放潜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在此次冰雪旅行热中,年轻干部身影出现在了干实事的各个环节,把群众路线走出新意,精准抓取当下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创新地在索菲亚大教堂上方升起人工月亮,利用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拍在互联网上引流,可见人才流入是振兴东北的关键。2023年,东北人口净流入现象备受关注。吉林、辽宁两省均已实现人口净流入,扭转了连续十余年净流出的局面;黑龙江也大力吸引人才,高校毕业生留省、来省就业人数创近5年最好成绩。[3]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和文旅快速发展,不断吸引大批年轻人汇聚,释放了青年人才回流的新信号。过去一段时间街谈巷议中的东北开始更多与“活力”“希望”联系起来,但活力如何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要看从“人口净流入”到“人才大荟萃”这一步,东北地区走得怎么样。
长久以来,东北地区不缺少人才但却难留住人才。因此,要破除“唯学历论”的思想误区,避免陷入“人才论”和“学历论”的思维误区,以减少对人才资源造成不必要浪费。要树立正确的选才观,摒弃仅以学历和文凭作为招聘标准的传统观念,更加重视对人才的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评估,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引才的关键在于为人才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大力加强人才的精神文明、价值理念建设,积极倡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着力形成人才的自身优势。其次,打造适宜人才居住发展和成长的环境,加速高级人才公寓的建设进程,整合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优质医疗资源,解决子女教育、老人养老问题,真正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清除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人才的生活质量。最后,加强文化与教育的全面普及,提倡发展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建更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宣传创新,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推出吉林品牌文化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及产品,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东北发展。
三、综合吸引:打造文化品牌影响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既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打造吉林文化品牌,对于提升吉林影响力、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吉林文化品牌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环。当前文化传播体系在新闻报道、自媒体宣传上已有较好的实践,然而在学术及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方面仍未获得更多关注。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在推动地区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打造文化品牌影响力过程中要发挥期刊作为重要的学术载体、传播媒介与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
打造吉林文化品牌有较好的前期积累,一方面吉林省作为教育大省,其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与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吉林省期刊品质较高,覆盖学科领域较广。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足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吉林文化品牌传播目标和规划,采取创新的传播方式展示吉林良好形象,打造吉林特有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第四十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EB/OL].人民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29026872959
6253amp;wfr=spideramp;for=pc.
[2]一季度黑龙江省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EB/OL].光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94
4378409610312amp;wfr=spideramp;for=pc.
[3]青平.培育人才回流新动能,塑造东北振兴新优势[EB/OL].中青在线网,https://news.cyol.com/gb/articles/2024-07/26/content_0zjvAjCvQB.html.
作者简介:王正桥,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行政与法》编辑部编辑。
基金项目: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校(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提升吉林期刊影响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SZJC10。
(责任编辑:刘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