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

2025-01-26陈文斯

行政与法 2025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吉林省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这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吉林省始终秉承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的根本理念,积极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改革。”驱动创新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育靠教育,教育转化靠产业。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就难以实现科技引领,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持,就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东北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

政策支持是人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现人才制度创新,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环境,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有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吉林省倾力打造“长白英才计划”,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开展首批遴选工作,在培养经费、编制保障、项目支撑、转化激励、联系服务等方面提出15项创新性政策,为引才、留才、育才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1]

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系统推进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整合资源,优化政策,实现人才系统化布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丰富人才保障激励机制,既可通过税收优惠、人才津贴、住房补贴、科研奖励等进行资金支持,也可通过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式提供生活保障,跨部门协同,构建一体化人才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二是贯彻落实人才发展服务保障措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办公、科研、实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生产条件,营造良好的“硬”环境。加强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育体制机制,构建职业发展的“软”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托育机构,链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留住人才。三是有效促进人才消费经济发展。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消费,提高其生活质量,可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消费信贷等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优惠政策。如购房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免、学费补贴、医疗补贴、旅游消费券等。通过综合性的优惠政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科技人才的生活质量,还能激发其消费潜力,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二、优化多元产业格局,推动多领域联动合力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多元产业格局,推动多领域资源聚合。吉林省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将教育链与科技、人才、产业有效衔接,有利于加快推动科教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吉林省全面优化多元产业格局,推动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汽车产业链优化、农业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均取得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

优化多元产业格局,一是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应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种形式,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功能,通过系统规划与协调,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就业服务,确保教育“出口”与产业“入口”相一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增量。联动既有利于高校调整招生政策、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知行合一”,又有利于推动教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二是探索事企联动合力路径。通过事编助企,双向交流,探索研究与应用领域实践发展新路径,发挥企业金融支持优势,激发人才科研探索动力。通过组团引才,强强联合,推进强企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引才核心竞争力,为优化人才培育,深化人才发展,强化人才能力提供坚实保障。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应以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加强关键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储备。突出产业导向,将产业技术需求与高校新知识、新技术关联,将新型产业高新技术难题与重点科研院校、重大科研基地关联,将应用型科技成果与“专精特新”企业关联,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有效资源聚合。

三、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凝聚各区域资源聚合

创业创新平台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平台建设可以为教育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平台建设依赖于政府、企业、高校多元主体的联动合力,要构建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服务支持。吉林省筑巢引凤,中军天信长春空港国际乐园、华为吉林区域总部、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陆续落地,开展就业“十大行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吸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吉回吉来吉就业创业,将吉林省打造为人才纷至沓来的集聚地。[2]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一是构建多层次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对创业创新基地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入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打造区域资源聚合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分析、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二是促进区域间协同创新。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企业竞争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跨区域的科技创新联盟,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举办区域合作论坛、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区域间协作,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三是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加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氛围,培育心怀“国之大者”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多渠道宣传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树立创新创业的榜样,加强社会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打造战略人才方阵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吉林省“长白英才计划”首批遴选工作解读[N].吉林日报,2024-11-20(03).

[2]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N].吉林日报,2024-04-26(01).

作者简介:陈文斯,管理学博士,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吉林省人才
人才云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