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5-01-26杜治洲卢佳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2023年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调查数据显示,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在区域上存在差异,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特点。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党内法规执行力、腐败治理成效三大要素对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产生着或大或小的正向影响。其中,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党内法规执行力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部分相关,其中党内法规对政治生态改善的情况越好,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越高;腐败治理成效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部分相关,其中反腐败制度建设越完善、数字政府服务水平越高、公众腐败容忍度越高,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就越高。基于研究结论,各地方在未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应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继续推进腐败治理向纵深发展,在制度治党维度形成合力,持续巩固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区域差异;反腐败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5)01-0014-13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1]的战略部署。随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又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此吹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冲锋号。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是以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路径。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本位”的治理导向下,全面从严治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因此,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满意度是评估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指标。2022年中央纪委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22.4%。[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合民意、顺大势。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公共管理领域以公众满意度为视角开展的研究较为全面,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公共政策、电子政务、政府绩效等方面,少数研究涉及反腐败主题,但有关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研究少之又少。2017年,人民论坛调查组对反腐败工作满意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5.7%的受访公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表示满意。[4]在公众满意度用于反腐倡廉评价研究中,郑方辉、李莹研究发现,反腐败绩效越高,公众对政府廉洁满意度评价越高。[5]过勇、宋伟认为公众是反腐败的重要依靠力量,公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是衡量反腐败工作成效的关键性指标。[6]可见,民意调查是衡量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笔者设计了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问题,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①的普通民众和公职人员为受访者,由此获取调查数据,并依托该调查数据中的相关内容测量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区域差异,并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全局,从而影响公众整体的满意度评价。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省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制定具体的、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随后各市下发省级文件的实施细则。因此,本文更加注重研究公众对省级层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评价。公众满意度是评价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关键指标。从既有研究可以归纳出影响公众满意度的两个因素:绩效和公众预期。在公共服务、政务环境改善、环境治理、腐败治理、治安等领域都发现了政府绩效与公众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关系。根据期望失验理论,公众对满意度的判断不仅与提供者的绩效相关,还会根据实际绩效与期望效果的对比结果进行判断。[7]归根结底,绩效是满意度评价中更为重要的因素,期望失验也要根据绩效结果才能进行后续的比较。因此,本文主要从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着手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测量。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员干部作为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才能更加获得人民的信任感。[8]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内法规的各项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人民性”并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人民的幸福安康有着深远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不仅实现了惩治腐败、整治吏治的直接目的,同时也巩固了“民心”。[9]并且,已有研究表明“腐败对人民生活幸福存在负面影响”[10],腐败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持续推进腐败治理,维护人民利益。全面从严治党是“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六项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执纪是管党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作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党内法规是党的纪律的规范性和法属性体现,以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来表示推进管党、执纪、作风三项工作的力度合乎情理。因此,笔者最终选择以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代表“抓治吏从严”、以党内法规执行力综合代表“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和抓作风从严”、以腐败治理成效代表“抓反腐从严”,并以这三个结构性变量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
满意度的研究来源于西方的经济学领域,与其密切相关的是顾客满意度的研究。顾客满意度的概念由本杰明·内森·卡多佐(BenjaminNathanCardozo)首次提出,指的是如果顾客对公司的产品感到满意,他们就会重复购买该产品,甚至购买该公司的其他产品,形成对公司的忠诚。[11]期望是学界用来研究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术语,根据期望确认理论来看,消费者是以购前期望(expectation)与购后绩效(perceivedperformance)表现的比较结果(confirmation)判断是否对产品或服务满意。[12]将顾客满意度引入到公共服务评价领域,公众满意度的概念便由此产生。公众满意度最早由戴维·奥斯本(DavidOsborne)和特德·盖布勒(TedGaebler)在《企业型政府》中提出,指的是公众的感知水平,是公众对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预期期望值和公众实际感知到的水平之间比较的结果,其目的是政府依据公众满意度这一主观性评价,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13]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概括为,公众对比全面从严治党绩效与其期待之后产生的不满或满足的心理状况。
(二)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4]。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犹如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15]选贤任能制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选贤任能制度能够锻造素质过硬的国家治理主体队伍和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遵循,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强大支撑。[16]选拔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就意味着“懒”“没本领”“以权谋私”的干部减少,“勤”“有本事”“为民服务”的干部增加。在从严选人用人的前提下,选任的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越强,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就越高。
基于此,提出假设1: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选人用人工作越规范,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越高。
(三)党内法规执行力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
党内法规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党内法规执行的效果可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执行效果的衡量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17]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制度建设要‘两手抓’,尤其要抓好制度落实,要让党内法规执行真正严起来、硬起来、实起来。”[18]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也具有人民性,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必须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执行力是将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制度执行力高,治理效能越好,党为人民越能办实事、多办事。根据这个逻辑,有效率的党内法规执行会提高党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政府对公众切身利益的影响有时会左右他们对政府腐败的感知。[19]有相关研究发现,公众对自身物质条件变化的满意度与其对政府反腐败绩效的评价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20]可见,高效的党内法规执行力,可改善公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提升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
基于此,提出假设2:党内法规执行力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党内法规执行力越高,治理效能越好,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越高。
(四)腐败治理成效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
腐败是指滥用委托权力或对委托权力施加不当影响以谋取私利的行为。[21]腐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会造成公共服务质量降低,破坏经济稳定,瓦解社会信任,动摇政治基础。不仅如此,“腐败还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收入不平等,扩大贫富差距”[22],这可能是腐败引起公众不满的最大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23]在此意义上,腐败治理可视为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体现的是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致力于服务于民,为民众解决问题并创造清廉、公平的社会环境。[24]综上所述,腐败治理致力于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利益最大化,以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腐败治理绩效对人民幸福感和政府满意度的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5]可见,腐败治理成效能够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
基于此,提出假设3:腐败治理成效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腐败治理成效越好,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成效评价与经验总结》课题组2023年开展的“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调查”。该调查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个城市(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和直辖市下辖的区)。每个城市的样本量与其人口规模和人口特征相匹配,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对个体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8350份,剔除无效和不符合条件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0051个。其中,男性占比50.6%,女性占比49.4%;城市居民占比64.4%,农村居民占比35.6%;群众占比82.1%,无党派人士占比1.3%,中共党员占比7.4%,民主党派占比0.3%,其他政治面貌群体占比8.9%。本文仅涉及公众对省级层面的评价,因此数据只使用受访者对省级政府的评价得分。在计算某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某项指标得分时,取该地区内所有受访者对某项指标评分的均值作为某地区某项指标的最终得分,具体公式如下:
注:Dij表示某省级行政区域的某项指标的得分,Nj表示某省级行政区域的受访者人数。
(二)变量操作化
1.因变量: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因变量为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主要通过对受访者直接询问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看法来获取。具体问题形式为“您对省级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如何”,答案设置包括“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得分越高,代表受访者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关于这个问题,分别有30.0%和53.3%的受访者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另有3.5%和0.7%的受访者选择“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83.3%的受访者对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表示满意,表明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较高。
2.自变量描述。(1)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从用人腐败惩治力度和公众对该地区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来综合衡量某地区的选人用人规范程度。用人腐败惩治力度的测量以该地区的用人腐败涉案人数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总数之比为依据,比值越大,该地用人腐败惩治力度越大。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通过主观调查方式获取。调查问卷询问了受访者对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平性的满意程度,答案选项包括“1非常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代表公众对该地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2)党内法规执行力。该变量的数据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数据来自调查中“您认为党内法规的执行对该地区党员守纪的促进作用如何”这一问题,答案设置包括“1负面作用”“2没有作用”“3一般”“4作用较大”“5作用很大”。二是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数据来自调查中“您认为党内法规的执行对该地区政治生态的改善作用如何”这一问题,答案设置包括“1负面作用”“2没有作用”“3一般”“4作用较大”“5作用很大”。两个问题的答案分数越高,代表公众眼中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越好,公众眼中党内法规执行对该地政治生态的改善作用也越大。
(3)腐败治理成效。该变量包括5项指标:一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以公众感知的“反腐败制度建设状况”来衡量;二是数字政府服务水平,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来衡量;三是百度腐败指数,以“有关某地的腐败新闻条数在此地新闻总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比值越大,腐败治理成效越差;四是公众腐败容忍度,通过公众对腐败行为的态度进行评估,为便于计算,将公众腐败容忍度的分数正向化,即公众腐败容忍度越低,分数越高;五是公众腐败感知,基于问卷衡量公众对腐败状况的感知。
3.控制变量。笔者针对省级行政区域,为避免因地方特性造成的影响,遂将地方政府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学术界一般采用三项指标衡量政府规模,分别是行政人员规模、机构数量、政府资金能力。既有的关于政府规模的实证研究大多采取以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地方生产总值(GDP)的相对量或以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公务员数量的绝对量来衡量政府规模。鉴于“一个国家的资金能力能较大影响到政府机构数量及人员规模”[26],笔者采取2022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政府规模。具体变量设计见表1。
表1变量操作化
[变量类别具体变量描述变量操作化因变量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对所在地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如何自变量选人用人规范程度用人腐败惩治力度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党内法规执行力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腐败治理成效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水平百度腐败指数公众腐败容忍度公众腐败感知控制变量政府规模202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三)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变量设计,笔者构建如下回归分析模型:
注:Y表示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i表示不同的地级行政区域,Xi表示选人用人规范程度,Zi表示党内法规执行力,Fi表示腐败治理成效,Ci表示控制变量,"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首先,笔者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表3显示,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满意度整体上呈向好趋势,分数大多集中在78—84分之间。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分数较高,中西部分数较低;根据各地的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分数进行排名,发现上海市以84.39位列第一,西藏以76.49排在最末位(见表4)。随后,对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测量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见表5),符合假设预期,适合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表2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变量名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因变量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Y3181.327682.00635576.4912384.38776自变量用人腐败惩治(%)X1310.08980.03980.04290.2175用人腐败惩治的对数lnX131-7.0944160.3895989-7.753447-6.130958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X23181.759781.97325378.4210585.26882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D13182.006812.29508977.0175485.71429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D23182.328211.9729178.2456185.5102反腐败制度建设F13181.683952.02824277.0114986.02151数字政府服务水平F23157.0419412.3651918.576.8百度腐败指数(%)F3310.66341.04560.02605.6919百度腐败指数的对数lnF331-5.6570971.125783-8.25-2.87公众腐败容忍度F43173.394084.94669163.3333380.17316公众腐败感知F53187.423552.78076381.2592.82178控制变量财政支出占GDP比重(%)C3126.5514919.6994210.99432120.5925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对数lnC31-1.4627740.4694038-2.2077920.1872469]
注:根据2023年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评价调查作者自制。
表32023年31个省级行政区域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分布表
[序号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分数区间省级行政区域个数(个)176—781278—806380—817481—825582—834683—846784—852]
注:根据2023年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评价调查作者自制。
表42023年度31个省级行政区域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排名
[排名地区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1上海市84.392福建省84.333吉林省83.874河北省83.645安徽省83.576山东省83.427辽宁省83.308河南省83.279四川省82.7910陕西省82.7411宁夏回族自治区82.7012浙江省82.6613湖南省81.9014广西壮族自治区81.6215海南省81.5716云南省81.3917黑龙江省81.0418青海省80.9819天津市80.9320江苏省80.3821广东省80.2622江西省80.2023湖北省80.1024北京市80.0025贵州省79.53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8.9727重庆市78.8928甘肃省78.8529山西省78.8230内蒙古自治区78.5631西藏自治区76.49]
表5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YlnX1X2D1D2F1F2lnF3F4F5lnCY1lnX10.1981X2.855***0.0351D1.842***0.116.881***1D2.898***0.198.908***.868***1F1.859***0.086.895***.828***.875***1F20.351*0.0810.1430.2470.2360.1611lnF3-0.070.147-0.05-0.117-0.05-0.071-0.31F4.637***0.15.673***.758***.689***.694***0.346*0.0281F5.507***0.211.500***.521***.435**.490***0.199-0.233.556***1lnC-.466***-0.077-.439**-.565***-.441**-.399**-.553***0.23-.465***-.404**1]
注:N=31,***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
(二)假设检验
笔者使用Stata17软件,采用OLS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在统计学中,通常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来检测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本文所构建的回归模型中,虽只有一项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IF)超过临界值10,但也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干扰。为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干扰,本文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式。
表6列出了采用OLS回归模型对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党内法规执行力、腐败治理成效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中只纳入了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包括用人腐败惩治力度和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结果显示,这两项指标均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显著性上看,“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的显著性更强;从系数上看,“用人腐败惩治力度”的系数更大,但仅有0.004的差距。由此可见,在单独放入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变量时,用人腐败惩治力度与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对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都具有正向影响,且二者的影响水平相差不大,遂假设1得到验证。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党内法规执行力变量,结果显示,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公众认为党员遵守党内法规是应然之义、责任之举,因此其情况改善并不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满意度,遂假设2得到部分验证。同时,在加入党内法规执行力变量后,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变量变得不再显著,其影响系数也在变小,这说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更受到党内法规执行力的影响。
表6OLS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名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用人腐败惩治力度lnX10.867*(1.82)0.297(0.65)0.149(0.34)0.147(0.33)选人用人公众满意度X20.863***(9.16)0.167(0.71)0.008(0.03)0.012(0.05)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情况D10.178(1.11)0.211(1.28)0.263(1.48)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D20.570**(2.52)0.455*(2.02)0.438*(1.92)反腐败制度建设F10.338*(1.89)0.330*(1.82)数字政府服务水平F20.036**(2.53)0.042**(2.59)百度腐败指数lnF30.185(1.19)0.186(1.18)公众腐败容忍度F4-0.102*(-1.89)-0.106*(-1.94)公众腐败感知F50.093(1.27)0.102(1.37)政府规模lnC0.380(0.82)Constant16.882*(1.98)8.232(1.01)-2.274(-0.24)-5.089(-0.51)观测值31313131R方0.7590.8270.8860.890调整后的R方0.7420.8000.8370.834F44.2031.0518.1116.12]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t值;***plt;0.01,**plt;0.05,*plt;0.1。
在模型3中进一步加入腐败治理成效变量后发现,百度腐败指数、公众腐败感知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之间不具有显著关系;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水平、公众腐败容忍度三项指标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关系显著,数字政府服务水平的显著性更高。公众腐败容忍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公众腐败容忍度越高,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就越高。公众腐败容忍度高,意味着公众对腐败的感知程度差、对政府廉洁度的预期低,从而使其产生一种腐败治理绩效高的心理错觉,因此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综上,根据实证结果可发现腐败治理成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遂假设3得到部分验证。
模型4中加入全部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结果与模型3的结论相同,即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并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显著程度,可见,政府规模在该模型中不会使其他变量的影响力产生变化。具体而言,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水平、公众腐败容忍度这4个变量对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影响一直是稳健的,其中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情况越好、反腐败制度建设越好、数字政府服务水平越好,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越高;公众腐败容忍度越高,则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越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了省级层面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现状,重点考察了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党内法规执行力、腐败治理成效3个变量对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实证调查发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特点。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仅考虑选人用人规范程度时,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当考虑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与党内法规执行力时,因变量与选人用人规范程度的关系不再显著,同时在党内法规执行力变量下只有党内法规对政治生态的改善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三,考虑全部自变量时,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与选人用人规范程度依旧不存在显著关系,党内法规执行力变量下仍只有党内法规对政治生态的改善显著,腐败治理成效变量中只有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水平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众腐败容忍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长期战略和永恒主题,公众的满意度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推进方向和着力点产生重要影响。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国家重大战略,其成效必然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受到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党内法规执行力和腐败治理成效的影响。因此,各地方在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指导下,还应更加关注选人用人规范、党内法规执行和腐败治理这三方面的工作。同时,虽然选人用人规范程度、党内法规执行力和腐败治理成效都对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存在影响,但在加入所有自变量时,仅有党内法规执行对政治生态的改善、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水平、公众腐败容忍度与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显著相关,可见,各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更要注重政治生态改善、反腐败制度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公众腐败容忍度是全面从严治党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表面上看,公众对腐败的高容忍度有利于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满意度,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公众因为腐败容忍度高所以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期望值低,从而导致他们较容易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做出正面评价。而这恰好说明,腐败容忍度的正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原因可能是低腐败容忍度转化为腐败治理成效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机制尚不完善,比如举报腐败的渠道不畅,举报人保护制度不健全,或缺少廉洁文化氛围。
(二)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一是配套科学完善的选人用人体系,提高选贤任能的精准度。二是注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同时保障投票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选出让群众满意的干部。三是保证选人用人过程的公平公正,要深入干部的社交圈、工作圈、生活圈,全方位收集干部的信息,严格遵守选人用人工作制度流程。
第二,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确保党内法规的执行落地落实。各地应保持对党员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以保证党员遵守党内法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保障党内法规执行的落实,可通过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手段激发干部执行党内法规的动力,辅之以适当的问责机制,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制度执行效能,维持良好的政治生态。
第三,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侵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清廉社会环境。一要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保证腐败惩治有法可依、有理可据。二要继续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数据开放,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三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公众积极抵制和举报身边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且倡导推动廉洁教育入校园、入社区、入工作单位,降低公众腐败容忍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2]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EB/OL].
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4-12/14/content_2790910.htm.
[3]叶子,宋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0-22(05).
[4]人民论坛课题组.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关键一战——公众对当前这场反腐败斗争的看法与评价[J].人民论坛,2017(9):12-17.
[5]郑方辉,李莹.反腐败绩效:腐败治理的目标与逻辑[J].行政论坛,2020(6):26-33.
[6]过勇,宋伟.腐败测量:基于腐败、反腐败与风险的视角[J].公共行政评论,2016(3):73-88+187-188.
[7]高学德.公共服务绩效、公众期望失验与公民满意度[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2):50-64.
[8]盖逸馨.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20(4):102-108.
[9]柳建坤.“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民众的幸福感——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治理研究,2019(1):104-113.
[10]史莹莹,彭代彦.腐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4):105-107.
[11]CardozoBN.AnExperimentalStudyofCustomerEffort,Expectation,andSatisfaction[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65,2(3):244-249.
[12]KonstantinidisI,XezonakisG.SourcesofTolerancetowardsCorruptedPoliticiansinGreece:TheRoleofTradeOffsandIndividualBenefits[J].Crime,LawandSocialChange,2013,60:549-563.
[13]张苗苗,叶军,何晴,等.国内外关于公众满意度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6(30):147-148.
[14][1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5]刘帮成.“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中的干部选任导向[J].人民论坛,2023(21):38-42.
[16]邓帅.党的选贤任能制度:探索历程、价值效能、优化路径——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的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22(6):76-84.
[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38.
[19]LiH,XiaoH,GongT.TheImpactofEconomicWell-beingonPerceptionsofAnti-corruptionPerformance:EvidencefromChina[J].PolicyandSociety,2015,34(2):97-109.
[20]OliverRL.ACognitiveModelofthe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SatisfactionDecisions[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80,17(4):460-469.
[21]杜治洲.民众与反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16.
[22][24]公婷.腐败治理:概念、路径和方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9,114.
[23]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7.
[25]李涛,吉木拉衣,叶兴艺.腐败治理能否促进人民幸福感和政府满意度?——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3):75-84.
[26]唐荣,冉珍梅.制造业需求、政府规模与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5):45-56.
TheProvincialDifferencesandtheirInfluencingFactors
of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
GovernanceovertheParty
——AnAnalysisBasedonthe2023ProvincialSurveyoftheEffectiveness
ofPromoting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
DuZhizhou,LuJiaqi
Abstract: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thePartyCentralCommitteehasfirmlypromotedthedeepeningof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andsignificantachievementshavebeenmadeintheworkof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surveydataontheeffectivenessofpromoting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inlocalareasin2023hasshownthattherewereregionaldifferencesin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showingacharacteristicofhighintheEastandlowintheCentralandWesternregions.Thedegreeofstandardizationintheselectionandappointmentofofficials,theexecutionofpartyregulations,andtheeffectivenessofcorruptiongovernancehavevaryingdegreesofpositiveimpacton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rei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degreeofstandardizationintheselectionandappointmentofofficialsandthe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executionofinternalpartyregulationsispartiallyrelatedtothe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betterthepartyregulationsimprovethepoliticalecology,thehigherthe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effectivenessofcorruptiongovernanceispartiallyrelatedtothe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Themoreperfecttheanti-corruptionsystemis,thehigherthelevelofdigitalgovernmentservices,andthehigherthetoleranceofpubliccorruption,thehigherthepublicsatisfactionwith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Basedontheresearchfindings,inthefuture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allregionsshouldadheretothecorrectorientationoftheselectionandappointmentofofficials,improvetheexecutionofpartyregulations,continuetopromotethedeepeningofcorruptiongovernance,formajointforceinthedimensionofinstitutionalgovernanceoftheParty,andcontinuouslyconsolidateanddevelopthegreatachievementsofcomprehensivestrictgovernanceoftheParty.
Keywords:fullandstrictgovernanceovertheParty;publicsatisfaction;regionaldifferences;anti-corruption
(责任编辑:刘剑明)
收稿日期:2024-10-09
作者简介:杜治洲,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廉政政策与数字治理;卢佳琦,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廉政建设。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成效评价与经验总结”,项目编号:22ZDA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