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视域下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开发与设计
2025-01-24陈文娇张慧
摘要:文化养老是当代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养老方式。老年游学作为集休闲、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型老年教育方式,能有效满足老年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老年群体的普遍青睐。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游学偏好进行游学课程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游学课程产品主要包括怀旧型、观光型、增知型、疗养型等四种类型。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开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明确产品目标定位,做好游学课程顶层设计;二是评估顾客游学需求,合理开发老年游学课程;三是丰富游学课程产品供给,创新课程实施形式;四是多方收集产品反馈意见,注重游学课程成效。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年游学;课程产品;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5)01-0036-0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大关。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我国老年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老年文旅消费超7 000亿元,银发群体正成为文旅消费的生力军[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在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文化养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充实的高质量养老生活,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
文化养老是相对于传统养老和物质养老而言的,是指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文娱活动为载体,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通过文化养老,老年人在参与各种文娱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达成锻炼身体、增长见闻、扩大社交、交流思想、陶冶情操的目标,从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积极养老追求。
文化养老与终身学习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文化养老,能够拓宽老年人的学习渠道,从“小家门”走向大世界,在与社会环境和同伴的互动中,学会应对各种情况,以积极的态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增进对社会的理解,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境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参观、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鼓励老年人自主学习,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团队。其中,游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老年教育形式,将观光体验与文化学习相结合,成为实现文化养老的重要途径。如何从课程供给的专业视角对老年游学项目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与开发,如何解决老年游学课程内容单一、发展动能有限、游学质量不高等问题[2],如何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游学需求来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一套游学课程产品,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老年游学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文化养老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应有之义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孝道文化是维系养老的精神纽带与道德支撑。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型、年轻子女外出务工、崇尚隐私以及追求个人生活质量,导致代际情感沟通弱化、关系疏离,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福利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以及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养老期待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满足与消极待老之上,而是积极主动地追求基本物质保障和精神生活充实的有机统一。世界卫生组织对积极老龄化的界定包含三个维度,即身体功能性健康、心智完善和情感健全。文化养老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方式,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促使老年人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陶冶情操,逐渐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放的养老心态与生活态度,从而实现身心和谐统一的积极老龄化。
(二)老年游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老年教育大多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内容枯燥晦涩,教学方法僵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老年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老年学习者更加需要体验感、情境性较强的学习内容[3]。纯理论讲授式的传统老年教育难以满足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老年游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老年教育方式,是有效启迪老年人智慧的重要路径。通过游学,老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感兴趣的游学项目和课程,带着项目任务体验游学基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在游学导师的带领下,充分调动身体感官,通过眼观、耳听、手触、口谈,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情境探索和知识建构,从而激发老年人持续学习、愿意学习、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愿景。
(三)老年群体的身心特征和行为偏好对游学课程的特殊要求
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发设计老年群体的游学课程时,需综合考虑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行动能力、兴趣爱好、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多方因素。从游学动机上看,老年群体希望借助于游学来满足休闲旅游、兴趣培养、互动社交以及增强成就感与获得感等多样化的需求;从出游形式上看,为了缓解退休后由于角色、权力、地位的丧失而产生的孤独感与失落感[4],老年群体大多喜欢以成群结队的方式,包括自发结伴、参加旅行社等;从游学节奏上看,“慢节奏,轻松游”成为最受老年群体喜爱的形式,由于腿脚不便,老年人每天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游学周期可适当拉长,让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以深度漫游的形式来体验游学地的精彩;从游学内容上看,为了满足老年群体丰富多样的游学需求,游学内容应涵盖文化、民俗、生态、康养、科技、历史等各个方面,同时老年人常常喜欢怀旧,特别是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奋斗经历,因而更喜欢情景式、体验式、怀旧式的学习内容。可见,根据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和游学偏好来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深受老年群体喜爱、切实符合老年群体实际需要的游学课程尤为必要。
二、老年游学课程产品的类型划分
老年游学是在文化养老和终身学习背景下,面向老年群体,以教育性旅游活动为载体,通过体验和学习各地的地理风貌、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以达到放松身心、增长见闻、文化熏陶和情感交流等目的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老年游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它更强调其内涵、质量和获得感[5]。如何提升老年游学的质量和效果,课程产品这一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路借鉴。
“课程产品”即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将课程视为学生消费的产品,学校作为产品的主要生产者,需结合自身特征与优势,根据学生用户的需求来开发校内外各种资源,以“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来对产品进行创造性设计、开发和生产,从而使学生获得某种教育性体验的方案或项目。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即老年教育课程产品供应者,应切实根据老年学习者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游学课程产品设计和开发,从而实现老年游学者休闲、旅游和学习的有机统一。老年游学课程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一)怀旧型游学课程产品
怀旧是人类的天性,而且怀旧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那些曾经学习、工作、生活的地点以及曾几何时发生的刻骨铭心的事件在记忆中越来越清晰。由于老年人神经系统的衰老使之容易产生回归心理现象,即对近期经历记忆模糊,而对早期经历记忆相对清晰、深刻[6],因此游学课程产品供应者可以以怀旧为主题,广泛搜集老年群体的怀旧地点并根据其地理位置临近情况组成游学团,引导老年人在故地重游的过程中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向同伴诉说过去的故事,感慨岁月的流逝,从而追问和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观光型游学课程产品
尽管旅游观光是放松心情、增长见闻的有效途径,然而多数老年人由于年轻时工作繁忙、经济条件有限、养儿育女、照顾老人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旅游需求而投身于日常的生活琐碎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制度将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老年人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多年财富的积累,旅行费用已不再成为老年人出行的制约因素。由于补偿消费心理,多数老年人迫切想要弥补年少时的遗憾,去看年轻时想看而未曾看过的风景,因此游学课程产品供应者可以以观光为游学主题,搜集老年群体喜爱的观光类型并据此开设观光游学专线,引导老年人参与观鸟游学、森林观光、棉田观光等活动,并在观光过程中相互发表见解,进而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实现老年游学者互助互长。
(三)增知型游学课程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当代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下棋、打牌、养花等传统休闲方式,而是渴望一种融知识、娱乐、健康为一体的高层次休闲活动以充实精神世界[7]。已有研究表明,追求知识和好奇已成为老年人出游的重要推动因素,旅游可促进个人发展和学习新事物[8]。游学课程产品供应者可以以求知为游学主题,组织老年群体参观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红色革命文化馆以及观看工艺制作、体验民俗风情、学习特色文化等活动,并学习摄影、民族舞、戏曲、戏剧、种茶、植棉、工艺制作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采取游学导师团知识讲解与老年游学者发表心得体会相结合,促使老年人在游学过程中既能获取专业性知识,深度理解游学基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又能结合亲身体验发表感悟与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得与重新建构,提升老年人的游学获得感,充实养老生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四)疗养型游学课程产品
随着健康养老与终身学习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养生与教育问题逐渐引发关注[9]。当各种疾病与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凸显时,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就愈发强烈。游学作为一种休闲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增加运动量,还能够放松心情、愉悦身心,有助于身体健康。调查显示,追求“健康”已成为老年人出游的重要动机[10],因此游学课程产品供应者可以以疗养为主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疗养游学路线,引领老年人在游学过程中舒展筋骨、适量运动并放松身体的同时,由疗养导师向老年学员传授养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日常保健技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
三、老年游学课程产品的设计开发
(一)明确产品目标定位,做好游学课程顶层设计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认为,目标消费者群体极其复杂,不同消费者由于生活习惯、收入水平等差异对同一产品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不同,企业可以识别不同的购买者群体来选择目标市场并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组合,集中力量为目标市场服务[11]。游学作为一种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新型老年教育方式,刚好完美契合了多数老年群体的养老期待,老年群体无疑成为游学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老年游学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紧紧围绕老年游学者这一消费者的身心状况和实际需求,致力于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从而享受积极、健康、幸福、充实的老龄化进程。基于这一总体目标,老年游学课程可以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子目标:一是实现老有所学,提高获得感;二是实现老有所乐,增强幸福感;三是实现老有所为,体验成就感。
1.实现老有所学,提高获得感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新时代老年人深受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其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与迫切。老年游学课程产品应处理好游与学的关系,不仅要关注老年人在游学过程中的观光体验,更要有意识地引导老年人带着探究式项目深入学习蕴藏于游学景点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边游边学、以游促学,提高老年人的游学获得感。
2.实现老有所乐,增强幸福感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代际交流弱化、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退化以及退出职场导致社会角色的边缘化,老年人有极大的心理落差,孤独、沮丧、失落等消极情绪滋生,情感无处寄托,他们迫切想要参与群体性活动来重新融入社会并从中寻找慰藉与欢乐。老年游学课程产品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来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老年人在游学过程中与同伴探讨学习任务、交流经验、分享感悟,在与同伴、与社会的互动中收获快乐。
3.实现老有所为,体验成就感
客观上退休制度强行把老年人从社会的中心拉向边缘地带,而主观上老年人身体机能弱化,自理能力下降,极易产生自我无用感。身体、精神和社会地位的衰退致使老年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这些变化,因此老年人也需要学习,学习如何优雅地老化[12]。多数老年人仍然以一种不服老的姿态,渴望运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人,发挥余热以奉献社会。老年游学课程应促使老年人丰富学识、增长见闻、强化技能,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增强老年人运用所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评估顾客游学需求,合理开发老年游学课程
美国学者罗伯特·劳特朋教授在《4P退休4C登场》专文中提出了4Cs营销理论,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着重突出消费者导向,肯定消费者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以消费者满意为基本目标[13],发现和挖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据此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基于4Cs营销理论,老年游学课程不仅要具有休闲性,还要体现教育性;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动态性和时代性,也要密切关照银龄老人的游学需求,还要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
根据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结合银龄老人的身心特征和游学偏好,老年游学课程开发应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故地重游,寄托怀旧情绪;二是旅游观光,弥补年少遗憾;三是文化陶冶,满足求知欲望;四是强身健体,满足康养需求。
1.故地重游,寄托怀旧情绪
老年人在闲暇时往往最容易回忆往昔岁月,回忆自己的年少时光和奋斗经历,从而在内心涌起一股相约三两好友、结伴重游旧地的激情。怀旧型游学课程在搜集老年人的怀旧基地、了解老年人的怀旧情绪的基础上,组织老年人开展怀旧型游学活动,引导老年人在怀旧基地回忆过去、畅谈往事,相互间分享年少时光和奋斗经历,缅怀往昔美好岁月,互相寄托情感,借鉴和分享人生经验。
2.旅游观光,弥补年少遗憾
老年人年轻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见识外面世界的人与事,看到大世界的美好风景,因而不少老年人出于弥补年少遗憾的心理积极参与到老年游学中。观光型游学课程可以带领老年人亲眼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引导老年人看长江、黄河、三峡大坝、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看尽万水千山,领略各地风光,弥补年少时的旅游遗憾。
3.文化陶冶,满足求知欲望
在老年旅游中,文化鉴赏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14],可见新时代老年人在旅游时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与迫切。观光型游学课程不仅涵盖了游学基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革命遗址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学习相关的书法、绘画、摄影、戏曲、舞蹈、茶艺、烹饪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学习和探究游学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将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的一切知识有机整合并融入游学课程中,有效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文化知识需求。
4.强身健体,满足康养需求
年龄增长使老化症状日益凸显,如皮肤衰老、行动缓慢、疾病侵袭,老年人在对身体状况日益焦灼的同时,也积极寻求游学等康养途径来修养身心、增强体质。疗养型游学课程产品旨在根据银龄老人的身体状况精心设计康养游学专线,在游学过程中引导老年人参加园林康养、森林康养等活动,促使老年人适量运动以强身健体,同时邀请疗养专家作为游学导师,教授老年人日常的养生保健知识和相关技能,以满足老年人的养生保健需求。
(三)丰富游学课程产品供给,创新课程实施形式
市场中的消费者群体庞大而又复杂,各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具有异质性,只有不断推进产品多元供给,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在老年游学市场中,老年消费者对于游学课程产品的需求与期盼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老年群体,老年游学课程供给不仅要兼顾休闲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满足老年人体验式学习需求,还要顾及课程供给的丰富性、差异性与多元性,契合在年龄阶段、健康状况、体能精力等方面各有差异的老年群体游学需求,提高游学课程产品的普适性和吸引力,使课程产品惠及更多“银龄老人”。
1.课程内容供给丰富化,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学习需求
老年游学课程开发要注重基础与拓展统筹、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及知识与技能并行,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类别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首先,尊重和理解老年人的差异性是课程产品开发的前提。多维度规划课程内容,将老年游学课程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和类别供游学者自由选择,满足老年人异质性的学习需求。例如,澳大利亚奥德赛旅行者充分结合游学基地的特色和老年游学者的学习需求,设立了活跃旅行、短期旅行、铁路旅行、专业旅行等九种游学类型[15],有效满足了老年群体多样化的游学需求。其次,充分了解老年游学者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是老年游学课程开发的关键。根据老年人年龄、体能、精力等方面的状况来分层次设计课程内容,为不同身心状况的老年人提高强度适宜的游学内容。例如,美国老年游学营的游学项目既为身心状况欠佳的老年人提供强度适当、舒缓身心的森林漫步行动和民俗风情体验活动,又为身心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提供海岛探险活动,满足老年人探索未知的渴望。最后,老年游学课程内容要与生活紧密衔接,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技能的训练,还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在组织游学课程内容时,既要注重教育元素的挖掘和文化知识的渗透,又要将实际技能训练嵌入其中,提高老年人的游学获得感和成就感。
2.课程实施供给多样化,满足老年人情境化学习期待
丰富课程实施供给,加强老年游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实施方式,使老年游学课程呈现出专业化、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一方面,持续扩大、巩固和建设老年游学课程教师队伍是提升游学课程专业性的重要举措。由于游学导师承担着组织、讲解、授业、解惑等重要职责,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游学课程的质量,因此要提高老年游学导师的招聘门槛,提高学历要求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并对专业能力进行定期考查。对于游学兼职教师要定期开展培训,既要注重游学课程和游学项目的专题培训,又要开展对老年人起居安排和安全事故急救培训,确保教师对整个游学项目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可以招募志愿教师充实老年游学课程教师队伍,加大对老年游学项目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高校在读学生、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员来担任志愿教师,并在游学结束后为志愿教师颁发志愿证书。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教学实施方式、提升老年游学课程的时代性是老年游学课程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老年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老年人知识接受慢、主观能动性发挥较差[16]。老年游学作为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不仅要改革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还要不断创新老年教育的实施形式,采用情境式、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将当地的历史典故、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嵌入学习任务中,促使老年人在直观情境中探索文化蕴意,丰富游学体验。此外,增设景区打卡积分、知识竞猜、技能闯关等活动,丰富老年游学的教学形式,提高老年游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3.课程产出供给多元化,丰富老年游学课程资源供给
首先,依托游学基地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发老年游学课程。在设计游学课程产品时,应首选本区域代表性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优秀资源[17],凸显游学项目的特色,提升游学基地的吸引力。例如,广州市从化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以及多项世界级和省级文化遗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当地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绿色生态与红色基因的融合[18],精心设计红色游学路线,凸显地缘特色。其次,依托社会丰富资源,全面开发老年游学课程。老年游学涉及政府、老年协会、老年大学、旅游企业等多方主体,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为继。为促进老年游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理应形成政府、老年协会、老年大学、旅游企业等多方责任主体协同参与的发展模式。政府要积极完善和更新老年教育政策,出台老年游学政策法规,包括制定老年游学准入政策、规范老年游学项目实施标准和建立老年游学质量评估体系[19],为老年游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老年协会要统筹老年游学各项工作事宜,组织开展老年游学交流研讨会,推介优秀的老年游学项目并形成典型案例,供其他机构借鉴学习,持续推进老年游学典型案例的辐射带动;社区、老年大学、旅游企业以及老年游学第三方机构应发挥合力,共同梳理旅游景区的教育元素和文化资源,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游学需求开发游学产品并合理制定精品游学路线,丰富老年游学项目与活动,为老年游学课程增色添彩。
(四)多方收集产品反馈意见,注重游学课程成效
产品反馈是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还可以多方搜集反馈意见,发现产品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品进行改造,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游学课程产品评价作为老年游学课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环节,具有诊断、调控、导向等重要功能,是推进老年游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还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程本身的优劣,涉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成效等多个方面。为科学衡量老年游学课程的实施效果,理应设计综合全面的老年游学课程产品评价体系,获取真实有效的游学课程反馈信息,为后期改进游学课程产品、提高游学课程的有效性提供方向指引。
1.反馈主体多元化,真实反映产品成效
多方主体参与课程评价,从各个角度反映课程实施情况,能够凸显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老年游学课程的参与主体包括学员、教师以及老年游学研究专家,据此形成学员自评、学伴互评、教师总评和专家反馈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模式。通过学员自评,结合游学过程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总结游学成果和收获并反思问题与不足,强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学伴互评,客观反映学伴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促使学伴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互助共赢的结果;教师综合考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即时掌握老年学员的学习实情,并据此调整老年游学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老年游学研究专家从专业角度对游学课程给予理论指导、实施建议和改进方向,为老年游学课程的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2.评价内容多样化,多维折射产品情况
多维度开展课程评价,从各个方面折射课程实施状况,能够凸显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科学性。老年游学课程评价内容涉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老年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通过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可以知悉老年游学课程的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考虑因素是否全面、游学活动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等,从而对游学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作出评估;通过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包括对游学活动组织的有序性、游学活动实施的方式和意外事故的应急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初步评估课程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老年学习者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老年学习者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游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的高低、学习方法科学合理与否以及风采展示水平高低,有效反映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成效;通过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成效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老年游学课程的持续建设和完善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3.反馈机制动态化,实时体现产品发展
追踪时代的变化发展,在不同时空下开展课程评价,能够凸显课程评价的动态性和时效性。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终身教育背景下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因时而变,并动态发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理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程评价,依据科学性和时效性原则设计体现新时代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老年游学课程产品评价机制应凸显时代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来全面搜集新时代老年人的游学需求,追踪老年游学课程的历史发展和建设动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地修订完善老年游学课程评价机制,使之科学合理地反映老年游学者的游学内容、游学过程、游学效果,不断适应老年游学课程建设的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袁莉.壮大老年文旅 增进银发福祉[N].光明日报,2024-03-26(2).
[2]唐雯秋,范向丽,姚丽思.老年游学体验效果提升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21(24):33-37.
[3]康开宇,邵晓枫.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社区老年游学教育内涵与价值探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2):70-74.
[4]高夏丽.老年旅游的发生机制及旅游体验的意义建构——基于活动理论的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16-123.
[5]孔祥极.发挥高校独特优势引领老年游学事业高质量发展[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7):25-28.
[6]刘睿,李星明.老年群体旅游心理类型与特征分析[J].旅游论坛,2009(2):188-192.
[7]廖维俊.我国老年人城市旅游市场开发可行性探究[J].江苏商论,2010(9):120-123.
[8]LU J Y, HUNG K, WANG L, et al.. Do perceptions of time affect outbound- travel motivations and intention? An investigation among Chinese seniors[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3):1-12.
[9]胡思原,王华,张永芳.以园林为依托的老年康养游学可行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3(11):122-124.
[10]刘力.老年人旅游动机与制约因素[J].社会科学家,2016(3):91-95.
[11]蔡霞.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17):53-55.
[12]李洁.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15(3):113-120.
[13]陈剑峰.基于4CS理论的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3):31-33.
[14]胡平.老年旅游消费市场与行为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J].消费经济,2007(6):86-89.
[15]韦煜堃,谢立黎,杨璐.澳大利亚老年教育的政策、实践与启示[J].成人教育,2023(11):79-86.
[16]张丹.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游学教育的路径探索[J].两岸终身教育,2022(2):29-36.
[17]景圣琪,高洪波,马素萍.老年教育“养教”结合游学项目实施路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4.
[18]高静娟,陈舟驰.红色资源融入老年游学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1(5):73-78.
[19]李建攀.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游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3(4):24-30.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ourses for the Study Tour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lderly Care
Abstract:Cultural elderly care is a new way for the contemporary elderl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ntegrating leisure, tourism and education, study tours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is widely favored by the elderly group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the courses of study tours on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preference. The study tour courses for the elderly mainly include four types: nostalgia, sightseeing, knowledge and recuperation. The feedback to the courses i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y tour courses is emphas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tour courses for the elderly.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study tour courses can be improv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clarify the target positioning and arrange high-quality top-level design of study tour courses; The second is to evaluate customer needs and develop the courses reasonably; The third is to enrich the supply of study tour courses and innovate the implementation forms of courses; The fourthl is to collect feedback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focu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y tours.
Key words:Cultural elderly care; Study tours for the elderly; Courses; Cours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