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01-24史智军杨东强

大医生 2025年3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蒲城县中医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6个月患者是否发生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18例)和无二次骨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价值。结果 二次骨折组患者BMI、骨密度T值均低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折史、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占比均高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无二次骨折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降低、存在骨折史、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51、0.701,灵敏度分别为0.639、0.717、0.690,特异度分别为0.778、0.782、0.723(均Plt;0.05)。结论 BMI、骨折史、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因素进一步筛查二次骨折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二次骨折;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3.0102.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33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使患者更易发生骨折,而胸腰椎作为人体承重的重要部位,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帮助恢复椎体原有的高度和强度,从而达到稳定受伤部位、缓解疼痛的效果[2]。尽管椎体成形术在初次治疗中效果显著,但由于骨结构的脆性依然存在,在手术后仍然有部分患者会发生二次骨折,因此,尽早明确二次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蒲城县中医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6个月患者是否发生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18例)和无二次骨折组(42例)。二次骨折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53±7.13)岁。无二次骨折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8.37±8.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蒲城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4],并经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⑵均于蒲城县中医医院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有胸椎手术史者;⑵因外伤或暴力等其他原因引发胸椎骨折者;⑶术前伴有明显脊椎压迫症状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BMI、骨折史、骨折部位(胸椎、腰椎)、骨折至手术时间、伤椎压缩程度、伤椎前缘恢复程度、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是、否)等。采用数字化摄影X线机[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301092,型号:DigitalDiagnost C50]计算伤椎压缩程度(X线侧位片上椎体前缘高度占后缘高度的比值)、伤椎前缘恢复程度(术前伤椎压缩程度与术后伤椎压缩程度差值)。通过超声骨密度仪(耀姿玛碧艾姆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071449,型号:OsteoPro Smart)检测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套件每管5 mL,骨水泥注入量=5 mL×n管-剩余数量。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⑵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⑶分析各因素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价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骨折部位、骨折至手术时间、伤椎压缩程度、伤椎前缘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二次骨折组患者BMI、骨密度T值均低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折史、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占比均高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无二次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可能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因素行量化赋值,以是否发生二次骨折为因变量(是=1,否=0),以BMI(连续变量)、骨折史(有=1,无=0)、骨密度T值(连续变量)、骨水泥注入量(连续变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有=1,无=0)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降低、存在骨折史、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见表2。

2.3 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51、0.701,灵敏度分别为0.639、0.717、0.690,特异度分别为0.778、0.782、0.723(均Plt;0.05),见表3、见图1。

3 讨论

骨质疏松主要由骨组织的形成速度低于骨组织的流失速度而引起。由于胸腰椎骨骼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和日常活动的压力,更易受骨质疏松的影响,胸腰椎骨折往往伴随着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甚至会导致神经损伤[5]。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其中,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受广泛关注,多数患者在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感受到疼痛的减轻。然而,即便进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仍面临再发骨折的风险,因此,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早识别和明确可能导致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6]。

本研究结果显示,二次骨折组患者BMI、骨密度T值均低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折史、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占比均高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无二次骨折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降低、存在骨折史、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示以上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发生有关。分析原因为,BMI较低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往往骨密度较低,骨质疏松更严重,该类患者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由于骨质基础较差,更易发生二次骨折[7]。有骨折史的患者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其椎体强度和稳定性可能无法完全恢复,从而增加再次骨折的风险[8]。骨密度T值是衡量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可反映患者骨骼的强度和骨折风险。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T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骨密度T值较高的患者通常骨质较好,术后二次骨折的风险相对较低;反之则骨质疏松程度较重,术后恢复较慢,二次骨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9-10]。骨水泥的注入量是决定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注入量过多可能引起骨水泥渗漏,导致邻近椎体或神经根的损伤,从而增加术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11]。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结构脆弱,骨水泥会沿椎体的微小裂隙或骨折线渗漏到周围组织中,降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固定效果,还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削弱椎体的稳定性。渗漏的骨水泥还可能干扰椎体的正常生物力学,改变其应力分布,从而增加相邻椎体的骨折风险,导致二次骨折发生[12]。本研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AUC分别为0.739、0.751、0.701,这提示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防治中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筛查可能发生二次骨折的高危患者。分析原因为,过高的BMI可能导致手术区域承受更大的压力,增加术后骨折的风险;较低的骨密度T值表示骨质疏松严重,骨骼的强度不足以支撑正常活动,从而增加骨折的可能性;骨水泥注入过量则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压迫,同样会增加二次骨折的风险[13]。但本研究未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BMI、骨折史、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指标具有较高预测灵敏度、特异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因素进一步筛查,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章雪芳,杨小彬,郝定均,等.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11): 1288-1292.

朱智博,朝乐孟,王雯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 2023, 8(17): 126-128.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阿里木江·玉素甫,林航,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29): 4657-466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 11(5): 425-437.

陈昊,潘文琦,张有磊,等. 681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 36(7): 873-880.

丁志远,龚景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22, 30(22): 5-9.

李耀,吴爱悯,林焱,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10): 955-960.

杨俊松,陈浩,刘鹏,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0, 30(1) : 45-52.

尹思,刘伟,杜恒,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20, 23(2): 157-160.

郑川玉,戴杰,李振环,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 2019, 40(3): 394-396.

詹子浩,李然,傅栋铭,等.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其他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2, 32(12): 1095-1101.

刘益锋,李强,武文,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慢性腰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9, 21(12): 1860-1863.

张毅,李唯,邵杰,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3, 33(9): 785-792.

猜你喜欢

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
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及中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注射硫酸钙在20例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的疗效分析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