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01-24何继龙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不同分为早期死亡组(28例,入院2周内死亡)和早期生存组(72例,入院2周内未死亡)。比较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结果 早期死亡组患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早期生存组,昏迷、休克占比均高于早期生存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BUN、AST水平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831、0.851(Plt;0.05)。结论 Cr、BUN、AST、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3.013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44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特征为胰腺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胰腺功能异常[1]。SAP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通常伴随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情况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SAP的并发症较复杂,且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不同分为早期死亡组(28例,入院2周内死亡)和早期生存组(72例,入院2周内未死亡)。早期死亡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46±10.32)岁。早期生存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21±10.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庆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SAP的诊断标准[4];⑵Ranson评分[5]≥3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Ⅱ)评分[6]gt;8分。排除标准:⑴入院未满48 h患者;⑵自动出院患者;⑶既往存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输注白蛋白和血浆、肠外营养、抑制消化液分泌、抗炎及促进胃肠蠕动等治疗措施。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吸烟史(连续和累计吸烟6个月及以上者)、饮酒史(酒精摄入量gt;80 mL/d)、高血压史[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动脉血管狭窄≥50%)、高血脂史(总胆固醇≥5.1 mmol/L,三酰甘油≥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 mmol/L)。收缩压、舒张压测量:患者静卧5 min,连接血压脉搏测量装置(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070190,型号:VS-1500A),患者手臂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外展45°,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昏迷休克情况。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8 min(离心半径15 cm),取上清液,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⑵分析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⑶分析各因素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占比和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早期死亡组患者Cr、BUN、AST水平均高于早期生存组,昏迷、休克占比均高于早期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可能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行量化赋值,以SAP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为因变量(是=0,否=1),Cr(连续变量)、BUN(连续变量)、AST(连续变量)、昏迷(是=0,否=1)、休克(是=0,否=1)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见表2。
2.3 各项指标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BUN、AST水平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831、0.851(均Plt;0.05),见表3。Cr、BUN、AST水平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见图1。
3 讨论
SAP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胀痛,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系统症状,包括腹胀、麻痹性肠梗阻、恶心、呕吐和高热等。SAP患者还可能发生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代谢紊乱、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等,该病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7-8]。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死亡组患者Cr、BUN、AST水平均高于早期生存组,昏迷、休克占比均高于早期生存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以上因素均为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键因素。分析原因为,Cr作为反映肾功能的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预示肾功能受损。在SAP的病理过程中,胰腺的炎症和坏死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障碍,不仅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还可能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肾功能衰竭。当肾脏功能受损时,Cr清除率降低,最终导致血液中Cr水平升高。有临床研究显示,SAP患者体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大量释放,会导致肾小管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肾功能障碍,使Cr水平增加[9]。当肾脏功能受损时,BUN水平会升高,高BUN水平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内环境失衡。肾功能不全是SAP患者中常见并发症。肾功能恶化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10]。AST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尤其是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中。AST水平的升高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或坏死。在SAP进展过程中,AST的异常升高可能与胰腺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这种炎症反应不仅局限于胰腺本身,还可能累及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11]。此外,AST的升高还可能与患者并发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有关,如急性肾损伤或心肌损伤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昏迷状态的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包括电解质失衡、血糖异常、肝肾功能衰竭及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休克的发生通常与感染相关,由于细菌毒素导致的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血压降低和组织灌注不足。在SAP患者中,因胰腺坏死组织容易引发感染,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12]。
本研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BUN、AST水平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分别为0.752、0.831、0.851。Cr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脏功能受损,而BUN的升高则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两者共同作用下,患者的排毒能力降低。此外,AST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肝脏损伤有关,进一步加剧患者的病情[13]。本研究并未实施联合检测,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密切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宋英晓,朱惠云,杜奕奇.《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急性胰腺炎的管理》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 40(10): 1973-1975.
殷将领,赵茗茗,王尧,等.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 23(7): 698-702.
王鹏阁,陈望,秦强,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 28(9): 716-720.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11): 1770-1775.
罗建华. Ranson评分系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J].华西医学, 2008, 23(5): 1021-1022.
谢铎文,潘景业.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1978—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0, 17(6): 378-381.
郑云,涂倩倩,张阿芳,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中国急救医学, 2024, 44(10): 890-896.
张怡,吕其骏,曾叙森,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4, 33(9): 1212-1219.
宫丹丹,孙飞飞,于健,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建立[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7(1): 19-25.
张云,朱瑾,刘欢,等.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一项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2, 29(3): 315-319.
于璐,周秀霞,李应辉,等.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8): 865-869.
尚鑫,王静.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17): 28-30.
周晓菊,李孝一,杨丽,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和淀粉酶与急性胰腺炎病人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安徽医药, 2024, 28(10):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