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术中的效果
2025-01-24谈玲玲张娅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估量表(R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lt;0.05)。拔管前10 min,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R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lt;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置入喉罩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T1、T2、T3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lt;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能够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3.004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16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因免疫功能较低,且可能伴有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对手术及麻醉药物耐受性较差,这些药物可能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导致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引起应激反应及免疫异常,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术后恢复[1]。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至关重要。喉罩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但其对患者局部神经阻滞效果不理想,易导致镇痛不足[2]。超声引导下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为新型麻醉技术,可与喉罩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弥补喉罩全身麻醉的不足,为麻醉方案制订提供新的选择[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采用上述麻醉方案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0.96±4.85)岁;男性23例,女性18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4]:Ⅰ级21例,Ⅱ级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1.06±5.14)岁;男性21例,女性20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股骨骨折的诊断标准[5];⑵ASA分级为Ⅰ~Ⅱ级;⑶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排除标准:⑴合并重要脏器、免疫、凝血功能异常者;⑵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⑶存在精神病史者;⑷合并恶性肿瘤者;⑸合并病理性、多处骨折或存在脊柱外伤手术史者;⑹长期应用镇痛、镇静药物者。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两组患者均禁食6 h,禁饮4 h,开放静脉输液通道,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239,规格:500 mL/瓶)5 mL/kg,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大小适合的氧气面罩(江西企事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222080007,型号:S、M、L、XL),氧流量4 L/min,持续吸氧,术中使用动态心电监护仪(石家庄翰纬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HWM-112W)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术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静脉注射环泊酚注射液(沈阳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0013,规格:20 mL∶50 mg)0.4~0.6 mg/k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08,规格:10 mL∶75 mg)0.2 mg/kg(最大剂量为1.0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0.05~0.7 μg/kg,行麻醉诱导。患者肌肉松弛后,使用适量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23,规格:10 mL∶0.1 g)充分润滑患者背侧面(面向脊柱的部分),以便插入时更顺畅,再采用提下颌法置入多功能喉罩(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92080839,型号:Ⅰ型)行机械通气,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 mmHg(1 mmHg=0.133 kPa),吸呼比:1∶2。术中使用泵注丙泊酚3~5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瓶)2.5~5 μg/(kg·h)、1%~3%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735,规格:120 mL/瓶)0.05~0.25 μg/(kg·min),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15 min前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腰丛-坐骨神经)。使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42060246,型号:S9 Exp)扫描L3~L4腰椎。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健侧卧位,探头频率2~6 MHz,穿刺点为棘突与髂棘连线外侧处3 cm;将电极安装在患者小腿部位,后经超声下引导,电流1 mA,麻醉针进针,针头至腰肌间隙,且邻近腰丛部位,如若股四头肌回缩,则表示穿刺成功。穿刺完成后静脉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25 mL。15 min后,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两组患者术中均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麻醉深度,BIS维持40~60,连接麻醉机(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63082113,型号:ACM619),潮气量8~10 mL/kg,通气频率10~12次/min。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均停止所有麻醉药,当患者意识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喉罩。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患者术中无痛感、平静,肌肉松弛良好;良:患者术中疼痛轻[视觉模拟量表(VAS)[6]疼痛评分为1~3分],肌肉松弛较好,可坚持完成手术;差:患者术中疼痛明显(VAS疼痛评分为4~6分),躁动,肌肉松弛差,需增加麻醉量方能完成手术[7]。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估量表(RSS)评分。麻醉给药前及拔管前10 min分别采用VAS疼痛评分[6]、RSS评分[8]评估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情况。VAS疼痛评分总分最高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RSS按照镇静程度分为镇静不足(1分)、镇静满意(2~4分)、镇静过度(5~6分)。⑶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使用动态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入室5 min时(T0)、置入喉罩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MAP、HR、SpO2水平。⑷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嗜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不同时间点结果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麻醉效果更优,总优良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RSS评分比较 麻醉给药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拔管前10 min,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R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MAP、HR指标水平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SpO2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T1、T2、T3,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T1、T2、T3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3 讨论
喉罩全身麻醉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中常用麻醉方法,虽然无创,但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难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麻醉结合超声引导可提高麻醉准确性,并实时监控药物扩散以控制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喉罩麻醉的局限[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麻醉效果更优,总优良率更高;拔管前10 min,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R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这提示观察组麻醉方案能够提升疗效,且镇痛、镇静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喉罩全身麻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而阻断手术疼痛传导,减轻应激反应,避免激活凝血系统,防止术中出现高凝状态。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可精确定位患者神经,清晰显示其结构,不仅可避免穿刺损伤,还可减轻应激反应,优化阻滞效果。同时,超声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通过超声精确定位,使局部麻醉药物扩散至患者腰丛、坐骨神经,以减少外周神经刺激其中枢,暂时抑制其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增强麻醉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T1、T2、T3的MAP、HR水平均更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这提示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不仅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还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优。分析原因为,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精确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至神经干,有效阻断疼痛信号,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从而缓解患者术中疼痛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同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可精确阻断神经传导,阻止疼痛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应激反应,减少胃肠道刺激,从而减少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阻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传导,减少全身麻醉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干扰,维持其正常膀胱功能,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11]。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能够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宋耀东,余润泽.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21, 24(4): 571-574.
李善毅,吴巍,温红梅.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 2020, 28(22): 27-28.
宋洁,胡宪文,陈齐,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PGE2、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23): 4536-4540.
李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在老年肝癌患者外科治疗风险评估中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 2015, 29(9): 755-758.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1198-1199.
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凭静脉麻醉专家共识工作小组.全凭静脉麻醉专家共识[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6, 36(6): 641-649.
陈律,李桂云,蔡卫新,等. Ramsay评分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12): 2105-2106.
明颢,李慧禄,潘立镇.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 36(12): 1630-1633.
徐孟婷,张景俊,刘倩影,等.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 49(5): 610-614, 618.
张衍平,李现虎,李康.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 2024, 41(4): 569-571,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