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实现路径研究

2025-01-24张同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4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应积极主动变革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业财融合的实施,发挥财务部门职能作用,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化的财务服务。而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改变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模式,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财务思维,帮助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中,帮助其他部门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质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发挥财务共享平台优势,加快业财融合落地,文章首先阐述了财务共享、业财融合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实现途径。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

在云计算、5G及物联网技术的“大智移云”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或集团所重视,也深化了企业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效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应树立数字化的战略性财务管理思维,利用数字化技术或工具开展业财管理,为企业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业财服务,促使企业各项业务环节和财务行为更加规范、严谨。但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为业财融合提供有利条件,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和转型受到影响。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应明确业财融合的重要价值,创新管理模式与手段,通过现代化技术与方法的运用,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赋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动力。

一、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

(一)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模式是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基于业财流程,通过完善组织机构、优化流程等措施,达到提高业财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财务共享模式下,能够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从市场角度为各部门提供专业服务,使业务工作在财务部门的辅助下形成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会因为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原因而调整财务、业务工作模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可以充分收集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优化业财管理流程,使财务部门工作更专业、高效,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我国企业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解,不能体现出财务共享的应用优势。具体如下:第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的前提,是企业财务与业务存在信息通融,具有落实业财融合的基础条件。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经营成本管控中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法保证一定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财务共享模式建设中,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资源,以保证该中心稳定运行。如果不具备专业人员或者良好的运行能力,会增加财务转型的成本,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第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能有效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操作,但是部分工作仍然需要财务人员支持,尤其是技术型人才。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或者技能,仍然会造成人才流失。

(二)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就是将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有机衔接,通过资源共享、业务交流等方式,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统筹管理,进而提高企业战略目标实施效果、工作效率与经营决策有效性。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的实施,满足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需求,发挥财务的参与、监督和服务职能,使业务部门工作以高效、稳定方式进行。结合业财融合内容,可以将此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表现出企业的财务能力。对于财务管理能力弱、部门流程混乱的企业不能实施业财融合,无法体现出业财融合的应用优势。第二,反映出企业的资源配置。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能够动态掌握各部门的资源情况,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手段,实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管控,从而降低研发成本。第三,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业财融合后,会改变原有的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企业当前情况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关系

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侧重点不同,对财务部门工作要求也存在差异,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财务共享是业财融合的基础。财务共享的实施,实现财务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为业财融合的应用提供完善的工作流程,使财务部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第二,业财融合支持财务共享发展。业财融合的实施,重新梳理企业的财务与业务流程,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在财务共享模式建设中,需要明确工作流程与制度体系的支持,通过对企业内部所有数据信息的集约化管理,可推动企业市场化发展。第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业财融合的实施,提升了企业的业务价值,通过数据管理、信息分析等方式,强化各部门工作质量,使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实施的重要性

(一)促进财务转型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复杂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需不断更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现代化管理思维与手段的运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业财融合模式的运用,改变了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财务工作,为企业决策、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在《财务会计管理指导》实施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明确业财融合实施价值,并主动改变财务管理模式,拓展财务职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实现精细化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比较复杂,涉及较多研发项目,需要企业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对财务、业务的精细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经营管理风险。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支持,有越来越多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中。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做好业财融合工作,做好数据核算、报表编制、预算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使财务人员在岗位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三)实现降本增效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通过业财融合控制业务部门的运营成本,使企业从中获得更多的效益。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中需要较多成本,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者管理,会降低企业的效益,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业财融合的实施,体现出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参与业务部门工作,能够了解业务部门资源使用情况,并结合研发需求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使研发部门在财务部门的辅助下实现对企业成本的管控。

(四)控制经营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中会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研发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控制,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不仅可以控制业务流程,而且可以通过规范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风险防范工作顺利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自动识别或者分析潜在的风险,明确各类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及时监控与防范,使高新技术企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三、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中面临的问题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业财融合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的数据衔接,能够将财务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使业务部门工作以高效、精准方式进行。但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实施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不仅无法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而且阻碍财务职能实施,无法实现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管控。具体问题如下:

(一)业务板块标准不同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复杂、业务板块多的特点,不同业务板块有不同的管理系统和配套的制度,限制业财融合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以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为主,通过对业务部门工作的关注与资源投入,能够使业务活动更高效进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大部分企业都将工作重点放在业务的拓展与延伸中,忽视对业财融合的关注,导致企业出现业财融合难度大的情况。如果企业不能统一业务板块工作标准,会增加业财融合实施的难度,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建设。

(二)业务前台与财务后台存在冲突

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虽然为企业财务转型提供方向,但是高新技术企业仍然需要树立动态化管理意识,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快速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运行中出现问题,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无法实现有效对接,难以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构建稳定的信息系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困境。

(三)业务管理系统多

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较多业务系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发系统、销售系统等等,各系统的建设标准不同,服务对象也存在差异。业财融合背景下,需要企业做好信息系统的统筹管理工作,统一各系统建设标准,通过日常的管理与控制,实现对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控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业务系统多、建设标准差异大,不能保证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及时性,进而影响财务部门工作进度。

(四)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存在壁垒

业财融合中,需要财务人员进入业务部门,通过收集与分析业务部门数据,了解资源分配、成本控制,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提高业务部门价值创造能力。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仅仅是通过业务部门获取与会计核算有关的信息,未完全参与业务部门的管理中,不能将其他经济事项产生的数据转化成财务数据。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影响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难以针对财务部门经营情况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无形中影响财务职能。此外,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处理标准不同,存在数据不连贯、口径不统一的情况,不能挖掘并发挥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为企业经营发展助力。

(五)智能化技术应用程度不同

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进行信息化转型,但是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根据财务领域的发展逐渐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将智能技术应用在技术研发中,希望通过现代化方法提高研发水平。部分企业将智能技术应用财务中,没有及时创新业务部门工作模式,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发展。由于智能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不能展现出业财融合的优势,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实现途径思考

高新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结合财务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业财融合模式,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一系列有效措施支撑下,实现对企业业务与财务的管控。

(一)健全业财融合体系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板块标准不同的问题,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构建适应全场景的业财融合体系,通过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数据管理方案,推动业财融合顺利进行。业务标准差异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主要体现在数据共享难度大、业务与财务无法融合方面。业财融合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能够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使业务部门工作更加合规。业财融合体系建设中,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顶层规划工作。基于业务指标化、指标模型化、模型场景化、场景表单化的原则,创新业财融合模式,控制各环节与工作流程,使业务与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标准、规范,为发挥业财融合积极作用奠定基础。第二,实地调研,分析业务部门现行的数据处理标准、系统接口标准,并按照标准化、一体化要求重新调整业财数据接口标准。第三,构建全场景业财融合标准体系。高新技术业财融合体系的建设,解决数据沟通难的问题,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管控。实际工作中,确定业务与财务服务标准与各项工作操作要求,规范数据形成过程,提高各部门工作质效,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场景化业务模式

立足业务前台和财务后台之间的冲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场景化业务模型,打通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壁垒,使各项工作更顺畅地进行。第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业务与财务管理为核心,分析各类业务场景和业务部门对财务的需求,探究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联,围绕此构建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模型库,为履行财务服务职能、业务经济责任做好铺垫。第二,树立精益化管理思想,及时主动升级业务模型库。高新技术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会因为企业的发展发生变化。业务模型库的升级,可以提高业务场景应用与财务服务效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做好模型库的升级转型工作,维护各系统的稳定,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

(三)构建业财融合平台

业财融合平台的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实施保驾护航,实现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的控制。以往高新技术企业中业务与财务部门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受种种因素影响,各系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能体现出业财融合建设的作用。鉴于此,企业应坚持资源共享、安全考核的原则,建立集业务、财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业务与财务部门工作提供服务,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稳定进行。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明确业财融合平台的功能。根据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实际需求,设置业务能力中心、基础支撑中心,确保该系统具有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数据转化与业务服务能力。第二,将业财融合平台作为衔接业务前端与财务后端的媒介,降低企业数据管理难度,使业财融合工作高效进行。通过该系统,增加业务与财务部门沟通频率,使双方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工作范围,并主动利用该渠道收集与分析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第三,将业财融合平台应用在关键业务中。企业关键业务需要财务部门的支持,通过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范,可以提高业务部门效益创造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企业将通过业财融合平台,收集关键业务的信息,结合该业务的工作目标、实施目的,采取财务管理措施,控制业务成本,提高业务管理能力。

(四)建立数据资源池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数据信息的管理十分重要,是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不仅要进行财务管理模式转型,也要做好相关数据的处理与保存工作,将此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支撑。针对企业数据管理方面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及时整合业务部门的核心数据。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业财融合平台,自动收集各部门产生的数据,借助数据整合、信息分析等方式,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为财务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建设提供方向。第二,打破系统壁垒。统一企业信息系统接口输入和输出标准,要求各部门按照统一原则与方法处理数据,使高新技术企业中数据信息处理方式相同,以便资源共享。第三,构建业财数据库。针对数据信息管理难度大、不易储存的特点,构建数据库,将业务与财务部门产生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为财务报表编制、数据分析、数据价值挖掘提供便利。第四,梳理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风险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借助数据库中的信息构建财务风险指标,并设计风险识别模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五)加强智能技术的应用

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智能化发展,将智能技术应用在业务、财务等多个领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各阶段工作质量,实现业财深度融合。第一,将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应用在单据审核中。财务单据较多,包含报销单据、税务发票等,该技术的应用提高单据审核与处理效果,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比如研发部门会因为采购、资源投入等因素产生报销需求。该技术手段的实施,可以自动识别报销单据内容,并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快速完成报销工作,节约报销时间与成本。第二,机器人流动自动化。将该技术应用在业财融合中,自动梳理与调整管理流程,为财务和业务部门提供自动化处理服务。第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借助该技术进行财务、非财务数据的处理,创新资源整合过程,挖掘数据潜在价值。通过智能技术与财务场景的衔接,将复杂的财务工作程序化、智能化,保证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增强财务价值创造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关系密切,是提高高新技术财务管理水平、业务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应明确业财融合实施的意义,针对业财融合中发现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业财融合体系,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赋予企业发展动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使企业快速适应数字化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益嘉,张焕平.科创板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评价及对策研究——以睿创微纳为例[J].商业会计,2023(23):74-77.

[2]杨晓青,李艾暄,张琪,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廊坊市为例[J].商展经济,2023(22):30-33.

[3]魏碧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工作的完善措施分析——以龙岩市长汀县为例[J].现代商业研究,2023(08):44-46.

[4]刘蕾,韩洋.税收分成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来自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J].公共财政研究,2023(05):84-96.

[5]吴琳.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优化对策探析[J].财会学习,2023(21):110-112.

[6]潘柯瑾,杨竹节,赵安荣.高新技术企业IPO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J].商展经济,2022(22):74-76.

[7]陈秋红.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4):123-125.

[8]秦英.江西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视角[J].科技广场,2022(05):32-38.

[9]刘美英.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22(11):139-141.

[10]刘美英.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核算优化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21(17):174-176.

(作者单位: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业财融合
浅议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内控检查工作的思考
浅析财务共享模式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控的影响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