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内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2025-01-22赵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内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主题意义入手,提取绘本主题,契合教材单元主题,充分使用教材绘本资源,通过深入研读语篇、确定主题意义、规划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语篇内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推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必须围绕核心素养选择课程内容,聚焦三大主题范畴,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于语篇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和超越语篇的学习,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能够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问题,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深入研读语篇,确定主题意义,找准课内单元和课后绘本共通点

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以单元形式呈现。”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研读主题、内容、深层内涵和组织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主题意义,重组教材资源,按主题意义将课后绘本补充到单元教学中。

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7为例,其中Unit1的语篇内容信息是中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故事;Unit2的语篇内容信息是HelenKeller患病失明后自学的励志故事。Module7中Unit2的单元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我”中的第七条“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Unit1的单元主题语境属于“人与社会”中的第五条“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TheSpecialCarpenter附着于课后ReadingforPleasure这一部分,属于课内绘本。它的语篇内容信息是鲁班不畏艰难险阻,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永不言弃的品质使自己梦想成真,成为一名“specialcarpenter”。语篇的主题语境既属于“人与自我”中的第七条“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又属于“人与社会”中的第五条“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与Module7中两个单元的主题语境一致。因此,教师可将此绘本作为Module7的补充阅读语篇,与其整合为一个大单元。

三个语篇的写作意图都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简单的英语优秀文学作品(人物故事)后,能够了解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外代表人物及其成长经历。作者希望青少年意识到想要梦想成真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和永不言弃的优秀品格,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语篇体裁Unit1以对话形式呈现,语言生活化、口语化;Unit2和绘本都是配图故事,符合记叙文的叙事模式,属于书面连续性文本,是正式文体。篇章结构都是按照“背景—过程—结局或评价”的模式推进,以第一或第三人称叙事,有助于读者追随主人公的视角去体会梦想成真的艰辛,身临其境地和作者一起体会持之以恒和永不言弃的品质。

三个语篇主要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故事,也使用了一般现在时的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亲近感。语篇句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这些语篇的特点是描述的内容生动、紧凑、自然、真实,传递的主题意义学生容易接受。语篇表面是介绍梦想成真的不易,实际是从深层次让学生感受每一个梦想成真的人背后都会面临不确定和困难,想要梦想成真,必须坚定信心、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在解读和分析这三个语篇后,综合考虑教材与绘本主题意义的共通性,并让绘本教学有效地补充、延展教材内容,教师将绘本与Module7进行整合,实施多样性阅读策略,设计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二、在同一主题意义下,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教师要围绕同一主题意义,合理规划语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达个人的真实观点和态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TheSpecialCarpenter语篇,在本课主题引领下,教师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阅读鲁班学艺的故事,学习鲁班持之以恒和永不言弃的品质;教学目标——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谈论鲁班学艺的故事;语言知识——一般过去时和动词过去式;文化知识——了解中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人物的事迹;语言技能——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谈论中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人物的事迹;学习策略——乐于同伴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鉴于本课也是一节课内绘本阅读课,教师可将本课教学步骤设计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一)读前环节

教师先出示鲁班锁作为国家礼物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班发明的一个中式玩具可以作为国家礼物被赠送给其他国家呢?然后,教师播放鲁班生平介绍短片,让学生在视听中唤起对鲁班的记忆。接着,教师提出与本课主题意义相关的核心问题“WhyisLuBanspecial?”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LuBanissmart.”“LuBanisgreat.”“LuBanisfamous.”等。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能够吸引他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未学新语篇的主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动机,达到共情。

(二)读中环节

带着核心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语篇的背景学习阶段。教师先出示绘本第一幅配图,并提出问题“WhatdidLuBandointhepicture?”,引导学生看图回答“Hesaidgoodbyetohisparentsandlefthome.”随后,教师提出问题“WhydidLuBanleavehome?”,引导学生听音,提取信息,并梳理本课语言语境Part1(loved,wanted)和情景语境Part1(needed),同时感悟主题语境中的Part1(dream)。

在语篇的过程学习阶段,教师先出示鲁班遇到困难的三张图片,并提出问题“HowdifficultdidLuBanfindagoodteacher?DidLuBanfindagoodteacher?”随后,教师出示鲁班跟随师父学艺的图片,提出问题“Whatdidhisteachertellhimtodo?”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精读文本,提取细节信息,梳理语言语境Part2(walked,saw,climbed,found,reached)和情景语境Part2(carriedon),感悟主题语境中的Part2(love和nevergiveup)。接着,教师提出“DidLuBan’sdreamcometrue?”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泛读故事的结局和评价部分。学生梳理出语言语境Part3(cleaned,made,did)和情景语境Part3(became),感悟主题语境Part3(cametrue),完成鱼骨图板书的搭建(如图1)。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回顾语篇整体,感悟核心主题。

教师在授课中设计了具有逻辑性的核心问题链(如图2),帮助学生厘清语篇的逻辑结构,逐步加深对语篇核心主题意义的理解。第一个问题“WhydidLuBanleavehome?”直接指向课题“TheSpecialCarpenter”,引出本课核心主题意义的要素——dream。第二个问题“HowdifficultdidLuBanfindagoodteacher?”引出核心主题意义要素——carriedon。第三个问题“IfyouwereLuBan,wouldyoucarryon?”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Whatwillyoudoifyourdreamcan’tcometrue?”这个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当学生回答中带有消极因素时,教师立即进行正面引导,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将持之以恒的努力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第四个问题“Whatdidhisteachertellhimtodo?”能够引导学生梳理目标语言的同时,提取核心主题意义要素——didn’tstop。第五个问题“WillyouworkhardlikeLuBan?”使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感悟永不言弃的品格这一主题意义。在学生回顾鲁班学艺故事的完整过程后,教师提出:“WhyisLuBanspecial?”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读前环节中指向核心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全局的角度内化鲁班学艺的优秀品质,再次明确语篇标题“TheSpecialCarpenter”中的关键词special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推动了课堂教与学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探寻和内化主题意义。

对主题意义的第一层理解是基于故事的语言语境,也就是本节课的结构化语言——动词过去式展开的。学生使用图文结合、精读泛读结合等多种阅读策略,提取细节信息的同时,梳理出语言语境——“left,wanted,walked,climbed,saw,reached,found,cleaned,made,stayed”,理解目标语言的字面含义,并在听音跟读和模仿朗读的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

对主题意义的第二层理解是基于故事的情景语境展开的。学生在理解语篇语境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等活动,明确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征:背景“needed”、过程“carriedon”、结局或评价“became”三个阶段。

对主题意义的第三层理解是基于故事的文化语境展开的。学生感悟、提取和归纳本课主题——鲁班梦想成真“dreamcometrue”的必备要素是具备持之以恒的努力“persistence”和永不言弃“nevergiveup”的品格。

在深入解读和分析语篇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绘本的主题意义,提炼出鲁班梦想成真的核心要素——梦想(dream)、勇气(courage)、坚持(persistence)、榜样(coach)和创新(innovation)(如图3)。这也是本课要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学生感悟和内化的主题核心意义。

(三)读后环节

为了提示学生关注语篇的体裁和整体性,教师可借助鱼骨图板书,引导学生完整回顾鲁班学艺的故事过程。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记叙文语篇的结构特征“背景—过程—结局或评价”三个阶段。在鱼骨图搭建的语言支架和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以四人小组同伴合作的形式,完整复述语篇大意,深层次地感悟核心主题意义。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完整谈论对社会有贡献的中国人的故事,教师可将作业布置为必做作业“谈谈你所知道的鲁班学艺的故事”和选做作业“谈谈你知道的一个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让学生用课外学习的机会去进一步内化和模仿运用本课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基于主题意义下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完整谈论人物事迹的语言能力。对于侧重表达性的作业,教师应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结构和内容表达意思连贯的话,并尝试使用描述性词语添加细节,使内容丰富、生动。

本课语用输出环节的活动基于绘本阅读教学,进一步渗透教材单元“中外名人生平”的主题意义,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具体人物事迹的背景、过程、结局或评价,运用已有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辩证地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时应主动请教,了解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外代表人物及其成长经历,向身边朋友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与事迹,树立“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

本节课正是在深入分析鲁班学艺的语篇内容、语篇体裁和篇章结构后,感悟和内化主题意义,规划合理的教学设计,契合教材单元主题“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和“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

总之,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研读语篇,确定主题意义,整合单元教学,统筹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朱晓燕.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

[3]管玲,田静.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初探: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LornaIsUpset为例[J].英语学习,2022(7).

[4]孙晓慧,王蔷,车蕾,等.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7).

[5]冯少民.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9(22).

[6]钱小芳,王蔷,崔梦婷.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11).

[7]陈则航,王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5).

(责任编辑:周媛媛)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