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业质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5-01-22韩枫孙致敬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业是学业质量的具体化实施路径之一,教师可以从紧扣教学目标制订作业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作业类型、依托教学重难点设计作业内容三个方面,探索新课标学业质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学业质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作业是学业质量的具体化实施路径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教师要研究新课标关于作业设计的要求,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探索新课标学业质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制订作业目标
有效的作业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它是有效作业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作业题型选择、习题取舍、设计和编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差异性设计相应的作业目标,通过学生完成学业质量反馈出的作业目标达成度及作业完成情况,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方面发生预期的变化。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制订如下作业目标:一是在操作、归纳、探究等作业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等积变形、转化的思想方法,并会画指定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在解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量感、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三是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作业类型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优化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本课的作业设计中,笔者设计的作业类型有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跨学科综合实践性作业三种类型。
(一)基础性作业,夯实教学重点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是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作业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在基础性作业中,笔者设计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面积的习题,以巩固本节课的新知。通过创编一道动手画图的练习题,让学生深度理解:面积相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也有可能不同。题目旨在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对应关系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面积公式。
(二)探究性作业,突破教学难点
探究性作业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探索研究习得知识,获得经验,形成创新思维。
在这类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道或几道来完成,其中一道题是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对应的底和高的乘积,根据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关联。另一道题,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做一个长方形框架,拉一拉,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几何直观。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对比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跨学科综合实践性作业,提升核心素养
本节课,笔者在跨学科综合性作业练习中设计了写一写数学日记、制作思维导图、计算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任选其一完成)等题目,引导学生将学习新知后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梳理归纳,并制作成思维导图;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可以是木板、彩纸、布料、瓷砖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相关的数据并记录,最后算出面积。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强烈欲望。
三、依托教学重难点设计作业内容
教学重点一般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某个知识内容可以被确定为教学重点。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要精选作业题,夯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的作业量要多于非重点作业量,通过适量的作业内容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在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作业时,教师还要考虑作业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之下主动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是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的。有些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容易理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从而就形成了教学难点。在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障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攻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设计本课的作业如下。
【基础性作业】
1.智慧填空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为()。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米,它的底是8米,高是()米。
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2倍。()
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画一画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探究作业】(可以选做其中一道或几道题)
1.张爷爷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现在他要将这块菜地围起来,张爷爷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栅栏?(单位:米)
2.操作题:四边形容易变形,请你尝试动手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做好后,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试着填空。
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时,周长(),面积();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时,周长(),面积()。
3.下图中,甲和乙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说一说你的理由。
【跨学科综合实践性作业】(选做其中一道题)
1.写一篇数学日记。将你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简要记录下来,写写你的收获。
2.做一个思维导图。将你学过的平面图形列举出来,回忆一下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下相关知识。
3.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可以是木板、菜园、布料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相关的数据并记录,最后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作业设计中,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展开设计。基础性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探究性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跨学科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写一写数学日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做一个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扎实有效落实新课标的学业质量要求,加强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研究,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精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吃透教材、教参,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静珠.学业质量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4(19).
[2]张勇.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4(27).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