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本位”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

2025-01-22周慧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表达能力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紧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特点,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有效统整内部资源,聚合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整体考量习作单元的目标、逆向规划习作单元的教学板块、灵活统整习作单元的教学资源,构建“读写一体”的学习体系,能够助力学生表达能力的系统化、结构化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素养本位;统编版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以单元为整体,有效统整内部资源,聚合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构建“读写一体”的学习体系,助力学生表达能力的系统化、结构化发展。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教学为例,谈谈这一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精准定位:整体考量习作单元的目标

习作单元的设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从教学目标来看,习作单元聚焦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其内容体系更有利于学生收集习作素材、获取灵感、学习写作方法。习作单元相比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常规性单元,尤其关注从读到写的自然过渡、思维断层以及顺势表达。因此,教师要从核心素养视角,解构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并在分解中逐步与核心素养对接。

(一)依托教材,解构语文要素内涵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素材进行编排和聚合。为了避免所有资源各行其道,失去统一的素养定位,教材每个单元统一规划的语文要素成为了实施习作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凭借单元素材的编选、栏目的设置以及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单元教学的基本定位。在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不同板块的实际内容,构建具有层级性的教学体系,以此渗透语文要素,直至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为第三学段的首个习作单元,编者将其语文要素确定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笔者对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如下解读:一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识别并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为后续的习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要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将事物阐述清楚的;二是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运用所学方法清晰、准确地介绍某一特定事物。学生应运用所学,精心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力求既准确又生动地介绍所要描述的事物,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真正达到“说明白了”这一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紧密围绕这两个语文要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分解细化,明确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定位,通过积极地细化分解,明确核心素养的对接点。结合单元具体情况,笔者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分解和定位:

文化自信方面,在借助语言描摹、介绍、说明某一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方面,依托说明文的体裁特点,能够灵活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某一种事物,以生动、准确的语言展现事物的特点。

思维能力方面,在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时,能够辨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洞察其内在的表达密码,为内化之后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审美创造方面,在说明事物时注意规避机械生硬的刻板再现,能够融入自身的个性化见解,将自己认为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

这样的解读既对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又关联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定位,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对汉字的热爱;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精准度与生动性;通过辨析表达效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在介绍事物时融入个性见解,展现独特的审美视角,为实现核心素养与语文要素的深度融合确定了基本的认知定位。

二、路径研制:逆向规划习作单元的教学板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有着固定的板块和栏目,彼此之间一脉相承、相互关联,形成了有机的内部体系。教师要转变单篇割裂的固化思维,形成前后贯通、“瞻前顾后”的关联储备,有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定位,在尝试中暴露共同问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的重点是“想象创编童话”,设定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单元习作教学需要教师本着“课文未动,习作先行”的原则,鼓励学生基于当下经验自主创作一篇童话习作。笔者通过对学生初始习作的分析,提炼出以下具有典型价值的共性问题:一是过于追求所谓的新奇。童话的联想要求,一般遵循具体、大胆、合理的定位轨迹。一旦过于大胆、自由,学生就会胡思乱想。二是想象呈现内容的干瘪。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关涉面相对笼统,尤其缺乏对细节的把控,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解决,语文要素中“想象的世界”这一定位就形同虚设,习作的融通性和整体感就会大打折扣。

(二)回归单元,在纠偏中明确习得要点

创编童话需要学生自由、开放和大胆的思维状态,但由于当下学生的认知受限,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暴露问题之后,充分发挥教材文本在这一方面的范例价值,助力学生掌握表达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想象的思维支架,既能保障学生新奇想象的广度和自由度,又能规范和统整想象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中提取。单元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的新奇点就在于“宇宙另一边与现实世界的反像”,秉承这一创意支架,笔者组织学生尝试想象“宇宙另一边的一日游”,对作者既定的想象逻辑进行延展和细化,借助“颠倒性想象”的支架,达成全新想象的重启。其次,可以通过突破常规思维提炼支架,鼓励学生做思维的“逆行者”,借助“别样视角看世界”,例如“假如将生命发展倒过来”“描述动物眼中的人类”等习作主题。

(三)关联生活,在后置中形成表达习惯

单元习作教学绝不是传授一些表达方法,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就结束。教师要树立“借助习作为学生终身服务”的意识。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到能力,是保底工程;能力到意识,是发展阶段;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后续遇到具体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中的文本资源,看似是脱离生活的新奇现象,但其背后都是作者对生活关注的产物。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基于学生对宇宙的理解探索宇宙的另一侧,展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变成了一棵树》中,主人公幻想自己变成树,体验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的视角,反映了对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敏锐捕捉。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通过一支普通铅笔的幻想旅程,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凡,是对生活细节充满想象力的诠释;《尾巴它有一只猫》则以颠覆常规的视角,讲述了关于猫与尾巴之间关系的奇趣故事,背后是对生活中常见事物间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创意表达。因此,想象习惯的建立不能让学生全盘虚构,而要将想象之根扎进生活中。

三、聚合重组:灵活统整习作单元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尊重学生当下认知和核心素养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单元素材的统整、聚合和重组,以资源重构的方式,为核心素养发展助力。

(一)聚合重组:依托资源特质,合理归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习作例文不仅仅是精读课文的细化,更与精读课文形成了类别属性的黏合。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能够“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无论是语文要素,还是后续的习作定位,都分列为“不同方面”和“不同事例”两个维度。从后续选文来看,编者将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划分为描摹类散文和叙事性文本两个维度。其中,《夏天里的成长》和《小站》属于描摹类散文,而《盼》和《爸爸的计划》则属于叙事性文本。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栏目次序,进行归类式聚合。

教师通过合理归类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围绕中心思想构思文章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理调配:基于认知需要,遴选资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确定、内容研制以及策略遴选,都需要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认知需要为基础,教师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配,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切的教学服务。

仍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教材中的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前一篇属于常规性说明文,很多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对这一类型的习作相对熟悉;而《松鼠》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典型代表,则属于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类型,教师仅仅凭借这一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中的资源,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认知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拓展其他相同类型的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表达风格,丰富学生对说明性文本的认知,为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师紧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方式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通过精准定位、路径研制和资源重组的方式,释放习作单元的教学效用,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妙贞.聚焦习作单元探寻读写结合新视野:小学中年级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3(19).

[2]张婷.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2024(13).

(责任编辑:姜胜林)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表达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