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研究

2025-01-21张萍赵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中亚实践研究中国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在不断探索中前行。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均已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校方从课程、培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通过依托特色农业及地域文化,构建农业+文化国际化特色课程;发挥自身专业及师资优势,构建农业+特色多元培养方案;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举措圆满完成培训。在推进探索中,校方也对师资国际化,课程资源国际化等现实困惑提出思索。通过实践研究,校方希望克服多种困难,走有特色、有内涵、品牌化之路。

关键词:中国—中亚;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研究;现实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165-04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moving forward while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2023 China-Central Asia Summit will be held in Xi'an. In December 2023 and December 2024, the China-Central Asia Farmers Training Projec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t We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uring the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school looked for breakthrough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By relying 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we will build an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 course for agriculture +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our own professional and faculty advantages to build a diversified training plan for agriculture +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training. While promoting exploration, the school also raised concerns about practical dilemma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the school hope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follow the path of characteristics, connotations and branding.

Keywords: China-Central Asia;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ractical research; practical confusion;" countermeasures

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1]。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2]。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积极响应。2023年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与“一带一路”具有极高耦合关联度的高职教育,其国际化发展成就卓著[3]。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进行友好交流。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4]。为深化中国—中亚农业交流合作,聚焦农业职教合作,我国建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联盟,陕西积极探索“秦岭学院”等模式,尝试进行国际化专业标准建设、国际化课程和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的研究。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含渭南市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研究中心、渭南市果业研究院)前身为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现开设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园艺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宠物养护与驯导、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8个高职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业,具有良好的农业办学经验和特色,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成果转化同时推动陕西渭南对外开放交流,2023年12月11—29日,首批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在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有效的准备圆满完成。

1"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要义

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涉及多个维度,它是一个动态、连续进行的过程。其重点可以概括为职业教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2个方面。涉及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国际化内容。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很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杨旭辉[4]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与国际教育机构或者国际企业,进行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国际化交流合作的成果,融入院校教学、科研和服务中。姬玉明[5]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是高等职教资源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合理流动,依靠市场资源的配置活动。庞世俊等[6]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包括职业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课程内容和体系的国际化以及扩大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等。莫玉腕[7]指出高职教育国际化不只是高职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也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其根本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从而实现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基础上的国际化就业。

目前由于国际化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更多的农业职业国际化的实践探索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

2"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

2.1" 依托特色农业及地域文化,构建农业+文化国际化特色课程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渭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西北地区优越的农业生态区,素有“陕西粮仓”之称。渭南市目前正在做大做强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和特色渔业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和强链,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8]。同时,渭南地处西北、中原两大旅游热线的接合部,是三秦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代表性文化包括以华山、少华山、黄河、渭河和洛河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以老腔、皮影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线戏、迷胡、同州梆子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以渭华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及截至2024年12月,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454项[9]。中亚五国农民培训期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农业和地域文化优势,尝试构建农业+文化特色培训内容,具体包括中国现代农业概况、现代农业专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国特色文化及友谊交流等五大模块(见表1)。

2.2" 发挥自身专业及师资优势,构建农业+特色多元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与中亚五国已经开展包括教育、电商、科技、文化和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我们努力寻找数字、绿色、廉洁、健康“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合作。

在这个方向下校方根据自身优势专业实际,首先,以省级示范专业畜牧兽医专业1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硕士,5名拥有国家执业兽医师资质教师为核心,融合全院各特色专业高素质教师及校外企业导师,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其次,以农学主干专业为核心,融入院级特色专业,认真调研中亚地区实际需求,打造农业+新业态深度融合的特色多元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农业+电商”“农业+文旅”“农业+医药”“农业+教育”“农业+科技”“农业+康养”和“农业+文创”等新业态需求人才,通过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村全产业链理念融合纳入中国—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中,培养目标定义为国际化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农业+人才(图1)。

2.3"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关键时期,职业院校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重塑职业教育的新生态。中国—中亚农民培训也紧跟时代谋求转变。从教学方法转变的角度,课前通过数字手段调研,精准对接具体中亚农民实际,进行学情分析。课中利用同声在线翻译软件,以及翻译老师的融入,克服语言难以沟通问题。采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合视频、动画、VR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课后积极应用新媒体交流工具与老师取得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培训的长期效果。

就学习评价来讲,第一,建立多维度、多视角有效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网络考试和农产品检验等方面。除培训证书外,设立优秀学员,给予激励。第二,实行长效评价反馈,培训完专人对接,对农民农业生产实践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效果评价。利用网络调研,听取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反馈信息,为后期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通过超星学习通评价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学员评教信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满意度。

3"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困惑与对策

3.1" 合作模式呈现单向输出为主,师资国际化亟待加强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亚农民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单向培训班式培训难以解决双方的实际需求,由于中国、中亚不同的制度和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条件等的差异,中国、中亚双方农业生产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中方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优势条件,中亚方希望通过学习培训取得真正有用且实用的知识,双方如果能够跨越时空和语言的障碍,双向需求达成,将为将来的合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仅仅数天的培训显然和实际中存在的中亚农民更深层次的需求难以达成最好的契合。同时,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虽然配备了农业相关专业的核心师资及校外参与企业的校外企业导师,以及特色专业主干教师融合成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但实际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网络媒体运用能力、国际信息处理能力和国际课程开发能力等均有待提升,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目的。

3.2" 专业系统课程体系尚未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尚需完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目前,校方与中亚职业教育的合作形式主要为短期培训,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对来华培训学生培养发展历程相对较短,课程国际化设计尚不成熟。前期校方依据岗位技能要求开发相应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授课计划等,并积极与校外培训场所落实。从课堂理论的教案、课件到实践教学的示范园、加工厂,都针对中亚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希望能够通过校内+校外的丰富课程内容,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但执行中仍存在课程相关的诸多问题。比如,缺乏特色农学双语教材,缺乏符合院校和地方特色的特色教材等问题。缺乏依赖数字化建设的立体化资源库,包括符合信息化教学需求的可以在培训后突破时空限制的课程资源包,如动画(包括3D可视化)、视频(包括操作类或讲解类)、图片和课程网站不够丰富等。校内培训部分,由于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配备大量的实践和实习教学才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认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物化,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学员创新意识的培育[10]。以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室为例,针对中国—中亚双方有效需求,在对外交流培训中,我们可以建立畜牧养殖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搭建虚拟养殖场和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利用各种设备开展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学习各种畜牧养殖实验实际操作,感受与实际相仿的畜禽养殖过程。目前缺乏校内虚拟仿真操作资源等资源支持。

4" 结束语

如何让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化更具特色,更符合实际需求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24年4月,校方跟随渭南市领导出访中亚,在吉尔吉斯斯坦阿拉梅金区、塔吉克斯坦丹加拉区、乌兹别克斯坦库什拉巴德区政府宣传推介“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和“减贫惠农计划(中亚职业农民培训)”,邀请三国学员来渭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同时,校方与撒马尔罕农业创新与研究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与塔吉克斯坦丹加拉大学就进一步交流探讨开展合作达成一致意愿。这些都标志着校方正在积极努力实现下一步更好的发展和合作,尝试通过多方改革和积极应对,克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打造渭职品牌,努力走有内涵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巧云,王亚南.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域外经验及启示——以新加坡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21):82-88.

[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1-25.

[3] 白玲,安立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成就、瑕缺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4(2):13-20.

[4] 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65.

[5] 姬玉明.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0):107-109.

[6] 庞世俊,柳靖.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模式[J].职教论坛,2016(25):11-16.

[7] 莫玉腕.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实践及改革趋势——基于国家百所高职示范校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6):24-28.

[8] 乔刚.渭南: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N]西北信息报,2023-11-16(3).

[9] 单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格局与旅游开发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省渭南市的考察[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3):72-80.

[10] 张文静,董正来,宋贺,等.面向新农科建设的农学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2):64-67.

基金项目:陕西职教学会课题(2024SZX527);2023年度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课题(WZYYR202309)

第一作者简介:张萍(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农业旅游。

猜你喜欢

中亚实践研究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速览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