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5-01-21陈晓培
摘" 要:通过对新密市特色产业的提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转型升级策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密市特色产业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发展速度缓慢、缺少精深加工、品牌效益不高和文化产业落后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导向,引领文化传播,维持生态平衡,研究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资源浪费
中图分类号:F592.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110-04
Abstract: By ref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of Xinmi City, we stud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achiev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of Xinmi City have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te of resources, slow development, lack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low brand efficiency, and backward cultural industries.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engthen policy orientation, lea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and stud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y-ecology-culture-econom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waste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批量涌入城市就业生活,农村的产业发展滞后、人才流失、经济衰落,农村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村产业改革与发展,解决产业发展滞后问题,在有效的措施下达到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经济。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体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矿产资源、造纸技术、特色小吃、白银和密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等作为新密市的特色产业,煤炭、耐火材料、造纸作为主要的三大经济支柱,传统的特色产业随着资源保护力度加大,逐渐转型升级为旅游项目。目前,新密市旅游产业主要在尖山风景区、黄帝宫风景区及其周边,但旅游景区的级别普遍不高,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尚需提升。
新密市是由煤炭、耐火材料、造纸等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新的产业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依托能源开采产业模式,打造新密市“文化之都、旅游之都、生态之都”[1]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深入挖掘新密市地域特色产业,并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达到代代相传持续发展的目的。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工业发展滞后,对环境污染过大,资源浪费
新密市传统三大支柱产业为煤炭、耐火材料、造纸,随着煤炭大量开采,周边的农田、民居、水资源破坏严重,中小型煤矿处于被迫关闭状态,大量的矿区生态环境尚未恢复,煤炭产业已逐步退出时代的舞台[2];耐火材料和造纸业仍发展迅猛,但产品结构单一,资源过度开采、生产废弃物未得到合理的安置导致环境破坏等问题,材料未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2.2" 传统手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品牌效应不高
新密市是玉雕、石雕、银饰之乡。密玉产地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周围浮戏山、凤凰山、二龙山群山环抱,坐落于玉石山上,以石英岩为主,密玉以乳白色、浅绿色、翠绿色、紫色和黑色5种颜色为主,少量红色,属中国四大明玉之一,自商代已有开采历史,新密的玉雕享誉海内外,随着近年市场的变化,密玉的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玉雕市场发展缓慢,宣传力度不高,市场占有率已经远远落后新疆和田玉和南阳玉,知名玉雕品牌及设计师缺少,在社会上参加的展览次数远低于陶瓷,年轻人的参与度不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与玉雕相关的国际会议、研讨次数不多,玉雕发展滞后与从业人员的数量成正比关系,玉雕文化、玉雕技艺传承、玉雕产品品种、新密市本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需要提升。
2.3" 农业、畜牧业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缺乏整体规划
新密市目前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绿豆和芝麻等,畜牧业主要有猪、鸡、鸭、鹅等,经济作物是金银花,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及品牌缺口较大,产业发展以最原始的收购为主,以农业转化为商品的经营模式及新产品的研发缺乏,如针对“三高”人群的膳食结构配比,农作物不同的制作方法等,缺乏完整并达标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套管理体系。新密市有着种植农作物天然的优势,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高,但传统种植方法的农民数量在逐年递减,因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收入相差甚远,年轻人外出务工数量逐年递增,部分山区水资源不丰富导致农田缺乏灌溉系统,天气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如遇自然灾害农民绝收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2.4" 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产业落后
新密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从距今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以后,从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到文字时代有黄帝文化、伏羲文化[3]、溱洧文化、新寨期文化和古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郑文化、汉文化、梁祝文化、超化佛教文化;西汉时期的诗经文化;现当代以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为首的红色文化等。其中,玉雕(密玉雕刻技艺)文化、密瓷(西关瓷)烧制技艺、洪山庙戏剧壁画的绘制艺术、银饰锻制技艺(梦祥银)等项目已获批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种文化叠加、累积经由先辈们代代传承,积淀下厚重的文化层,形成了新密厚重的区域文化,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当代新密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基础。
新密,是古代金文中第一个“华”字的产生地,是甲骨文中第一个“夏”字的产生地,又是夏启都城的所在地。所以,新密是当之无愧的“华夏之源”,为郑州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找到了最直接的证据,为郑州作为古都提供了有力的说明[4]。新密市黄帝宫风景名胜区,主体是由8个单体建筑构成的宫殿建筑,自汉代始建,历代重修。历次重修都是只修房不修基,8个单体建筑都是前廊后厦,成扁“+”状。从山门到最后,由老君殿、三清殿、钟楼、鼓楼、旗楼、天爷阁、燧人殿和女娲殿共同构成一个“華”字外形,“华”字建在黄帝宫内[4]。新密市华夏文明历史厚重,缺少相关的产业支撑发展并传承华夏文明。
新密市黄帝文化、伏羲文化与旅游业联系紧密,初步开发的项目如黄帝宫及周围的银基动物王国、银基乐海水世界、黄帝宫御温泉景区、伏羲山红石林景区、伏羲山大峡谷和龙溪宫神仙洞风景区等,以旅游观光项目为主,缺少文化资源融入,对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尚待提升。以黄帝宫及其周围景区为例,游客对自然风光的游玩占主要方式,黄帝文化的标识系统、环境设施设计不足,黄帝文化节日在新密缺少仪式活动,与黄帝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料、实物资料在黄帝宫展示数量较少,黄帝文化与黄河文明之间的联系缺少传承,节日礼仪已被弱化。伏羲山红石林景区及伏羲山大峡谷均以自然观光为主,伏羲是人类的鼻祖,景区的伏羲文化融合并不理想,伏羲氛围未凸显出来,对其研究及落地情况不容乐观,使游客不能真正领略伏羲文化的魅力,作为文化教育基地对中青年的感染力仍需提升,周边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欠佳,文化传播与输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衔接存在断层,文旅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尽早提升文化产业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策略
3.1" 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新密市从黄帝文化、诗经文化、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和音乐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理清传统文化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打造新的产业模式,展开新产业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黄帝文化为例,新密市黄帝宫风景区是黄帝的出生地,也是黄帝从小生活过的地方,保留着黄帝生活的遗迹,是研究黄帝文化重要的实地资料。
首先,建设黄帝文化博物馆,展示与黄帝时期的生活、生产、名人事迹等相关文献资料及图像资料,吸引游客了解黄帝文化并学习历史知识,并开发配套的黄帝文化文创产品,让人们通过文创产品谈古论今,经典的历史文化为当代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的参考价值,并能切身感受先人们的生活智慧。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带动更多喜爱黄帝文化的从业者,更是黄帝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表现形式。其次,开发研学项目,如中小学教育研学、黄帝文化专家学者研学等,开发教育、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会议、研讨、节日庆典等学术活动及娱乐活动,吸引更多人学习和研究黄帝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再次,鼓励更多黄帝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撰写黄帝文化专业书籍、拍摄其影音视频作为黄帝文化传播的媒介,推广黄帝文化。以黄帝文化带动多个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3.2" 引入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新密市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滞后,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短、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是目前人们追求的效果,企业需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高科技、高水平人才的引进迫在眉睫。时间就是生命,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提升产业市场占有率是目前企业发展滞后的症结。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科技带动生产,提高生产力。新密市造纸、耐火材料等工业领域通过物联网进行全球联通,精准把控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研发相关产品,扩大企业影响力及品牌效应,市场定位-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文化传播-销售运输-拓宽产业链等快速改革创新发展,达到企业快速转型升级的目的。
传统农业发展滞后,主要遵循二十四节气规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农耕知识,是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根据各个节气判断自然规律,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工具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夏商时期的农具主要以石器为主,如十铲、石镰、蚌铲、骨铲、石刀、石墨盘、石墨棒和石杵等;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铁艺和木质用品在农具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如耒、耜、铲、锄、犁、斧、凿和刀等,汉朝的翻车(龙骨水车)、二牛抬杠等,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发展,农用工具以收割机、播种机为主,农业工具随着社会科技发展逐渐更新换代,为农民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如今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新密市土地肥沃,然而水资源较少,对农田的灌溉系统、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割等一条龙智能管理系统尚未突破,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仍需依靠大量的体力劳动才能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农业增收较少,导致离乡就业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多,农村闲置土地较多,造成农田资源浪费。农业发展如何突破与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如何能达到智能化从事农业生产,减少农民的体力劳动,吸引更多年轻人一代代传承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国家粮仓。高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急需引入农业生产领域,通过先进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参与度。
3.3" 现当代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理论指引
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之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生活方式变化的速度,人们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缺少精神世界,传统有涵养的大国精神文明逐步被快餐文化所代替,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被越来越多地持怀疑态度。在此基础上以具有传统文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不但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引发新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情怀。
新密市历史文化悠久、底蕴厚重、产业发达,目前工业发展已初见规模,旅游业、手工业、农业发展滞后。首先,政府部门应在政策指引上加大对薄弱产业的倾斜,引领新密市产业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5];其次,各类产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产业向精细化、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加入文化知识,让人们从文化上了解产品,从功能上使用产品,逐渐占领市场先机;再次,突出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引进海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产业升级,打造知名品牌,从手工业的品种到手工业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再到名人事迹传播手工业产品及文化传承精神。
3.4" 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发展
传统农业、工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时代的潮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耗费的时间会减少现代人的选择,传播方式的渠道也从收音机、电视机转变为今日头条、顶端新闻、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和抖音直播等方向,人们能够快速获取第一信息,减少了很多中间销售及传播环节,产品的质量及创新度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传统产业链就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传统农业、工业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如机械化农业灌溉、播种与收割,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加大机械化生产,物联网联动,从粮食到产品多样的转型升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文化输出,让产业链向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物联网带动产品发展,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突破重围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密市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4.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新密市产业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目前产业与文化脱离现象严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文化-产业-传播相结合才能让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中,提升产业传承创新的意识与传播速度,如新密市造纸行业,在传统造纸的技术上进行更新,引进先进造纸技术提升产业年产值,对传统造纸技术进行文化输出,增加宣传力度,以新密市造纸渊源打造传统技艺再现,传播传统文化精神,借助互联网、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现代传播平台,开发新产业,让造纸技术、造纸文化实现新的突破,实现产业和文化共同振兴的目的。
文化崛起国货复兴是目前我国急需发展的事业,产业链需要快速发展起来,可从2条线同时发展:第一条原材料收购—生产加工—设计包装—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第二条同步进行,增加文化输入与输出,记录产品的发展历史和更新换代过程及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事件,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公益事业,让人们看到大国崛起的信心及明确自己要做事的方向,引领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6]。
4.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生态振兴
新密市是以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煤炭、耐火材料等重工业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原有水利工程破坏、土地塌陷、耕地面积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过去50年新密市的空气环境中弥漫着煤碳粉尘,造成很多呼吸道疾病及尘肺职业病,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受侵蚀。面对这些问题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及环保措施,培训从业人员提升职业素养,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生产与生活相互依托,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4.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人才振兴
新密市产业众多,但产业传承与发展是薄弱环节,新密市培养的人才众多,随着对学业的追求纷纷走向国内外一线城市,并在各地就业、定居,扎根新密对本土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尚在少数,新密市的发展离不开“走出去”人们的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家乡魅力,建立家乡情怀,建立专业化人才圈层,整合新密市本地人的人才资源,把走出去的人才联动起来,积累人才力量,发挥部分走出去的人才价值,对本土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技术指导,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及培养模式,支持家乡建设与发展,实现人才振兴的目的。
5" 结束语
通过对新密市特色产业现状分析,总结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及研究可持续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下达到产业发展-文化输出-生态平衡-人才振兴等方面相互依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可.浅析地方文旅资源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路径——以河南新密为例[J].城市,2020(3):47-52.
[2] 刘真真.煤炭资源开发对当地农民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新密市为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
[3] 杜谆.民间文化的再生产——以新密市伏羲文化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3-36.
[4] 张怀州.“华夏之源”——关于新密文化定位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1):94-97.
[5] 樊钰莹.新密市伏羲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9(11):17-18.
[6] 郭卫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以新密市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8(3):10-11,15.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2023-XDJ-55)
作者简介:陈晓培(1984-),女,硕士,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室内外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