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苏东坡时刻”
2025-01-15孙欣

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他的诗词,我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些属于我们的“苏东坡时刻”。
做化学实验
化学老师演示如何做实验:烧瓶下垫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瓶中的液体;液体变成蒸汽,经管道进入另一个温度较低的容器,重新冷凝下来。老师还会三令五申必须小心,如果不小心打翻酒精灯,要立即用湿抹布覆盖灭火。做实验永远安全第一,遇上一次事故,心惊肉跳之下会记得很久,就像苏东坡制墨差点烧了房子。
苏东坡一生酷爱墨,被流放海南时他见当地有许多松树,便研究自己制墨,几番试验改良后终于成功。在《记海南作墨》中,他写道:“己卯腊月二十三日,墨灶火大发,几焚屋,救灭,遂罢作墨。得佳墨大小五百丸,入漆者几百丸,足以了一世著书用,仍以遗人,所不知者何人也。”
做寿司
做寿司并不难:米饭煮好马上掺一些醋,搅拌放凉,包上紫菜,里面卷上黄瓜、牛油果,用竹帘卷紧成型后切开。做寿司也是个自由创新的好机会,可以把米饭压成型以后再放各种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挑战自己的味蕾和审美。既然三文鱼可以,烤鸭、红烧肉又有什么不可以?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做寿司要用到竹帘,已经有了竹子;米饭上盖一块红烧肉,就有了肉。有竹又有肉,不俗也不瘦。
搓澡
洗澡水清亮、温热,浸润皮肤上的每个毛孔。
曾是身体一部分的死皮就此脱落,告别生命,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清洁身体就像清洁房屋和庭院,需要用一点力气,把沾染了灰尘的多余蛋白质从身体表面刮去。自净自新会有痛感,但是非常必要。
苏东坡在搓澡的时候也呼吁要轻些:“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财务管理
自从有了零花钱,管理收支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心情每天在节俭和行乐之间来回摆动:过于节省会破坏当下的快乐,花光预算又会使未来更大的喜悦遥不可及。财务管理的快乐与两难,苏东坡也都经历过。
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一度十分拮据,为了维系生活,他每月拿出四千五百钱,分作三十份,一串串挂在房梁上,每天只用一串。如果这天有节余,他就把余钱投进一个竹筒。存到一定数量,他就拿出钱来跟朋友吃饭喝酒。
过桥
现在的桥梁和高速公路一样宽阔平缓,在陆地上延伸得很远,直到高耸的桥塔和粗大的钢缆从身边掠过,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在桥上,桥下就是滔滔流过的大江。像苏东坡一样眺望江水,感叹“大江东去”,想象自己在水上飞行。
苏东坡一生与水有缘,在西湖修苏堤,在黄州泛小舟,甚至漂洋过海,直下海南。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与他的平生际遇紧密相关。每临江河,苏东坡常有感慨。大江大河截断田野,江上的船帆好比飞鸟,彼岸恍惚是另一个世界。如果他能预见到横跨大江南北的桥梁,可能会写出海鸥俯瞰视角的诗句。
淋雨
出门玩遇到下雨,也许会觉得扫兴。但无论是不是有地方躲雨,都可以学苏东坡,不计较被淋得有多狼狈,而是平静心绪,看苍云垂野、山色空蒙,听穿林打叶、脚底一声雷。
苏东坡热爱户外:春游、秋游、登山、种花……所以遇到下雨是常事,他的诗词中处处是雨,观雨赏雨不避雨。在离开黄州前,他特地叮嘱朋友们不要忘记帮他时时翻晒蓑衣。
(雨琳摘自《少年新知》2024年第11期,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