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5-01-07傅旭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意境美唐诗宋词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相对枯燥单一,融入唐诗宋词的意境美,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文章将探究唐诗宋词意境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唐诗宋词;意境美;初中文言文

在中国悠久的文学长河中,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美,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更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1]。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融入唐诗宋词的意境美,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为学生日后的文学鉴赏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唐诗宋词意境美的构成要素分析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其意境美是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美主要由意象、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四大要素构成。

意象是诗词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基础,诗人通过选取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色彩,营造独特氛围。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自然的感悟。在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情感紧密结合,共同传达诗人的情感。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语言是诗词的载体,精炼、准确、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能够提升诗词的意境美。唐诗宋词的语言概括性强,能生动描绘景象和情感。

这四大要素相互交织、影响,共同构成了唐诗宋词独特的意境美。通过欣赏唐诗宋词,读者领略到诗人通过意象、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所营造出的美妙意境,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融合唐诗宋词意境美的方法

(一)创设诗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

唐诗宋词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这些元素难以通过单纯的文字解读来完全传达。教师可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师可精心挑选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通过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将学生带入宁静、祥和的氛围中。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入王维的《山居秋暝》等描绘山水田园的唐诗,并详细讲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诗词与《桃花源记》进行对比阅读,从中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世界。

在讲解完《桃花源记》和相关的唐诗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你认为《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些诗词中学到了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创设诗词教学情境,并组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桃花源记》和《山居秋暝》的意境美,并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组织诗词朗诵训练,加深学生对意境美的理解

朗诵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通过抑扬顿挫、快慢有致的朗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词中的音韵和谐与情感起伏,从而增强对诗词意境美的感知。

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教师可引入杜甫的《登岳阳楼》等描写岳阳楼的唐诗,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岳阳楼的不同风貌和情感色彩。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朗读这些诗词,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快慢变化来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波动和意境变化。当学生朗诵“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平淡的语调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的初识与今日的登临之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学生朗诵“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读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以及诗人对天地宇宙的无限感慨。当学生朗诵“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独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低沉而有力的语调读出,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岳阳楼记》及相关唐诗意境美的理解,还能在朗读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开展诗词仿写练习,提升学生意境表达能力

通过仿写,学生可深入解读原诗词的意境、情感、用词及修辞手法,从而对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提升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讲解《醉翁亭记》时,教师可先通过提问,如“欧阳修是如何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的?”“文章中的哪些意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阳修与百姓共享欢乐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在学生对《醉翁亭记》的意境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诗词。为增加诗词的意境美,教师可选取一些与《醉翁亭记》意境相似的唐诗宋词进行赏析与仿写。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空山的宁静与美丽,与《醉翁亭记》中的山水之乐相呼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王维是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营造意境美的。通过赏析,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意境美的表达方式。在仿写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借鉴原文的意象、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模仿原文的节奏和韵律,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仿中融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境美。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模仿中逐渐领悟和创造诗词的意境美。

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教师可通过创设诗词教学情境、组织诗词朗诵训练和开展诗词仿写练习等方法,有效地将唐诗宋词的意境美融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柳忠.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上旬),2020(12):185-185.

[2]赵丽.唐诗宋词的审美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9):112-115.

作者简介: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意境美唐诗宋词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拓展阅读,古诗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